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艺同辉传医魂,残踪袭艺撼医心
一、辰时医画同绘传医貌:墨笔绘药显医真
辰时的汴京 “医艺坊”,晨雾如淡墨般漫过朱漆窗棂,在青石板地面上晕出浅浅的水痕。坊内靠窗的画案上摊着数十张蝉翼宣纸,纸边压着青铜镇纸,镇纸上刻着 “医画同源” 四字;砚台里磨好的松烟墨泛着莹润光泽,旁边摆着新鲜的枸杞枝、甘草叶,叶片上还沾着晨露,折射出细碎的晨光。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草药香与圣火草的淡韵,三种气息交织成一股清雅的 “医画气”—— 这是灵枢与素问联合墨家传人墨艺、宫廷画家顾画师设立的 “医画工坊”,旨在通过精准的草药图谱、人体经络图,让百姓直观感受中医魅力,让 “医画同源” 成为跨越文字障碍、传播医理的桥梁。
辰时三刻,顾画师已换上素色画袍,手中握着狼毫笔,笔尖悬在宣纸上方,却迟迟未落下。他望着案上新鲜的枸杞枝 —— 枝桠遒劲,缀着十余颗鲜红的果实,叶脉在晨光下清晰可见,眉头却微微蹙起:“灵枢先生,这枸杞的叶脉分岔、果实蒂部的褶皱,若画得差半分,山里的百姓按图采药,怕是会错认成有毒的‘野茄果’。可我虽懂‘勾勒皴擦’,却不懂草药的细微辨识特征,如何才能既保画韵,又不失医理精准?”
灵枢笑着上前,从博古架上取下一台墨家 “图谱校准仪”—— 仪器通体青铜,底座是墨家标志性的矩尺纹,镜筒可伸缩,镜座旁嵌着一圈刻度盘。“顾画师放心,这仪器按墨家‘显微辨形’原理制作,” 灵枢将枸杞枝轻放在镜下,转动旋钮,镜筒缓缓伸长,“你看镜中 —— 枸杞叶脉是‘三出脉’,主脉从叶柄直达顶端,两侧侧脉在中部才分出;果实蒂部有三道细微褶皱,这是与野茄果最明显的区别。” 说着,他拨动仪器侧面的机关,刻度盘上竟投射出叶脉的虚影,精准地映在宣纸上,“您按这虚影勾勒,再以道家‘写意传神’的笔法晕染果实色泽,既能保证分毫不错,又能让画中枸杞透着生机,百姓既能认药,又能赏画,一举两得。”
墨家传人墨艺此时捧着一卷泛黄的《道墨医画秘卷》走来,卷轴用蓝布包裹,打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樟木香气。“顾画师,这秘卷是晚唐时墨家先祖与道家画师李公麟合作而成,” 墨艺指着卷中一幅《当归图谱》,画中当归根须疏密有致,主根粗壮,旁侧还用工整小楷题注 “当归:性温,补血活血,妇人产后常用,酒炒可增强药力”,“您看这根须的笔触,既写实又不呆板,题注字体也选了易认的楷书,就是为了让识字不多的百姓也能看懂。您绘制时,可参考这风格,让图谱既有画艺的雅致,又有医理的实用。”
顾画师眼中一亮,终于落下狼毫。笔尖蘸墨后先轻勾枝桠,再按校准仪投射的虚影细描叶脉,待枝干成型,又换兼毫笔蘸淡赭石,晕染出果实的鲜红 —— 那红色从蒂部的浅粉渐变为顶端的深红,仿佛能掐出水来。最后,他取来小楷笔,在画旁题注 “枸杞:平性,养肝明目,可熬粥、泡茶,秋采果实为佳”,字迹工整清秀。半个时辰后,一幅《枸杞图》完成,刚一晾干,就引来弟子们的惊叹:“这枸杞看着就像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上次在山区见过大娘采枸杞,跟画里一模一样,以后百姓按这图采药,再也不怕认错了!”
人群中,一位常年在山间采药的老药农更是上前细看,指着画中枸杞枝的节疤说:“顾画师画得真准!这节疤处有三道细纹,正是老枸杞树的特征,年轻枸杞树只有两道 —— 有了这图,连刚学采药的娃娃都能分清老嫩枸杞,药效也能差不了!”
可就在这时,顾画师刚提笔要画《甘草图》,眼角余光却瞥见刚完成的《甘草草图》泛出极淡的幽绿,像蒙了一层薄霜。“咦?这纸怎么变色了?” 顾画师伸手去摸,指尖刚触到画纸,就觉一丝阴冷顺着指尖蔓延。墨艺反应最快,立刻从怀中取出试毒叶,轻轻贴在画纸上 —— 叶片瞬间焦黑,还冒出一缕细微的青烟!“不好!墨汁被动了手脚!” 墨艺脸色骤变,快步走到砚台旁,用银簪挑起一点墨汁,放在阳光下细看,竟发现墨锭边缘缠着一缕极细的黑色丝线,正是隐戾丝,“余孽竟在墨锭中藏残踪气!他们想让画好的图谱泛绿,让百姓以为草药本身有毒,不敢认药、用药,彻底破坏医画传医的事!”
灵枢立刻从柜中取出一锭乌黑的墨块,墨块表面嵌着细微的金色纤维:“顾画师别慌,我们早有防备。这是墨家‘防戾墨锭’,用松烟混合圣火草纤维制成,能隔绝残踪气污染。你看,” 他将防戾墨锭放入砚台,重新研磨,墨汁泛着淡淡的金晕,“用这墨绘制,就算有残踪气靠近,图谱也不会变色,还能让墨迹更持久,多年后仍清晰如新。”
顾画师接过墨锭,指尖触到圣火草纤维的粗糙感,心中安定不少,重新研磨起墨来:“我本以为画只是供人赏玩的雅物,今日才知,画还能成为传医理、救百姓的利器!就算邪祟百般干扰,我也要画出最精准的图谱,让医艺同辉,不负先生们的信任,不负百姓的期待!”
辰时末,首批十幅草药图谱 ——《枸杞图》《甘草图》《当归图》《薄荷图》等全部完成。灵枢命弟子用墨家 “防蛀装裱术” 装裱:裱纸中掺了圣火草纤维,边缘还用青铜卡扣固定,既能防虫蛀,又能防潮湿,还能抵御轻微的残踪气侵袭。弟子们捧着装裱好的图谱在坊外展示,百姓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指着《薄荷图》说 “这是治头痛的好东西”,有的拿着《当归图》问 “妇人经期能用吗”,灵枢与顾画师一一解答,医画传医的种子,在晨光中悄然生根发芽。
二、巳时医乐共鸣调身心:雅乐疗疾养心神
巳时的阳光穿透晨雾,将医艺坊的 “医乐堂” 照得亮堂。堂内铺着柔软的蒲席,两侧摆着青铜铸的编钟,中央一架墨家 “音律疗愈琴” 格外显眼 —— 琴身是青铜所制,表面刻着流云纹,七根琴弦中掺了银丝,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琴尾还嵌着一个小巧的机关盒,盒上刻着 “角、徵、宫、商、羽” 五音标识,这是配合道家 “五音疗疾” 理念设计的,能根据弹奏的曲调释放不同频率的声波,对应五脏:角音养肝、徵音养心、宫音养脾、商音养肺、羽音养肾。
宫廷乐师苏乐师正坐在琴前调试,他身着青色乐袍,手指修长,拨动琴弦时,琴尾的机关盒发出轻微的 “咔嗒” 声,一缕淡金色的声波缓缓散开。“素问先生,” 苏乐师停下手指,眉头微蹙,“我按您之前说的‘春季养肝’,结合去年在终南山听的鸟鸣,创作了《春木调》,可总觉得曲调偏急,像是春雨过猛,反而少了‘疏肝理气’的温润 —— 如何才能让乐声既动听,又能真正起到疗愈之效?”
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泛着淡紫微光,她从怀中取出一台巴掌大的墨家 “体质音律仪”—— 仪器形似罗盘,盘面刻着人体五脏图案,中心有一根指针。“苏乐师,您看这仪器,” 她招手让一位常感烦躁的弟子上前,让弟子将手指放在仪器中央的凹槽里,“这位弟子肝气不舒,我们测测她适配的曲调。” 话音刚落,仪器盘面的 “肝” 字区域亮起,指针指向 “角音,节奏宜缓,音色清润”,“《春木调》可将节奏放缓三成,加入竹笛的清润音色 —— 竹笛音似山泉,能中和琴弦的刚劲,像春雨润木般,既能疏肝解郁,又不耗伤肝气。道家讲‘乐者,心之声也’,乐声需贴合听者的身心状态,才能真正触动脏腑,起到疗愈之效。”
墨艺此时正调试墙角一台 “乐声扩散仪”—— 仪器是青铜制的喇叭状,喇叭口刻着细密的小孔,底座连接着墨家机关,能将乐声均匀地扩散到每个角落,还能根据场地大小调节音量。“之前在西郊山区义诊时,乐声只能传到十几步远,坐在后排的百姓根本听不清,” 墨艺转动仪器的旋钮,喇叭口发出轻微的嗡鸣,“有了这仪器,就算在能容千人的广场上,每个角落的百姓都能听到清晰的乐声,连坐在最外围的老人,都能感受到乐声里的暖意,这才能让医乐疗愈惠及更多人。”
巳时三刻,医乐疗愈体验正式开始。苏乐师换上新的琴弦 —— 这是墨家特制的 “银丝弦”,韧性更强,音色更清透 —— 先轻吹竹笛定调,随后指尖落在琴弦上。《春木调》的旋律缓缓流淌:起初如春风拂过柳叶,轻柔舒缓;中段似山泉叮咚,清润悦耳;末段渐缓,像夕阳下的炊烟,透着安宁。音律疗愈琴的机关盒释放出淡金色的声波,随着旋律起伏扩散,体质音律仪则为每位体验者推荐坐姿:肝气不舒者需挺直腰背,让声波更易抵达肝区;心神不宁者则需盘腿而坐,双手轻放膝上,辅助声波安抚心神。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闭目坐在蒲席上,她常年失眠,每晚只能睡一两个时辰,此刻听着《春木调》,手指竟随着旋律轻轻敲击膝头。片刻后,她的呼吸渐渐变得平稳,头微微倾斜,竟沉沉睡去。半个时辰后,乐声停止,老妇人缓缓醒来,眼中满是惊喜:“多少年没睡过这么安稳的觉了!这乐声像一股暖流,从耳朵流进心里,之前总绕着心头的烦躁劲,全没了!要是每晚都能听一听,我这老毛病肯定能好!”
不远处,一位备考的书生正捧着书卷,之前他总因心悸无法集中精神,听了《春木调》后,竟能静下心来默读。“灵枢先生,” 书生放下书卷上前,“我听这乐声时,只觉得胸口发闷的地方像被打通了,脑子也清醒了不少 —— 以后读书时都要听,既能养心,又能提神,说不定今年秋闱还能中个秀才!”
可就在苏乐师准备弹奏《夏火调》(对应养心的徵音)时,琴弦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 “铮” 声,像是金属断裂的锐响。苏乐师惊呼一声,猛地缩回手指 —— 指尖已被琴弦割破,鲜血滴落在青铜琴身上,竟瞬间变成了黑色!“不好!琴弦被动了手脚!” 墨艺快步冲上前,按住苏乐师的手查看伤口,又俯身检查琴弦根部,发现琴弦与琴轴连接处缠着一缕极细的黑色丝线,正是隐戾丝,“余孽想让琴弦变脆易断,不仅伤乐师的手,还想让乐声变调,变成刺耳的噪音,伤人耳膜,破坏医乐疗愈,让百姓以为医乐不仅无用,还会害人!”
灵枢立刻从怀中取出圣火草汁液,用干净的棉絮蘸取,轻轻涂抹在苏乐师的伤口上:“苏乐师别怕,这圣火草汁液能解毒,伤口很快就能愈合。” 墨艺则从柜中取出备用的 “防戾琴弦”—— 琴弦中掺了圣火草纤维,呈淡金色,“这琴弦不怕残踪气污染,韧性也更强,就算被隐戾丝缠上,也不会变脆。”
苏乐师看着指尖的伤口渐渐止住血,眼中重新燃起斗志,接过防戾琴弦更换:“多谢各位先生!就算邪祟再狡猾,我也要把医乐弹好,让更多百姓感受到乐声的疗愈力,绝不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重新调试后,《夏火调》的旋律再次响起,这次的乐声温暖明亮,像夏日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每个人心头。百姓们重新闭目聆听,医乐堂的氛围又恢复了安宁。灵枢望着这一幕,心中清楚:医乐结合,是 “身心同治” 的妙法 —— 乐声能调心,抚平情绪的波澜;医理能疗身,修复脏腑的损伤,二者相融,才能真正守护百姓的安康。余孽的一次次干扰,只会让他们更坚定地推进医艺协同,让医乐成为传医理、安民心的重要力量。
三、午时医文同书传医事:笔墨载医入民心
午时的阳光炽热,透过医艺坊 “医文斋” 的花窗,在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斋内摆着三张宽大的书案,案上摊着《医事传奇》的手稿,字迹工整,还夹着不少修改的纸条;砚台里的墨汁仍冒着热气,旁边堆着刚裁切好的宣纸;墙角的墨家活字印刷仪正 “咔嗒咔嗒” 运作,活字排列整齐,油墨均匀地涂在字模上,随时准备印刷。空气中弥漫着纸张的清香与墨汁的醇厚,这是医文创作与传播的专属气息。
文学家柳先生正伏案写作,他身着青布长衫,鬓角已有些斑白,手中的狼毫笔在稿纸上快速移动,偶尔停下,皱着眉修改几个字。案头的手稿上,正写着 “阿牛学医” 的章节:“阿牛跪在青崖教点门前,求灵枢先生收他为徒,只因父亲去年染风寒,因缺医少药而逝 ——” 写到这里,柳先生突然停下笔,转头看向灵枢:“灵枢先生,这‘阿牛学医’的章节,我总怕拿捏不好分寸:若只讲阿牛如何拜师、如何学针灸,百姓会觉得枯燥;若只讲他与村民的故事,又传不了‘腰肌劳损需护腰’的医理,实在难两全啊。”
灵枢笑着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墨家活字印刷的《医话通俗本》,翻开其中一页:“柳先生可参考此本的‘故事载医’之法。比如写阿牛为李婶治腰痛,可先写李婶的痛苦 ——‘李婶扶着墙走路,每走一步都皱眉,夜里疼得睡不着,只能靠坐在椅子上挨到天亮’,再写阿牛用针灸配合热敷仪治疗的过程,期间穿插对话:‘李婶问:阿牛啊,为啥贴了这热敷仪,腰就不那么疼了?阿牛答:婶子,热敷能通气血,就像冬天冻住的水管,用温水一浇就通了;针灸能扎通穴位,让气血跑得更顺,腰自然就不疼了。’这样百姓读故事时,就像听街坊邻里的事,自然能记住‘热敷通气血、针灸通穴位’的医理,不会觉得刻意说教。”
素问此时端着一杯凉茶走来,递给柳先生:“道家讲‘润物细无声’,医文也该如此。比如写防疫的故事,不用直接说‘要勤洗手’,可写‘张大爷每次饭前都用皂角水洗手,村里闹疫时,他家没人染病’;写膳养时,也不用讲‘春季要养肝’,可写‘王大娘春天总给家人做菠菜枸杞粥,说吃了眼睛亮、精神好’。之前南方有本《疫事记》,就是用这种写法,百姓争相传阅,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让孩子念给自己听,防疫、养生的知识也跟着传了开来。”
墨艺则站在活字印刷仪旁,正排版刚写好的《枸杞养生诗》:“柳先生,您这诗‘春采枸杞叶,夏摘枸杞花,秋食枸杞果,冬煮枸杞茶’,简单好记,还押韵,百姓读几遍就能背下来。” 他指着仪器上的活字,“这‘枸杞’二字的活字,我特意选了大一号的字体,印出来更醒目;诗旁还会配顾画师画的小图,春天画枸杞叶,夏天画枸杞花,这样就算不识字的百姓,看图画也能懂诗的意思。我们用这活字印刷仪,一日能印百本,不出三日,就能传遍汴京的大街小巷。”
午时三刻,《医事传奇》首章终于印刷完成。弟子们捧着刚印好的书页,在坊外搭起长桌分发。百姓们排着队领取,有的拿到后立刻翻开阅读,有的则围在一起,让识字的人念给大家听。一位扎着羊角辫的孩童捧着书,跑到不识字的奶奶身边,奶声奶气地念 “阿牛学医” 的故事,奶奶听得入神,时不时点头:“这阿牛是个好孩子,跟你爹小时候一样,肯吃苦学本事 —— 以后你要是不舒服,也去找阿牛这样的大夫,准没错。”
一位老农拿着《枸杞养生诗》,仔细看着旁边的小图,笑着说:“我家后山就有一片枸杞,之前只知道秋天摘果实泡酒,没想到春天的叶子、夏天的花都能用!明天我就去采点枸杞叶,给老婆子做粥喝,让她也尝尝鲜,补补身子。”
可就在这时,一位刚领到书的百姓突然指着书页大喊:“大家快看!这书的字不对!”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医事传奇》中 “热敷仪治腰痛” 的章节,竟被改成了 “热敷仪伤腰”,“治” 字被换成了 “伤” 字,纸页边缘还泛着极淡的幽绿,像蒙了一层霉斑。“不好!活字被动了手脚!” 墨艺脸色骤变,快步跑回斋内,检查活字架上刻有 “治” 字的活字 —— 活字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刻有 “伤” 字的活字,而那枚 “伤” 字活字的底部凹槽里,竟藏着一缕隐戾丝!“余孽太狡猾了!他们趁我们分发书页时,偷偷换了活字,想篡改医文,让百姓学错医理,以为热敷仪有害,以后不敢用,破坏医文传医的事!”
灵枢立刻从备用活字中找出 “治” 字活字,重新排版印刷:“大家别慌!我们已检查了所有活字,只有‘治’字被换,现在已更正,重新印出的医文都是正确的!余孽就是想让百姓误解医理,断了他们通过医文学医的路,我们偏要让医文传遍天下,让更多人懂医、信医,不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柳先生望着被篡改的书页,愤怒地将其揉成团:“我定要写出更多、更好的医文,把余孽的狡猾伎俩写进故事里,揭穿他们的阴谋!还要把各位先生治病救人、传医理的事都写下来,让百姓知道,真正的医道是救死扶伤,不是邪祟能破坏的!”
百姓们重新领取正确的医文,有的还主动帮忙分发,有的则拿着医文,跟身边的人分享故事里的医理。医文斋外的热闹氛围,在危机后更显热烈 —— 医文传医的力量,正通过一张张纸、一个个故事,悄悄融入百姓的生活,成为医道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未时医艺同展聚民气:艺载医魂传万家
未时的阳光已不似午时那般炽热,渐渐变得柔和,汴京朱雀广场上的 “医艺大展” 正热闹非凡。广场被分成三个区域,用墨家机关制成的木栅栏隔开,每个区域都挂着醒目的牌匾:“医画区”“医乐区”“医文区”,百姓们穿梭其间,像赶庙会般热闹,空气中满是医与艺交融的活力,连风里都带着欢快的气息。
“医画区” 前,顾画师正坐在临时搭建的画案后,现场绘制《人体经络图》。他面前的画板是墨家特制的 “机关画板”,能通过底部的齿轮调节角度,方便不同方向的百姓观看;旁边的图谱校准仪则放大了经络的细节,顾画师手中的狼毫笔精准地勾勒出督脉、任脉的走向,线条既流畅又精准,还在重要穴位处用朱红轻点,像一颗颗小红豆。百姓们围着看,有的还伸出手,对照着画中的穴位,在自己身上摸索:“原来足三里在膝盖下三寸,我之前按错地方了!”“这督脉从头顶到尾椎,是不是按这脉就能治头疼?” 顾画师一边画,一边耐心解答,偶尔还会让弟子示范如何按揉穴位,引得百姓们纷纷效仿。
“医乐区” 内,苏乐师带领五位弟子组成的小乐队,正在演奏《四季疗愈曲》。乐队的舞台是用青铜支架搭建的,上面安装着四台乐声扩散仪,能将乐声均匀地传遍整个广场。苏乐师弹奏音律疗愈琴,弟子们则分别演奏竹笛、编钟、古筝、埙,五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春木调》的清润、《夏火调》的温暖、《秋金调》的舒缓、《冬水调》的沉静,依次流淌。不少百姓闭着眼睛聆听,有的轻轻摇晃身体,有的跟着旋律哼唱;一位之前总爱烦躁的小贩,甚至停下了叫卖,将担子放在一旁,靠在树干上闭目聆听,片刻后睁开眼,笑着对身边的人说:“听了这乐声,心里堵得慌的地方像被打通了,连做生意的心思都顺了不少!”
“医文区” 则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柳先生坐在长桌后,为百姓签名赠书;墨艺则操作着两台活字印刷仪,现场印刷《枸杞养生诗》和《医事传奇》的节选。孩童们捧着刚印好的诗稿,跟着大人念诵,朗朗的诗声与医乐区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成了广场上最动人的旋律。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前来,女儿接过柳先生签名的《医事传奇》,立刻翻到 “阿牛学医” 的章节,拉着母亲的手说:“娘,我以后也要像阿牛一样,学医给你治病!” 母亲笑着摸了摸女儿的头:“好啊,要是你能学医,不仅能给娘治病,还能帮街坊邻居,是好事。”
此时,汴京知府带着几位官员前来观展,看到广场上的热闹场景,眼中满是赞许。他走到灵枢身边,指着 “医画区” 正在临摹图谱的百姓说:“灵枢先生,你们这医艺大展,真是创举!之前朝廷总愁医理难传 —— 偏远地区的百姓不识字,看不懂医书;城里的百姓虽识字,却觉得医理枯燥,不愿学。如今有了这医艺展,百姓既能看画认药,又能听乐疗愈,还能读故事学知识,医理传得又快又广,社会也更和睦了!” 说着,他从随从手中接过一份奏折,“朝廷决定拨款五百两银子支持你们,还准你们在各州府举办医艺展,让医艺同辉的种子,撒遍天下各州各县!”
灵枢拱手谢恩:“多谢知府大人!医艺本就同源 —— 道家讲‘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医之美,在救死扶伤、守护安康;艺之美,在传情达意、贴近人心。二者相融,才能让医理变得鲜活、生动,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百姓能看见、能听见、能读懂的生活智慧,这正是道墨医艺传承的初心。”
可就在这时,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突然剧烈发烫,一股熟悉的气息从符中溢出。他抬头望去,只见广场上空,墨瑶祖师的虚影缓缓显现 —— 祖师身着墨家传统的短褐,手中捧着一尊青铜 “艺魂鼎”,鼎身刻着 “医艺同源,魂脉相依” 八个篆字,鼎口泛着淡淡的金红光芒。“灵枢、素问、墨艺,” 墨瑶祖师的声音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没有丝毫飘忽,“余孽的目标不仅是这医艺展,更是藏在艺魂鼎中的‘艺魂密钥’—— 这密钥是开启终南山‘医艺秘坛’的关键!秘坛中藏着道墨两派‘医艺融传’的核心技艺:有能让图谱自动讲解的墨家机关,有能根据听者体质自动调整旋律的医乐秘法,还有能让医文自动适配方言的道家咒语。若被残踪气污染,这些技艺会反过来害人 —— 图谱会显示错误穴位,医乐会变成伤人噪音,医文会传播错误医理,百姓对医艺的信任也将彻底崩塌!今夜子时,秘坛的守护之力最弱,你们需携密钥前往,守住医艺魂脉,绝不能让余孽得逞!”
虚影渐渐淡去,青铜符的烫意也随之减弱。灵枢握紧袖中的符,心中清楚:这医艺大展不仅是传播医理的平台,更是守护艺魂密钥的战场。他们付出的所有努力 —— 顾画师的精准图谱、苏乐师的疗愈医乐、柳先生的通俗医文,都是为了让医艺成为传医道、安民心的力量,绝不能让余孽毁了这来之不易的成果,断了医艺传医的根基。
五、申时残踪袭艺撼医魂:魂牵终南示艺险
申时的阳光渐渐西斜,将广场上的影子拉得很长,可医艺大展的氛围仍未减退。百姓们仍在各展区流连:“医画区” 有百姓在临摹图谱,有的还拿着自己的作品请顾画师指点;“医乐区” 有百姓跟着乐队哼唱《四季疗愈曲》,苏乐师甚至教起了简单的竹笛指法;“医文区” 的队伍虽短了些,却仍有百姓在领取医文,柳先生也在继续签名。广场上的 “医艺气” 浓郁而温暖,像一层薄纱笼罩着每个人,仿佛能驱散一切阴霾。
灵枢、素问、墨艺此时聚在广场角落的帐篷里,艺魂鼎就放在临时搭建的木桌上,鼎身的篆字仍泛着微光。墨艺小心地打开鼎盖,从里面取出一枚巴掌大的青铜碎片 —— 正是艺魂密钥,碎片上刻着三幅微型图案:左侧是医画的图谱,中间是医乐的琴弦,右侧是医文的书页,边缘还刻着细密的墨家矩尺纹与道家阴阳纹,与灵枢袖中的青铜符相互共鸣,发出细微的 “嗡嗡” 声。“这密钥需结合医艺成果才能完全激活,” 墨艺轻轻抚摸着碎片上的图案,“比如用顾画师图谱的精准度、苏乐师医乐的韵律感、柳先生医文的温度,三者缺一,都无法打开医艺秘坛的大门。”
素问点头,从怀中取出三样东西,放在木桌上:“我们需携带这三样‘艺魂信物’:顾画师刚绘制完成的《枸杞图》,上面沾着新鲜的墨香,带着医画的魂;苏乐师手写的《春木调》乐谱,上面有他弹奏时留下的指痕,带着医乐的魂;柳先生《医事传奇》的手稿,上面有他修改的痕迹,带着医文的魂。这些信物沾染了医艺的魂脉,能压制秘坛外的残踪气,保护密钥不被污染。”
可就在这时,帐篷外突然传来一阵惊呼,紧接着是百姓的骚动声。灵枢三人立刻冲出帐篷,只见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股浓郁的阴冷气息从终南山方向快速蔓延而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强烈 —— 那气息不是寻常的幽绿,而是像无数冰冷的墨汁,瞬间染黑了广场上方的阳光,连风都变得刺骨。
“医画区” 的《人体经络图》首先出现异常 —— 原本清晰的经络线条突然扭曲、发黑,像活过来的毒蛇,从画板上挣脱出来,变成狰狞的黑影,朝着围观的百姓扑去;“医乐区” 的琴弦也自动绷紧,发出刺耳的邪音,那声音不再是之前的清润,而是像金属摩擦般尖锐,百姓们纷纷捂着头,痛苦地蹲下,有的甚至开始呕吐;“医文区” 的医文稿纸则疯狂翻动,纸张边缘卷起,文字扭曲变形,变成 “医艺有害”“远离医理”“所有大夫都是骗子” 的黑色字样,像一张张鬼脸,看得人头皮发麻 —— 这是余孽发动的 “艺戾之气”,专门针对医艺成果,将其变成伤人的利器!
“不好!是残踪气操控了医艺作品!” 灵枢袖中的青铜符剧烈颤动,符面泛出的金红光芒与周围的黑气相互碰撞,发出 “滋滋” 的声响,“余孽想借我们亲手创作的医艺作品攻击百姓,让他们畏惧医艺、远离医理,断了医道传承的路!同时,他们还想趁机夺取艺魂密钥!”
墨艺反应最快,立刻将艺魂鼎抱在怀中,快步跑回帐篷,准备放入墨家 “防戾艺魂盒”—— 这盒子是用圣火铜铸造,内壁铺着圣火草纤维,能隔绝一切残踪气。可当他打开盒盖时,却发现盒盖被一股黑气顶住,无法完全合上,盒身外侧的矩尺纹也开始发黑、剥落 —— 是余孽提前在盒中藏了隐戾丝,就等着他们将鼎放入,好趁机污染密钥!“他们早有预谋!” 墨艺愤怒地从怀中取出圣火草粉末,朝着盒中撒去,黑气瞬间被驱散,盒盖终于合上,“这些邪祟太狡猾了,连我们最后的防护都想破坏,就是想让我们带不走密钥,让医艺秘坛失去守护!”
素问则组织弟子们安抚百姓,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圣火草香囊,分给身边的人,又念起道家 “清心咒”,声音温和却有力,像一股清泉,缓缓流入百姓心中:“天地玄宗,万炁本根。广修亿劫,证吾神通。三界内外,惟道独尊。体有金光,覆映吾身…… 大家别慌!这些都是邪祟制造的幻象,医艺本是守护大家的,不是伤害大家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用圣火草粉末驱散黑气,就能守住我们的安宁!”
顾画师、苏乐师、柳先生也纷纷站出来:顾画师重新绘制《枸杞图》,用防戾墨锭画出的枸杞泛着淡金,能驱散周围的黑气;苏乐师换上防戾琴弦,重新弹奏《春木调》,清润的乐声渐渐压过邪音,百姓们的痛苦也随之减轻;柳先生则拿起正确的医文,大声朗读 “阿牛学医” 的故事,用温暖的情节安抚百姓的情绪。
百姓们渐渐平静下来,有的主动捡起地上的圣火草粉末,帮忙擦拭被污染的医艺作品;有的则扶起身边不适的人,递上清水;广场上的 “医艺气” 重新凝聚,与艺戾之气展开对抗,形成一道淡淡的金色屏障。
可艺戾之气越来越浓,“医画区” 的黑影已凝聚成 “图谱傀儡”—— 它们有着经络图的外形,却长着尖锐的利爪,朝着帐篷方向扑来;“医乐区” 的邪音也形成了 “音律傀儡”—— 是黑色的声波凝聚成的人形,能发出让人头晕的噪音;“医文区” 的扭曲文字则变成 “文墨傀儡”—— 是纸页卷成的锥子,密密麻麻地朝着灵枢等人射来 —— 余孽想用这些医艺傀儡,拦住他们前往终南山的路,夺走艺魂密钥!
“墨艺,你带着艺魂鼎与信物,立刻前往终南山!” 灵枢拔出腰间的青铜剑 —— 这是墨家传下来的 “医卫剑”,剑身刻着矩尺纹,能斩破残踪气,“我与素问、顾画师、苏乐师、柳先生留下挡住傀儡,为你争取时间!记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守住密钥,守住医艺秘坛,守住我们用血汗换来的医艺同辉!绝不能让余孽毁了医艺传医的希望!”
墨艺重重点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没有时间擦拭。他背起防戾艺魂盒,又将三样艺魂信物贴身藏好,朝着广场外跑去。身后传来傀儡的嘶吼声、青铜剑斩破黑气的 “铮” 鸣声,还有百姓们的呐喊声 —— 那是百姓们在帮忙阻挡傀儡,为他争取逃跑的时间。
可就在墨艺跑出汴京城门,朝着终南山方向奔去时,怀中的艺魂盒突然剧烈晃动,盒身外侧的圣火草纤维开始发黑,盒中的密钥泛出的幽绿越来越浓。更可怕的是,远处的终南山方向,竟传来一阵诡异的琴声 —— 那是被残踪气污染的《春木调》,旋律扭曲、尖锐,像毒蛇的嘶鸣,顺着风缠绕着墨艺,让他头晕目眩,脚步渐渐放缓,几乎要摔倒在地。
灵枢等人能挡住源源不断的医艺傀儡吗?他们会不会在战斗中受伤?墨艺能否挣脱邪音的干扰,带着被戾气侵袭的密钥突破余孽的埋伏,准时赶到医艺秘坛?秘坛中,除了等待被守护的医艺核心技艺,还藏着怎样未知的危机?今夜子时,这场关乎医艺传承、医魂守护的终极之战,究竟会走向何方?一切,都在这申时的艺戾之气中,等待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