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赵佶、蔡京这帮人一走,整个开封城上下都成了惊弓之鸟。此时新皇帝赵桓的动向就成了人们最关注的焦点,有人劝赵桓学学他爹,逃到江南或者关中去避难,有更多的人劝赵桓求和,而赵桓在彷徨中犹豫不决。

新皇帝身边也找不到什么可用之人,徽宗赵佶昏君当政多年,奸臣就源源不断,此时满朝不缺别的,就是妖人横行、奸人一抓一大把,现在留下的宰执班子是没一个好人,被后人称为“废物执政”,其中领头的是首席宰相李邦彦,而李邦彦这个宰相并不是科举出身,也没有祖辈功荫,这在北宋历史上可谓是少见。

他出身于怀州的一个豪富之家,他的父亲李浦是个开银器店的商人,估计手艺不错、生意很好,因此也是良田千顷、颇有家资。这有了钱了就想让儿子当官,所以从小就给儿子李邦彦找名师学习。

但这李邦彦似乎也不是什么读书的材料,考了很多次就是考不上进士,但是这家伙脑子活,为了走上官场,就提前搭建自己的小圈子,刻意地结交进京考试的读书人。凡是怀州附近去赶考的举子从李家路过,只要你开口提要求,李邦彦父子都一定会停下手里的事情去给你办好,临出发还要深情款款的赠送上一笔盘缠。

这时间一久,李邦彦虽然没有考中功名,名声却越来越大。

到了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推行太学,施行三舍法取仕。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上舍成绩优异才可以不参加科举,被赐予进士出身。

这时候,李邦彦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经他之前资助的读书人举荐,李邦彦终于走上了捷径,来到了首都开封,进入了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太学本来只有朝廷一二品大员的子弟才可以自动进入,以李邦彦的出身就只能参加考试,但是考试录取比例极低,只有百分之一不到,凭李邦彦自己本事那是根本考不上的。

李邦彦在外舍的日子里,拼命钻营结交显贵,一年后,进入内舍;两年后,进入上舍;又过了两年,他把握徽宗过生日的机会写了篇歌功颂德的文章,把皇帝哄得非常高兴,被授赐同进士及第,得到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试任符宝郎的职务。

这官职很小,只是个从七品的职位,常人可能慢慢混个五品、从五品的就一辈子了,但这对善于经营关系的李邦彦来说,却是一步质的跨越,因为算是有了官身,已经是“潜龙入海”了。

在那个小小的岗位上,李邦彦不像其他人一样混日子,而是默默观察着皇帝老大的一举一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慢慢地他发现了,哦,原来这新皇帝赵佶只知道游玩享乐,不考虑国家大事啊。

那咱们的李邦彦可太擅长这些了,他本就出身市井,熟悉民间各种稀奇古怪的玩乐。他先是通过行贿蔡京等人接近了徽宗,然后经常献出各种好玩的点子,这就让徽宗很是喜欢。

为了讨徽宗的欢心,李邦彦可谓是下尽了功夫,他经常把艳词小调作成新的词曲,又找来美丽歌姬来演唱,有时甚至亲自登场。为了陪好徽宗,他还下了一番功夫,练出了一脚的好蹴鞠。

李邦彦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职位也是越来越高,慢慢终于当上了副宰相,后来是宰相。身居高位的李邦彦不敢把老本行丢掉,仍然每天陪皇帝宴饮玩乐,唱黄色小调解闷,所以他的外号就是叫作“浪子宰相”。

一天,他为讨皇帝欢心,在宴会上突然松开衣带,外袍掉到地上,露出里面用白色丝绸画的花肚兜,把赵佶被逗得哈哈大笑,中宫皇后见后叹息说,宰相都这样,怎么能治理天下呢。

宰执班子里,剩下也是没有一个能有正形。次相吴敏是个着名的官场混子,善于阿谀奉承,是蔡京的铁杆亲信。参知政事耿南仲是个官场老油条,平时神经兮兮,就爱打卦算命,一看就不靠谱。

枢密使李棁一向胆小怕事,平日里唯唯诺诺,一个主见都不敢说,是个着名的“软脚枢密”,另外的王孝迪、郑望之也都是些无能且奸猾诡诈的小人。这些人天天围着赵桓,是左一个求和,右一个逃跑。

此时老爹徽宗已经溜了,赵桓身为一国之主,他如果再跑,就意味着对皇位和国家责任的背弃,此举必将引发国家权力真空和混乱。可以预见,皇帝一跑、军队就跑,军队一跑、百姓就跑,然后就是逐渐蔓延的全国大逃亡,而事实上,赵桓已经在准备溜了,那么现在,已经存续一百多年的大宋还有希望吗?

不要着急,关键时刻总要有人站出来,承担力挽狂澜的时代重任。我们在看历史上王朝末期的时候,经常会发出感叹:“无谁谁,则无某地,无谁谁,则无某朝。”那么换到这时候就应该是“无李纲,则无开封,无李纲,则无北宋”。

李纲,是开封城里一个非常普通的官员,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做的官是从五品的太常少卿,仅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副司级虚职,这在大宋首都属于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小虾米。

但李纲的起步是相当高,徽宗执政时期的政和二年(1112年),三十岁的李纲中了进士的甲科,是绝对的优等生,文章是用笔优美、辞趣翩翩,而且“容貌奇伟”,是个大帅哥,这就很受赵佶喜欢。仅仅用了三年,他就当上了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这台谏官是相当的位高权重,而且发展路线很清晰明确,那就是先混上御史台的二把手侍御史知杂事,然后干一把手御史中丞,再是参知政事,最后是宰相。

这么光明的道路,但咱们的李纲偏不走,在宣和元年(1119年),中原地区发生严重水灾,黄河泛滥,都城开封附近多地被洪水围困,然而朝中大臣无人敢言及灾情。面对这种情况,李纲亲赴郊外调查,并上书《论水灾事乞对奏状》,在朝堂之上,他当场抨击当时徽宗皇帝的不恤民情、视民命如草芥,怒斥宰执们玩忽职守的不负责任行为。

在那天的大殿上,他说起话来事实清楚、逻辑清晰,那叫一个口若悬河。

居然敢冒犯天威,这还了得!赵佶辩论不行,整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当天李纲就被贬了,罢去了台谏官职事,改任部员外郎,不久又降成起居郎,这是个专门负责给书修注的从六品小官。这李纲,好好的大官不当,明知道要被报复,还非要去直接弹劾皇帝,甚至可能会丢命,他傻嘛?

从后来的事情看,李纲非但不傻,反而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他足智多谋、头脑反应极快。那他是为什么要怎么做呢?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身边最多的人,做事为人最大的目的一定是为一己私利,当然这没毛病,功名利禄、酒色财气谁人不爱呢?然而,真的还有那么一小撮人,他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怀天下苍生,渴望为百姓谋福祉;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主动肩负起了振兴民族的重担;他们“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即使身处困境,依然想着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人很少很少,但必须要有,这正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维持下去的关键。

李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他以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抵御着世俗的浮躁和诱惑,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纯粹。在赵佶执政的一片漆黑世道里,他执拗的不愿同流合污,而是像一盏明灯,孤独地在黑暗中点亮希望。

清高的李纲却也就此被闲置了,如果日子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他肯定只会是历史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透明人物。但现在金兵来了,国难当头,李纲左右环顾,却看满朝文武一个个全是酒囊饭袋,除了自己,谁还能站出来呢?

这些天以来,和其他人一样,李纲也一直盯着皇帝的动向,正月初五那天,李纲在汴河边突然发现一帮禁卫军正在忙忙碌碌,把皇宫的很多日用品都搬上了船,很明显这是皇帝准备时刻跑路了。

李纲是个清醒的人,他马上明白自己该干些什么了,他的口才是一流的,马上就煽乎起了这帮禁卫军们:“你们都是开封或者周边的人,皇帝如果跑路了,你们的亲人能跟着跑吗?你们大概也听说了,金人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真到了那时,你们的亲人还能活得下来吗?”他的演讲极具鼓动性,越来越多的官兵都聚拢在他身边神色凝重地聆听。

这帮禁卫军如梦初醒,他们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群情鼎沸地闹起了哗变,上万名士兵围拢着皇宫,表示禁卫军坚决不走,并请求皇帝不要离开开封。这种情况下赵桓就骑虎难下了,他即便是想走也要好好掂量掂量,因为自己大概率会在路上被军队抛弃。

皇帝无奈之下举行了听政会,在乱哄哄的朝堂上,在这危急时刻,李纲发出了大声疾呼,慷慨激昂地和宰执们展开了辩论。他现场分析了不能逃跑、更不能求和的原因,并总结了金军出兵的四大目的,第一是掠夺人口,第二是割地,第三是要钱要增加岁币,第四是让大宋称臣。

这四条哪一条都不能同意,割地赔款损失太大,未来北宋将无法承受,掠人和称臣更是有伤国家尊严,国家凝聚力将丢失,长期内北宋也是逃脱不掉的一个亡国命运。

他的深刻分析和卓越口才让在场的反对者们都理屈词穷,现场变得一片寂静。最后,李纲热泪盈眶地转头问了皇帝一句话:“如果大宋亡了,皇上您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李纲的话犹如当头棒喝,瞬间是点醒了赵桓,终于是决定留下。赵桓此时深深地看着李纲,默默认可了这个人。

当场,赵桓就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李纲一跃成为了中央的管理层官僚,虽然还不是执掌朝局的大官,但终于可以和宰执们一起讨论军国大事了。就在这一天,皇帝在李纲的不断劝说下走出皇宫,来到了宣德门慰问将士。

本来皇帝就只打算象征性露个面的,但李纲明白,这可是振奋士气的大好机会,他顺势大做起了文章。于是,身后站着好不容易出来一次的皇帝,李纲在士兵面前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檄文开始了大声地宣读,他每念一句,下面都呼声震天,现场所有人都激动地潸然泪下——朝廷终于决定不走了,大家都不走了,誓与开封共存亡。

赵桓也是感慨万千,现场又提拔李纲为尚书右丞,也就是副宰相,全面负责开封防务。

在历史的长镜头下,李纲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宣德门:他左手持《武经总要》,右手握剑,身后是临时拼凑的\"百家甲\"守军——铁匠披着文官的绸衫,太学生握着屠夫的砍刀,歌妓的裙裾绑成战旗。这种荒诞而悲壮的画面,恰是华夏文明最本真的模样:在至暗时刻,总有人甘作薪柴,用气节点燃希望。

李纲,一个在北宋末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以其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一点点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历史的长河波澜壮阔,常常由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主导,然而,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史书,会发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同样拥有改变历史进程的力量,他们或许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雄厚的资源,但正是这些平凡之人,在关键时刻的抉择与行动,却能掀起惊天巨浪。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穿越从开荒开始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此去安都两万里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大清巨鳄破晓之征晨曦吾乃世家子红楼野心家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穿越宁采臣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烟火大唐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秦时实践家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我在大唐位极人臣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唐之极品皇帝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大官人三杀令岳飞之血战中原图清龙魂凤魄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大魏第一武卒饥荒年:上山打猎带娇妻吃鸡靠给古代大佬剧透,我逆袭了!三国:朕不死!尔等终究是臣唐末从军行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王直历史请就位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