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淳于也不嫌弃。
上去就躺了下来,顺便把那双穿过的布鞋找了个旧毛巾包着,塞在边上的缝隙里。
挎包当枕头,躺下后姜淳于还不忘冲着对面张望的大姐说了声谢谢。
大姐估计在上铺实在躺的难受,姜淳于一句谢谢立刻又打开了她的话匣子。
“姑娘你去哪?怎么一个人?”
“丫头你多大了,你一个人出来家里人放心吗?”
“妹子,你爸妈是不是长得也这么俊,不然怎么把你生的这么俊。”
三句话,这位大姐就从姑娘到妹子,极快地单方面地拉近了两人的关系。
好在大姐膀胱估计有点等不住,见姜淳于笑着,问五句能答一句也就失去了兴趣。
急急忙忙下床找了鞋,直奔厕所。
等大姐走了后,姜淳于才微微松了口气。
等下一站,她就女扮男装。
还是男装好,到哪里都能省不少事情。
这一程主要车票是小戴去买的,她要是掩藏身份走了,假如要是查起来有点麻烦。
下铺的四个人,听到姜淳于轻舒一口气,不由相视一笑。
这上铺的大姐确实热心了些,刚才那母子占他们铺位,他们来的时候,也是这位大姐仗义出言。
虽然他们四个并不怕被人占了铺位,但是对于这种热心肠的大姐,他们还是很有好感的。
就是大姐太热心了些,吵的他们说话声都不由大了几分,不然对方都听不见。
等大姐从厕所回来,再想和对面的姑娘搭话,就看见妹子侧着身子,面对着里面一动不动,就好像睡着了一样。
大姐想了想,也不上去,而是和坐在下铺的几个人搭上了话。
很快姜淳于就从大姐爽朗的笑声里知道,她是跟着男人一起支援三线建设的,因为自己老娘生病,所以耽搁了几天。
男人已经带着孩子和东西跟着车队走了,她现在坐火车往西北方向赶。
大姐虽然说话爽快,但是也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的,她只说跟着男人去工作,至于去哪去做什么是只字不提。
大概是她家的男人叮嘱过她,所以才这么谨慎。
听说大姐是去支援三线的,下铺姓李的一家四口也很高兴,因为他们一家四口也是去三线支援的。
这一家四口,是夫妻俩带着刚成年的儿子。
李梁是厂里的技术骨干,妻子王玉琴是是文工团的干部。两个儿子李明和二十岁,二级工。李明平十八岁,临时工。
本来大儿子李明和都要说亲了,媒婆都约好时间相看了,要是看成了,年底他们家估计就要娶儿媳妇。
谁知道,突然政策出现大变动,他家四口一商量,就报名参加了三线建设。
也幸亏李明和还没说媳妇,不然让人家姑娘抛弃城里的父母,跟他们到穷乡僻壤去生活,多少就有些过分。
他们都是知识分子,之所以主动支援三线建设,也是因为他们的同事纷纷出了事。
夫妻俩都不是短视之人,一商量,就主动提出去大西北支援三线建设,想着能避开风暴地段。
所以他们一路上才沉默寡言,尽量不多嘴也不多事。
主要是王玉琴的身份太敏感,她是大资本家的后代,虽然后来家族把财产都捐赠给了革命事业,家里还出过抗日英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王玉琴就有一种敏锐的直觉,从身边的人出事开始,她就觉得自己一家要是不离开京城,估计下场也不会好。
好在她男人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她一分析,男人立刻果断带着全家报名了三线支援建设。
姜淳于躺在上铺,听着下面周大姐和这一家拉呱的声音,和火车行驶的声音,慢慢闭上眼睛。
姜淳于这一趟并没打算直接去大西北,她还有个地方没去。
那天晚上,从海城回来的破庙里,那个叫鲍明忠的人,托她带的信,还有他给的两个金块还在她空间里。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已经耽搁了一个月了,再不能耽搁下去。
上次送乔嫂子的时候,姜淳于就想过要不要跑一趟,后来看看地图,南辕北辙才算了。
这趟,她从京城去大西北,虽然去鲍明忠的家乡还是有点绕路,不过她有车,也就耽搁两三天的功夫。
等她到了大西北,到时候想出来估计就难了。
所以,在去大西北前,她必须要把这件事给办成。
这次她去大西北,刚好路过宁城,林老昨天特意提醒过她,路过宁城的时候回家看看,待几天。
别到时候过家门而不入。
林老没有多说,但是姜淳于知道林老的意思。
这个时代,奉行的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何况在外人看来,姜志远这个父亲其实还是个非常不错的父亲。
梁永安说过: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不是摆脱依赖,而是学会借力和共生,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万物皆为我所用。
姜淳于怎么能不明白林老的用心良苦,他是希望姜淳于能学会借力共生,万物皆为我所用。
去一趟就去一趟吧,反正已经去看过蒋晴了,再看一趟姜志远好像也是应该的。
姜淳于在空间翻找了半天,最后终于把给姜志远一家的礼物准备好。
姜志远是两条烟两瓶酒,赵亚楠是一套护肤品雪花膏,和上次她去的几乎没什么区别。
她空间最没用的就是婴儿用品,到现在一样都没动过,刚好这次给这个未出生的小婴儿送点。
就和上次送蒋晴的一样,两套衣服,一床婴儿抱被,一件大红色龙凤锦缎带帽披风,一个拨浪鼓。
要的就是不偏不倚。
其实是姜淳于懒的费心动脑子。
姜于泽就是糖果玩具,这么大的孩子,也就喜欢这些东西。
赵杰好像也调回了宁城军区。
既然调回宁城军区,回家应该是常事,这次准备礼物当然不能把赵杰给落下。
这次可不能和上次一样,给姜于泽准备什么,就给赵杰准备什么。
姜于泽还是个孩子,而赵杰已经是个军人。
最后,姜淳于从空间里翻出三本书,一本主席的选集,一本主席的语录,还有一本主席的思想胜利万岁的书。
就送三本书给他吧。
姜淳于记得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最珍贵的礼物。
送的人很高兴,收的人更高兴。
反正赵杰高不高兴她不知道,她送的挺高兴的。
因为她空间这些书还挺多,也不知道林小七从哪弄来的,说没东西送人就拿这个送人,保证别人收的心满意足。
姜淳于原本还没当回事,这次她翻了三本给赵杰,忽然就明白了林小七这句话的含金量。
还有林小七大哥一家。
他家的礼物就参照姜志远一家的来,林箫的和姜志远的一样,陶红和赵亚楠的一样,如果林向东他们在家,就和赵杰一样。
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