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祚说干就干,没带胤祺和胤禟,孤身前往乾清宫。
省的汗阿玛在这个看儿子们极其不顺眼的阶段,给胤祺和胤禟记上一笔,那真是无妄之灾了。
不用置疑这倒霉程度,真的会发生。
毕竟,胤祚一摊手,就是这么小心眼儿啊,汗阿玛。
康熙的心,能宽如四海,也能细如针尖。
胤祚脚步轻快,他细数手下的大厂子,纺织厂有模有样,这玩意外销很挣钱。
尤其是,他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和原材料。
大规模的量产,绝对不怕比不过竞争者。
有他这个荣亲王,厂子干的叫如火如荼。
到时候来个海贸,大量出口。
可以物美价廉,也可以精致高端。
两条生产线,一个面向平民,一个面向贵族。
保证所有需求。
胤祚想出海呢,但他觉得,汗阿玛不同意,几乎不可能同意。
所以只能搞搞海贸咯。
还有各种精美绝伦的玉石制品,各式各样的摆件,胤祚的店铺都能弄,就主打一个抬价。
舶来品嘛,皇室的珠宝,王爷府上的摆件,想不想要?
身为一位颇有底蕴的贵族,是彰显身份的最好的东西。
先不说东西怎么样,面子是有了。
而且数量稀少,千金难得,哄抬争抢,越不容易得到,越是让人心痒痒。
别人都有你没有,是不是面上挂不住?
就你空有个头衔,是个落魄贵族,家里落败了吧?
不用说,我都懂,咱们这叫不上当,不是什么挽尊的说法。
胤祚可太懂营销了。
等到了乾清宫,康熙还有些意外,毕竟这个时辰按理来说胤祚应该在工部办公。
康熙还没琢磨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该不会是老大那……
康熙思维还没发散,就被胤祚强行打断。
胤祚神态自若,轻松中带着得意,像个和大人分享自己好点子的孩子。
“给汗阿玛请安,儿子今儿查阅工部文书,翻了翻匠人的册子,就再也坐不住了!”
康熙一听这个,心才放回肚子里。
可算不是他那些倒霉儿子的事。
不是那些儿子们惹祸,康熙就很愿意听了,让胤祚坐下慢慢说。
胤祚神色兴奋,笑的开怀,“匠人手巧,巧夺天工,咱们大清,不愧是天朝上国,能工巧匠,层出不穷,那什么法兰西都没得比。”
康熙听了,也被儿子态度给带的心情不错。
“泱泱大国,自是地大物博,能人辈出,但你也不可轻视他人长处。”
康熙学贯中西,也是知道那些隔着重洋的国度,各有本事。
胤祚受教的嗯了一声,“汗阿玛说的是,不过,咱们的优点该夸就得夸嘛,这不叫自负,这叫能正确的认知。您瞧瞧,咱们男耕女织,百姓勤劳,国家富强,人口丰足。”
康熙顺着儿子说,也不扫兴,“对,你一向是能看到很多优点的,心善自然觉世美。”
胤祚再厚的脸皮也不好意思接这句话,有一双美的眼睛,所以觉得这个世界哪哪都美吗?太羞耻了,汗阿玛!
胤祚只得赶快将这个念头从脑中挥出去,往自己想说的方面拉。
“对嘛,咱们这优势,人多肯干,物产丰富,儿子那厂子您也见过,日产真不少……”
“所以?”
康熙恍然大悟,好小子,还是那什么纺织厂,想扩展规模?
“所以……儿子就想着做大做强,共创辉煌!”
康熙一挑眉,这就都明白了。
胤祚笑的真诚,无辜极了。
“我就想着发挥优势,也互通有无,造福两国人民,汗阿玛励精图治,咱们有这些东西,可他们不是没有吗?他们可惜没有汗阿玛这样的明君,没法得到光芒的普照,是一大憾事!”
胤祚明着恭维,话说的也简单,康熙被他逗的止不住乐。
“你呀你呀,惯会说些好话,朕却不知道那些外夷人这么渴望朕的照拂。”
胤祚摇摇头,语气夸张。
“因为他们没有见过汗阿玛,若是听过汗阿玛的事迹,知道汗阿玛的英明神武,一定恨不得穿洋过海,来做汗阿玛的臣民。”
康熙哈哈大笑,指着胤祚,“你啊,朕都不敢说这些话,真是好大的颜面。”
真是脸皮厚到一定程度,天下无敌了。
康熙一想那些西洋国的人,再想想那些传教士,笑声就停不下来。
胤祚也乐呵呵的,“欸,汗阿玛,儿子说的可都是发自肺腑的大实话,不管别人怎么想,儿子就是这么想的。”
康熙这还能说什么?
一时,殿内外只能听到康熙开怀大笑的声音。
梁九功感慨,真是好久没听过万岁爷这么笑了,还是六阿哥有办法啊。
胤祚和康熙说了好几句,都是说他有多么英明神武,必须要将这些治下的好东西拿出去给人看看。
自己放在家里,外人看不到啊。
想知道咱们千古一帝的威风,那就得打出名声。
这不是炫耀,这是文化交流,看看人家西洋的东西不是也在大清很受欢迎?不能厚此薄彼,也得让他们享受到大清的智慧结晶。
胤祚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将自己的海贸外销计划升华成了大清与西洋东洋等地的文化交流,惠及各国,彰显帝王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