与秦妙清说完话后,卫辞立刻告辞。
一出茶馆他就忍不住思索了起来,今日秦妙清这事做的没头没尾,让卫辞一时有些琢磨不透。
若是她是真的一片善心想要帮助荆州百姓所以大方捐粮,卫辞还真有点不信。
就连她托卫辞处置什么她在荆州的粮食。
卫辞都觉得她不是真心想要让自己来办。
不然她又怎会这么轻易被自己说服。
但她今天这一手卫辞的确又没看透她到底想干什么。
由于双方思维的差异,卫辞完全想不到这世上会有人无聊到演场戏只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善良。
不过卫辞虽然搞不懂秦妙清的想法,但有一点他是看懂了的。
那就是秦妙清想在四皇子或自己面前,捐一批粮食给荆州的百姓。
对比,卫辞完全不觉得秦妙清是真的想做好事,所以捐粮。
不是卫辞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别人,而是荆州赈灾这个事,之前已经来过一次了。
几个月前太子前往荆州赈灾,秦妙清若是真可怜荆州百姓,那时为何无动于衷?
怎么不见她跑到太子面前捐粮?
太子在朝中势大,秦妙清却真有善心,她完全可以找太子。
不仅能帮助荆州百姓,还能在太子面前刷好感度,这明明是一举两得事。
除非她提前知晓太子会侵吞赈灾款。
可就算她提前知晓此事,之前太子赈灾她不捐粮食,如今四皇子赈灾反倒开始捐,她为何不怕得罪太子呢?
卫辞只能猜测,她心中知道太子很快就要倒台。
所以哪怕太子眼下看来再如日中天,她也丝毫不把太子放在眼里,甚至会下意识忽略她。
忽略太子,却要向四皇子示好。
再加上她之前下意识提醒娘亲,避着四皇子妃的生意,不要得罪四皇子妃。
如今卫辞几乎可以八成确定,秦妙清认为四皇子将来贵不可言!
所以,四皇子真的会是那条真龙吗?卫辞一边思索一边回家。
卫辞这种人很难全心全意的相信别人,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哪怕秦妙清的所作所为近乎明着告诉他,四皇子前途不可限量。
卫辞还是会通过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判断做事。
秦妙清的所作所为,在他这里只具有参考价值。
卫辞回到家里发现尔雅与何琇莹已经给他收拾好了行李。
卫辞在家中又待了一天,第二天就踏上了前往荆州的路程。
卫辞离开家以后,京中的日子倒也平和。
何琇莹出了孝期,也能出门应酬了,尔雅顿觉压力轻了点。
就是她每每出门,稍不留意就会遇到秦妙清。
每次见到她,尔雅也都笑着跟她说话,依旧一副很喜欢她的模样。
秦妙清有时候是真的看不懂,卫辞的母亲明明表现的很喜欢她。
为什么从来没考虑过让自己做她的儿媳妇,她比何琇莹差哪了?
论出身,论相貌,论对卫辞的心,秦妙清都觉得自己远远强于何琇莹。
凭什么最后嫁给卫辞的却是何琇莹!
殊不知,尔雅心中也在纳闷,为什么秦妙清还常缠着她?
卫辞都成亲了,为什么她还不死心?
就算她再疯,靖南王府又不会疯,她跟卫辞根本就不可能。
靖南王再怎么说也不会把闺女嫁给一个六品小官,哪怕是庶女!
尤其是卫辞现在已经成婚了,她和卫辞就更不可能了,这个秦妙清究竟在想什么?
还有靖南王妃,为何到现在都没有给秦妙清定下人家?还能让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经常出门。
整的尔雅现在都不喜欢出门闲逛了,就怕遇到秦妙清要演戏。
与秦妙清又演了一场戏后,尔雅找借口离开,去了长隆街道。
说起来还是托秦妙清的福,自从她提过一次长隆街道后,尔雅就在这里买了两个店铺。
一个跟王夫人合开绸缎庄,一个租了出来。
本来这条街道的人流量倒也说不上多好。
直到前段时间,长隆街道上中央的地方有一座茶楼。
茶楼的主人别出心裁,请来一位十分漂亮的琵琶女。
那女子色艺双绝,声名远扬,引得茶楼人流如织,整条街道的商户都跟着受益。
尔雅与王夫人的绸缎庄也跟着赚了不少。
最近尔雅和王夫人也爱到这条街上多走动。
查完店铺,尔雅转头就去了生意极好的茶楼,她也来听曲。
真别说,琵琶女的琵琶还真有点功夫,连尔雅这种不懂琵琶的人都听的十分入神。
人也长的十分漂亮,哪怕放到现在都能去混娱乐圈。
尔雅慢悠悠听她弹完一曲,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正准备离开。
不曾想那琵琶女弹完琵琶,站起身朝听曲的客人行了一礼后,突然开口说话了,她朗声道:
“诸位贵客,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今年荆州大旱的消息。
如今的荆州赤地千里,田土皲裂,庄稼颗粒无收,昔日沃野,如今满目荒芜。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甚至易子而食,惨状令人不忍直视。
小女正是荆州人氏,从荆州逃难到京城,幸得悦来茶楼掌柜的收留。
让我在此卖唱过活,今日我尚且还有一口饭吃。
可荆州无数百姓只能吃土吃泥,甚至活活饿死。
小女心有不忍,想为家乡尽一份绵薄之力,却无奈人微力薄。
只能求诸位贵客可怜可怜荆州的百姓,望大家慷慨解囊,捐出部分钱粮给荆州。
悦来茶楼的老板愿意无偿将诸位的捐赠派马车送到荆州百姓手中。
小女相信此举必能拯救无数百姓的生命,亦可彰显诸位的仁善之心。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请大家发发慈悲之心,小女在此拜谢可。”
说完琵琶当众下跪,向众人磕了个头。
她口才不错,咬字清晰,说话时双眼含泪,眉头轻皱。
美人垂泪,最能惹人怜惜,更何况她一番话不为自己,句句只为荆州受灾的百姓说话。
一时间倒也叫众人又爱又怜,许多人都被她说的纷纷要慷慨解囊。
尔雅没想到古代也有这样的当众募捐,她还挺稀奇。
等那琵琶女说完募捐的说辞后,悦来茶楼的掌柜也站了出来。
说了一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漂亮话。
然后主动掏出五百两银票,表示这是他悦来茶楼捐给荆州的银钱。
待今日募捐完毕,就将所有钱财换成粮食送往荆州。
并且他还表示募捐仅代表着一份心意,捐多捐少不重要,有这份心就是最好的。
悦来茶楼这一手十分漂亮,看到茶楼的老板如此有诚意,众人也都被带动,大家都开始掏钱。
因为卫辞如在荆州赈灾的缘故,尔雅本就对荆州的事比较上心。
所以她也拿出了二十两银子捐了。
募捐结束后,悦来茶楼的老板说了一堆感谢的话。
对于没有捐钱的客户他也不多说什么,捐款本就不能强制。
但对于捐款的客户,无论捐多捐少,他都送了一壶茉莉花茶,一视同仁。
悦来茶楼为荆州募捐的事很快传扬了出去。
众人都感叹悦来茶楼的掌柜有善心,对于千里之外的荆州也愿伸手帮忙。
从这以后悦来茶楼的名声更大了,生意也更加红火。
与此同时,远在荆州的卫辞正在荆州监督官员实行以工代赈。
荆州迟迟不下雨,只靠朝廷接济,多少粮食也不够吃。
卫辞与四皇子来到此地后,先是严查了贪官。
然后每天将灾民安排去挖沟渠,引水源灌溉土地。
灾民只要好好干活,不仅每天管饭,还有微薄的铜钱拿。
百姓们有了饭吃,又有钱挣,本来人心惶惶的荆州,瞬间安定了下来。
接着卫辞又命人在民间散播,四皇子不打算追究出于无奈,快要饿死,被迫成为反贼的百姓。
许多为了活下来,不得已做了反贼的百姓。
在看到朝廷赈灾粮下来,百姓有了吃的,还能去给官府挖沟渠赚钱。
顿时没有了造反的心思,只是他们怕被朝廷清算,所以不敢离开。
现在又听说只要他们弃恶从善,四皇子不追究他们的罪名,立刻放下武器,偷偷跑回了老家。
担惊受怕几日,眼见真的没人来抓他们,顿时都松了一口气。
荆州的乱象很快被安抚下来,根本没用到军队出手。
四皇子等人又在荆州待了一段时间,等他离开荆州那一天,不知怎的,天空竟飘起了细雨丝。
虽然这雨丝不大,但也足以让百姓们奋兴起来。
荆州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没下过雨了,偏偏在四皇子离开这一天下,这是老天都感动了。
此次荆州赈灾,百姓本就对四皇子印象极好,现在更是对他奉若神明。
从此以后,荆州的百姓都坚定的认为四皇子乃是天命所归,受上天偏爱。
比起什么贪污他们赈灾款的太子,四皇子才配当这大周的君王!
就这样,荆州成为了四皇子最忠诚的拥护。
回京以后,皇上更是龙颜大悦,四皇子此次赈灾办的漂亮。
皇上直接封四皇子为安郡王,从此以后四皇子也是正经的王爷了。
另外此次前去赈灾的官员全都官升一级。
卫辞由从六品翰林修撰,成了正六品翰林侍读。
从此以后,他也有资格在御前行走侍奉。
无论怎么说升官都是一件好事,卫辞刚进去翰林院不到两年就官升一级。
还是用这种大家都无可挑剔的方法升职。
翰林院的众人也没想到此次荆州赈灾,四皇子还真能做的这么漂亮。
大家都避之不及的一件事,最后居然完美解决,去的人都跟着吃肉喝汤。
眼见卫辞就这么升官,众人都十分眼红,个个开始后悔当初没有跟卫辞一起去。
想当初刚传出消息,听说卫辞主动请求前去荆州赈灾,翰林院的众人还都以为他脑子被门挤了。
如今在看,大家只能感叹,怪不得人家是六元郎,起码眼光比他们好的多。
卫辞安全从荆州回来,又成功升了官,总要庆祝一下。
他虽然并不想摆什么宴席,但时下规矩就是如此。
卫辞不想搞什么例外,整的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别人怎么样,他怎么样就是。
不过就算是想入乡随俗,卫辞也不想弄的人声势浩大。
他只想请几个亲近的朋友和亲戚吃顿饭即可。
何琇莹知道丈夫的心思,顿时把这活揽了过来,表示她来办。
尔雅也很高兴,没想到儿子这么快就升官了。
看到妻子和母亲都这么兴奋,卫辞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用完饭闲来无事时,他找到尔雅,询问她:
“娘,我这次升官不能让你的敕命也跟着升一级,你会失望吗?”
尔雅怎么可能会失望,卫辞能平安从荆州回来对她来说就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他又升了职,尔雅高兴都来不及,何来失望呢。
尔雅告诉卫辞:
“只要你平平安安的,娘永远都不会失望!哪怕永远做个庶人娘都不失望。”
尔雅怕是自己曾经的话给了卫辞压力。
卫辞知道娘亲永远不会对自己失望,无论他做什么母亲都是最先支持的一个。
哪怕是这次去荆州,母亲并不想让他去,跟他冷脸也冷不了几天还是妥协了。
他很感谢上天,这辈子赐给他的父母是这样的。
母亲总觉得卫家没什么背景,为帮不了他的仕途而觉得对不住他。
但其实卫辞宁愿要一对没什么势力,但一心想着他,爱着他的父母。
他有心想抱一抱尔雅,感谢母亲对自己的付出,可他年纪已经大了,早过了撒娇的年纪。
最终他只说了一句:
“娘,谢谢你和爹。”
尔雅听到儿子这么说还挺不好意思。
其实她才该感谢卫辞,感谢他这么省心,这么争气。
感谢他让自己觉得做父母是一件愉快的事。
如果她的儿子不是卫辞,是个真正的白纸婴儿,那她一定会做父母做的这么开心。
说不定也不会觉得养儿子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卫辞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让她省了不知多少事。
所以尔雅一直觉得,是她应该感谢卫辞做了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