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看到台下众多神策军的眼睛里渐渐燃起希望的火焰时,他心中一动,随即命令亲卫队抬来一箱箱的奇珍异宝,这些箱子被打开后,里面的金银财宝、珠宝美玉顿时闪耀出耀眼的光芒,令人目眩神迷。
众神策军的目光都被这些财富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贪婪和渴望的光芒,仿佛这些财富已经属于他们了一样。
李倚看着他们的反应,很是满意。
他接着说道:“你们看,这些都是我为你们准备的。你们是想要一辈子都过着这种平淡无奇、碌碌无为的生活呢,还是愿意跟随我,去追求荣华富贵,享受无尽的财富和权力呢?这完全取决于你们自己的选择。”
他的话音刚落,台下的神策军士兵们便开始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彼此交换着眼神,显然都在思考着李倚的话。
财帛动人心,谁不想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呢?谁不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呢?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只要他们愿意,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过了一会儿,李倚再次开口说道:“好了,我给你们一点时间考虑。愿意留下来加入我军的,就站在原地不要动;不愿意留下来的,现在就可以转身离去,我绝不阻拦!”
神策军士兵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都在激烈地挣扎着。最终,还是对财富和权力的渴望战胜了一切,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跟随李倚。
“大王,我们愿意跟随你!”一名神策军士兵高声喊道。
“人生在世,谁不想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呢?”有些神策军心中暗想,“拼了!”
“是啊,与其这样每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地混吃等死,倒不如上战场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从而得以封官加爵!”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引得一片附和之声。
紧接着,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汇聚成了一片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他静静地听着下面众人的议论,心中暗自思忖:这些人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钱财,但这又有何妨呢?
毕竟在神策军这样一个已经被严重腐化的大环境中待久了,想要让他们仅仅依靠昔日的神策军荣誉就幡然醒悟,谈何容易。
但钱财和功名却是实实在在的诱惑,绝对能够打动这些人的心。李倚对此深信不疑。
当下,最重要的是先将这些人收编进来,纳入自己的麾下。
至于日后如何去影响他们的思想,那可以从长计议。李倚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一定能够让这些人逐渐改变,最终成为一支真正的虎狼之师。
于是,收编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增加了十个团之后,李倚将这些神策军打散,然后分别编入各个团中。
这也导致了基本上每个团里都有神策军的人员存在。
如此一来,就算他们想要暗中搞些小动作,也会变得困难重重。原神策军中的各级将领,无论是大是小,都被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撤换。
那些心怀不满的将领,毫不留情地被踢出了队伍,以消除任何可能引发不安定的因素。
在这一系列果断而有力的措施实施之后,收编工作竟然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就全部完成了,效率之高令人惊叹。
如今,李倚的麾下又增添了整整十个团的兵力,其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这无疑为他接下来的计划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使得他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收编工作顺利结束后,李倚对高仁厚道:“仁厚,接下来你要抓紧时间训练,确保这些人上战场之时不能拖我们的后腿。”
高仁厚郑重地点点头,回应道:“大王放心,我定会全力以赴,绝不会让你失望。”
李倚满意地笑了笑,接着说道:“哈哈,有你负责我当然放心。不过,仁厚啊,我在想,咱们是否应该再进行一次扩军呢?”
兵在精不在多,这一点李倚也明白。目前他们有六千兵力,再加上团结兵,已经足以应对杨复恭的神策军了。但是如果凤翔和静难军插手进来,恐怕就会有些麻烦了。
而昭宗和张濬为了出征太原,能够在京城短时间内招募到几万神策军,虽然这些士兵因为训练时间不足和没有好的将领,导致战斗力不强,但兵员数量确实是充足的。
所以李倚就打起了京城壮丁的主意。
高仁厚听后,并没有直接回答李倚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大王准备扩军到多少呢?”
李倚沉吟一会,回答道:“我想扩充到五十个团,一万人如何?”
这也是李倚在考虑过后觉得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他现在没有根据地,仅仅靠着敲诈王珙和崔舣的钱粮来说一万人勉勉强强可以撑一段时间。
高仁厚听完李倚的话后,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过了一会儿,他终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如果只是再增加几千人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李倚听到高仁厚的回答,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不过,在招募新兵时,要优先从团结兵中挑选,然后才是京城的那些年轻力壮者。
而且,一定要挑选穷苦人家的子弟,这一点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忘记!”
之所以要优先从团结兵中挑选,是因为他们都有过一定的战斗经验,对于李倚的领导也比较认同。
而穷苦人家的年轻力壮者,则更符合李倚的要求。这些人通常不会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样娇生惯养,他们更容易被煽动和洗脑,从而更加忠诚于李倚。
高仁厚明白李倚的意图,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回答道:“末将明白!”
“好了,那接下来这些工作就交给你了, 我近一段时间还有其他很多事要做,曹延和二牛会协助你。”李倚嘱咐道。
在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倚便便率领着亲卫队离开了永兴坊,返回了阔别已久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