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夫子还没同意,段锦与杨悠便打算先在朔城住下。
而此刻,正是朔城百废待兴的时候。
费氏兄弟打仗可以,但政务却一塌糊涂。
所以段锦与杨悠便接过手来,开始恢复朔城。
何林也做了一些工作,杨悠便在何林的基础上继续做下去。
先统计人数,然后分配土地,再准备春耕,很快,朔城便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了。
一日,杨悠正在与橘白,张大夫说话。
原来张大夫一直跟着段家军,这次杨悠回来,便与他又相认了。
除了张大夫以外,还有王天等廖望村的人。
他们没想到杨悠竟然有如此身份,都十分惊讶,不过惊讶过后,很快就接受了,毕竟杨悠看着就不是一般人。
王天也终于见到段锦的庐山真面目了,非常高兴。
现在他们三个正讨论杨悠的病情,陆柔快步走进来。
张大夫见状,急忙起身,不敢再说话了。
陆柔进来,对杨悠行礼道:“大人,将军让您过去,说陈夫子有消息了。”
“好。”杨悠对橘白和张大夫道:“你们聊吧,我走了。”
橘白轻轻点头,张大夫恭敬道:“先生请便。”
杨悠随着陆柔来到议事厅。
段锦正在与费氏兄弟说话,见他来了,起身道:“明哲来信了,说夫子松口了,让你我过去。”
“太好了。”杨悠带着笑意望着他:“走吧。”
“阿柔,去备车。”
“是。”
段锦对费氏兄弟道:“我与杨大人去接陈夫子,你们这里务必安排妥当。”
“得令。”
段锦与杨悠又一次出发前往陈夫子家里。
而此刻临安城
刘谌等人也到了关键时刻。
他们想到了主意,也已经商议完毕,第二天便开始实施计划了。
第二天一大早,东边的天空刚刚泛白。
刘家大门门口就停着两辆马车。
王夫人,赵夫人,刘寻雁,卓欣与刘诺全都盛装打扮,从府里出来,登上马车往南边行驶。
这两辆马车直接奔向了临安有名的寺庙——无相寺。
到了寺庙,众人下了马车,由小沙尼领着进了庙里面。
王夫人,赵夫人与主持亲切交谈。
刘寻雁,卓昕与阿诺则跟着小沙尼四处闲逛。
一边走,小沙尼一边给他们讲解建筑的来历和历史。
一切都很正常。
他们在寺庙里住了三日,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第四天,他们拜别主持和小沙尼便往临安府驶去。
去往临安的路上有一片林子。林子里的树很是粗壮,树干直冲云霄,而且枝繁叶茂,一眼望去里面深不透风。
刘家马车本来正常行驶,不知怎得,马夫忽然一拐,直接进了林子里,另外一辆马车也紧随其后,惊飞了一片林中鸟。
然后大道又归于寂静。
但很快,那片空地上出现了一些拿着武器的人,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
忽然林子里响起一些动静,那些人刚要去查看,就从林子的四面八方射出很多箭来,他们未来得及防备,很多人都中箭身亡了。
但很快,箭雨消失了,又恢复了寂静,只能听到那些幸存的人喘着粗气。
他们单腿跪在地上,用刀支撑着自己的身体,警惕地望着四周,生怕又有人出来。
但敌人似乎消失不见了,再也没有人出现了。
他们将死人身上的箭拔下来,仔细看了看,发现上面写着卓字。
他们急忙赶往临安,呈给自己的主人。
而刘家那两辆马车,在他们走后,又从林子里出来,出现在那片空地上。
刘寻雁掀开门帘出来道:“成功了?”
马夫转头一笑,赫然是方平。
他恭敬地应道:“是,刘大人。”
他对前面的那辆马车喊道:“刘将军,走了?”
前面的那个马夫转头望向他们,笑道:“走。”
他们调转方向又往无相寺行驶,不过在岔道口走向了另外一条路。
很快,马车到了江边。
远远望去,江面漂着一只两层的船。
众人下马,刘谌在前面,吹了一声口哨。
船夫接下草帽,向刘谌挥手示意。
刘谌点头,示意船夫靠岸,然后扶着王夫人,赵夫人等人上船。
等所有人都登上船只,船夫一撑,船很快远离江边往北边行驶。
众人坐在船上,互相对视,没想到如此顺利便脱身了。
刘寻雁有些歉意地望向卓昕,他们将这件事嫁祸给了卓坤,不知道熙和帝会采用什么措施来对付他。
但卓昕对卓坤却没有丝毫感情,看到她眼中的歉意,笑道:“相公,无事,自从我娘死以后,我就与他断绝关系了,如今你们才是我的亲人。”
刘寻雁心疼地望着她,将她散到脸庞的发鬓别到耳后,笑道:“夫人放心,我们会好好的。”
卓昕点点头,靠在刘寻雁的怀里,心里很是平静。
刘谌看着船上这些人,心里松了一口气,终于将他们全都救出来了,太好了!
朔城。
段锦与杨悠正在赶往陈国栋所在的村子里。
那天他们来的时候,村民们还无所事事在村子里闲逛,如今被分了地,全都在地里忙活,准备春耕的事,村子里没了一个闲人。
段锦与杨悠同样在村口便从马车上下来,走路来到陈国栋家门前。
明哲早就在门口候着他们,见他们来了,直接开口出来行礼道:“师兄。”
段锦和杨悠笑道:“师弟,夫子真的松口了。”
明哲道:“自然,师兄请。”
段锦与杨悠来到院子里,只见陈夫子背对着他们,正在读一本书。
明哲本来想要喊他。
却被段锦与杨悠制止道:“无妨。”
他们恭敬的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等着陈国栋将书读完。
明哲在旁边焦急万分,但却不敢出声。
过了很久,才听到陈夫子重重叹了一口气,他转过身来,将书放下,看到他们也不意外,只是示意他们坐下。
段锦与杨悠行礼,坐在他旁边。
陈夫子先望向段锦:“锦奴,你变了很多。”
段锦道:“夫子,人总是会变的,我长大了。”
陈夫子微微点头:“不错,小时候我断定你会有出息,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他又望向杨悠:“阿冉,你没什么变化。”
杨悠道:“夫子为何如此说?”
“赤子之心难得。”陈夫子一叹:“你还是我认识的阿冉。”
杨悠沉默半晌,才道:“夫子,其实我也长大了。”
陈夫子欣慰地望着他们两个,笑道:“你们是我最早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我为你们骄傲。”
段锦和杨悠急忙起身行礼道:“那恳求夫子出山。”
陈夫子望向段锦,道:“锦奴,这是你的真心话?”
段锦望了杨悠一眼,叹气:“夫子明察秋毫。其实您也知道我不喜欢读书,也不知道读书人有什么好处,但我相信阿冉说的话,治理天下还需要读书人,所以请您给我一个机会。”
陈夫子捏着胡子笑起来:“我就说本性难移,小锦奴怎么如此知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