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沈清秋站在曙光号空间站的观测窗前,手中握着那枚芯片。她刚刚从联盟会议中回来,脑海中仍回响着各文明代表们或质疑、或认可的声音。
“x-7……旧日之影。”她低声念道,眼神沉静如水。
陈昭站在她身后,没有说话。他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终端上,那里正显示着一段加密数据的解析进度条——还剩不到百分之五。
“你在担心什么?”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温和。
“我在想,我们是否已经走得太远了。”沈清秋转过身,看向他,“这不仅仅是一场科学危机,它背后有更复杂的东西。”
陈昭点点头,“所以我们要更快地找到答案。”
沈清秋轻轻一笑,将终端收起,“那就从整合资源开始吧。”
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团队进入了高速运转状态。在联盟签署《紧急科研合作协议》后,来自不同星系的研究资料、设备样本和专家意见陆续汇聚到曙光号空间站。
然而,现实并不像协议书上的文字那样顺利。
第一道难题出现在数据共享系统上。由于各文明使用的科研编码格式完全不同,即便信息被成功传输,也无法被正确解读。最严重的一次失误,导致一个星球的实验数据被误读为战斗指令,差点引发一场误会冲突。
“我们需要一个通用解码器。”沈清秋召集了所有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在实验室中连续工作了三十个小时,最终设计出一套模块化翻译程序,并部署在每颗星球的数据中继站上。
当第一个标准化数据包成功上传至主网时,监控屏幕上的失败率瞬间从87%下降到了3.2%。
“成了!”陈骁兴奋地拍桌,眼中闪着光。
但沈清秋只是微微一笑,随即转向下一个任务:“下一步,是采集高维粒子样本。”
这项任务由阿月与赵铁柱带队执行。目标地点位于敌对星域边缘,一台唯一能稳定采集高维粒子的设备就安置在那里。每日仅有两小时的窗口期可以接近,且任何信号干扰都会触发警报。
“伪装成外交使团,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阿月冷静分析。
“我带人潜入。”赵铁柱点头,眼神坚定。
他们成功了。尽管过程惊险万分,但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采样,并安全返回。唯一令人不安的是,采样瓶内壁刻着一个熟悉的标志——“天机阁”。
“这不是巧合。”赵铁柱将瓶子递给沈清秋时,语气凝重。
沈清秋盯着那个标志,手指轻轻摩挲着玻璃表面。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将瓶子收入实验箱中。
实验室内的气氛逐渐紧张起来。
虽然高维粒子样本已成功获取,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现有的实验环境无法模拟宇宙能量场的真实波动频率,导致新型抑制剂的测试始终无法进行。
“我们需要更高精度的模拟器。”陈雪提出建议。
“军方那边有一个训练用的全息模拟器,或许可以改造。”陈骁补充道。
沈清秋立刻联系了军方高层,经过一番协调,模拟器被送至空间站。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里,陈雪带领团队对其进行了深度改造,加入了多层共振反馈模型,以复现能量波动特征。
当模拟器第一次成功生成与宇宙能量场一致的波动曲线时,整个实验室爆发出一阵欢呼。
“我们可以开始测试了。”沈清秋宣布。
抑制剂被注入模拟核心,仪器上的数据显示出明显的反应变化。能量波形开始趋于平稳,传播速度大幅减缓。
陈骁看着屏幕,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满是欣慰。
沈清秋却没有立刻放松。她仔细记录下每一次波动的变化,同时调取模拟器后台日志。就在翻阅过程中,她注意到一组异常参数设定——这些参数,竟与半年前某次未公开的实验极为相似。
“有人提前尝试过。”她低声说。
“谁?”陈昭问。
沈清秋摇头,“还不知道。”
阶段性成果汇报会议如期召开。
这一次,沈清秋准备了详尽的报告材料,包括受侵袭星球的前后对比影像、新型抑制剂的实验数据,以及跨文明资源整合的具体方案。
当她展示完最后一张图表,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
“你们真的相信这种方法能长期控制能量?”一名保守派代表质疑道。
“目前来看,它是唯一可行的方法。”沈清秋语气坚定,“我们不是要彻底消灭这种能量,而是找到共存的方式。”
“共存?”另一名代表皱眉,“你们是在承认,我们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不。”沈清秋直视对方,“我只是认为,有些问题需要更长时间去理解,而不是急于求成。”
她的回答让不少人陷入沉思。
随后,陈念现场演示了他的能量波动可视化装置。这个由他亲手设计的小型装置,能够将复杂的能量图谱转化为直观的三维图像,令所有参会者都为之惊叹。
会议最终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多个文明表示愿意提供进一步技术支持。
散会后,沈清秋回到休息室,刚坐下不久,门外便传来敲门声。
是陈昭。
“刚才有一段加密通信记录。”他递来一份数据板,“有人在会议结束后三分钟,私下联系了楚云深的残党。”
沈清秋接过数据板,神色微沉。
“看来,我们的行动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陈昭点头,“接下来怎么办?”
沈清秋缓缓合上数据板,目光透过窗户望向远方的星辰。
“继续推进计划。”她说,“让他们看看,真正的力量不是隐藏,而是协作。”
窗外,群星闪烁,仿佛回应着她的决心。
而在她脚边的实验箱中,那只装着高维粒子样本的瓶子,正悄然泛起一丝幽蓝色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