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的长安城,刮起的风已经有了冬日里的凛冽。
杨嘉仪裹着披风走在寒风中,她今日本是来宫中给皇帝请安的,可皇帝却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了她的请安。
时间尚早,杨嘉仪便带着月晦和另外两名女官在宫中随意的走走。
路过东宫时,东宫破败的景象让她忍不住感慨物是人非。杨嘉仪这个时候难得的有些多愁善感,她未作停留依然朝前面走去。
杨嘉仪身后的女官突然出声:
“公主,前面就是掖庭局了。”
“掖庭局?”
那是管理宫女,和让犯了罪女眷劳役的地方。杨嘉仪从小到大,她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有去过那里。
杨嘉仪正准备转身离开,就听里面传来一声咒骂:
“你这家伙还想用热水?你配吗?!”
紧接着便是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这是在?”
杨嘉仪皱了眉头,她往前走了几步,就见掖庭局的大门半开着,院子中满是落叶,一个小男孩从某个房间里冲出来,抱着木桶摔倒在地。
好奇心驱使着杨嘉仪的脚步,她走近并跨步迈进了掖庭局的大门。
“嘉仪姐姐救我!”
摔倒在地的男孩儿看到杨嘉仪的到来就像是看到了救星,他抬起他的手朝着杨嘉仪的方向伸过去,月晦拦在杨嘉仪的身前,阻拦了男孩儿的动作。
院内顿时传来一片请安行礼的声音,刚刚追着男孩儿的老宫女这下子也是被吓坏了,连忙跪下来给杨嘉仪问安。
杨嘉仪看向地上的男孩儿,正巧那男孩儿抬起头,两人四目相对,那男孩儿的眉眼竟像极了她的父皇……
“你认识我?”
杨嘉仪蹲下身问。
小男孩儿点了点头:
“你是我的姐姐……我在你大婚的时候,偷偷看过你……”
“我是你的姐姐?你叫什么名字?”
杨嘉仪在看到小男孩长相的时候,就已经将他的身份猜到了七七八八。
只听小男孩儿在被问到名字的时候,突然间低下了头:
“我没有名字,他们都叫我彘儿……”
“彘儿?那你的母亲呢?”
杨嘉仪看着这个小男孩儿,眸色复杂。
“我的母亲……”
男孩一提起他的母亲,就哭了起来。
这会儿,刚刚追着他的那个老宫女突然开口:
“公主殿下,他的母亲是刘采女,早些年因得罪了陛下,才被打入掖庭的。这刘采女来掖庭的时候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刘采女?”
杨嘉仪了然,这叫彘儿的男孩儿还真是他的弟弟。
只不过父皇一向子嗣单薄,刘采女生了儿子还在掖庭怎么也说不过去。
“那刘采女现在在何处?”
杨嘉仪问道。
“刘才女她……”
老宫女有些为难,这时候彘儿却不哭了他从地上爬起来,指着老宫女说:
“是她!三日前她将母亲推到了掖池中!还不叫人救她!母亲已经……已经死了……若不是嘉仪姐姐来,今天我也得被她打死……”
彘儿哭的更凶,杨嘉仪看着他这副模样,也许是有血缘关系的模样,虽然才刚刚见面,却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这孩子长这么大了,你们没有人去禀告父皇吗?!”
杨嘉仪质问着。
“公主殿下有所不知,自奴婢们知道刘采女有孕后,每隔一个月就会往后宫送消息……从不间断。但一直没有得到贵妃娘娘的回音。”
“你是说你们只告诉了贵妃,却从来没有派人去前朝找过父皇对吗?!”
杨嘉仪被气的无语,胡贵妃的德行,不用想也知道。让她知道刘采女有孕还诞下了皇子,并且将皇子养了这么大,别说她现在已经死了,就是没死也能被气死。依照胡贵妃的脾性,她根本就不会让刘采女和刘采女的儿子活到现在。
所以说,这个老宫女肯定是在撒谎。
杨嘉仪正准备教训这个老宫女,就听掖庭外传来太监的声音:
“皇帝驾到……”
众人回头,皇帝已经负手跨入掖庭局大门。
他本是精神好转,想着出来走走,结果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东宫门口,怀念一番杨景琰后,他也是和杨嘉仪一样被这里面的喧闹声吸引过来的。
“何人在此喧嚣?!”
本来就没有起身的一众宫人在见到皇帝的那一刹那,立刻将头低的更低。
掖庭局的宫人大多都身份卑微,干着的是皇宫中最末等的活计,他们何时能够有机会在同一天见到皇帝和公主?
一时间,所有人都诚惶诚恐。
“父皇!”
杨嘉仪看见皇帝,忙起身行礼。
“你怎么在这?”
皇帝看见杨嘉仪也是一愣。
“儿臣刚刚去给父皇请安,宫人说父皇身子不适在休息,儿臣便离开了。回府前,路过东宫又听这里有动静……”
杨嘉仪一边说着,一边还将彘儿拉起,让他站到自己身边。
皇帝看了眼杨嘉仪身边的孩子,只一眼便如遭雷击:
“你……几岁了?”
“七……七岁……”
彘儿有些害怕,他在皇帝问他话的时候还不停的往杨嘉仪身边靠。
“你的母亲可是……刘盈盈?”
皇帝的声音有些发涩,彘儿脸上额心的那一枚朱砂痣,竟然与那个多年前宣政殿中那个温婉的宫女一模一样……后来那个宫女在被他宠幸后,便失踪了。等他询问的时候,内侍只说她暴毙……
秋风突然狂起,掖庭局院子内的落叶被吹的打着转。
皇帝突然间脱下身上披的大氅,亲手给彘儿披上。
他弯下腰想把彘儿抱起来,却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力气抱不动他。
皇帝身后的内侍十分有眼力见的将彘儿抱起,并将他抱的离皇帝更近。
皇帝仔细的打量着彘儿,越发认定了这是自己的儿子。
皇帝又询问了一次关于彘儿的情况,听那老宫女说完事情始末后,他便心中了然。
在得知刘采女几天前才去世时,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伤心,随后他便开口:
“追封刘采女为德妃,其子杨彘……不不不,这个名字不好,朕的儿子怎么能叫这个名字!”
皇帝看了眼内侍怀中的男孩儿,说道:
“彻,从今往后你便叫作杨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