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的不能就这么算了。”他对自己说,笔尖在这一栏下重重画了道线。
黎伍伟端着碗进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陈景辰趴在桌上,手里捏着支笔,脸上沾着点墨迹,面前摊着的表格上写满了字,像幅复杂的地图。“景辰,吃饭了。”
“等会儿吃。”陈景辰头也没抬,正在给表格做最后的核对,“伟哥,咱们项目上的挖掘机是哪年的?装载机的合格证还在吗?”
黎伍伟愣了一下,挠挠头:“挖掘机好像是2018年的,合格证……大概在库房里堆着?”
陈景辰的眉头又皱了起来:“等会儿验收完设备,得把所有的合格证、保养记录都找出来,整理归档。”他把表格叠好放进兜里,又从墙角拿起验收牌——是昨晚临时找木工做的,红底白字,写着“合格”和“不合格”,用绳子串着,简单却醒目。
“走,去现场。”
料场里,几台机械像睡着了的钢铁巨人,静静地卧在黄土地上。挖掘机的大臂伸向天空,装载机的铲斗半张着,压路机的钢轮上还沾着昨晚的泥。陈景辰走到最左边的挖掘机旁,停下脚步,深吸了口气。
“王师傅,这台挖掘机平时谁开?”他问正在给机械加油的老师傅。
王师傅放下油枪,抹了把脸:“我开的,陈工有啥事?”他的手上沾着黑黢黢的油污,指甲缝里都是泥,眼神里带着点警惕——昨天这新来的安全员刚怼了私拉电线的工人,今天又盯上设备了。
“做个验收。”陈景辰拿出表格和笔,语气平和,“师傅您放心,不是挑刺,就是看看设备有没有啥隐患,对大家都好。”
王师傅的表情缓和了些,往旁边挪了挪:“行,你查吧,这老伙计跟着我三年了,啥毛病没有。”
陈景辰没接话,只是按照表格上的条目,一项项检查起来。他先绕着挖掘机走了一圈,查看履带的磨损情况。蹲下身,用手指量了量履带板上的齿,又摸了摸履带的张紧度,嘴里念叨着:“磨损量不大,张紧度也合适。”然后在表格上“履带检查”一栏写下“合格”。
接着他走到驾驶室旁,拉开门。一股机油味混着汗味扑面而来,座椅上的布套磨破了个洞,操作杆上缠着胶布。“师傅,安全带呢?”他问。
王师傅的脸有点红:“前两天断了,还没来得及换。”
陈景辰没说话,在“驾驶室安全设施”一栏写下“不合格”,备注里写着“安全带缺失,需24小时内更换”。王师傅看着他写字的背影,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啥,转身从工具箱里翻出卷胶带,默默地把操作杆上快掉的胶布又缠了缠。
检查液压系统时,陈景辰格外仔细。他按照表格上的提示,先看液压油位,玻璃管里的油位刚好在刻度线中间,挺干净。然后他沿着管路慢慢看,手指轻轻敲了敲管壁,忽然停在大臂根部的接头处——那里有丝淡淡的油迹。
“这里渗油。”他指着接头对王师傅说。
王师傅凑过来看了看,不以为然:“就一点点,不碍事,老机器都这样。”
“不行。”陈景辰的语气很坚定,拿出手机翻出昨天截图的规范,“您看,规范里写着‘液压管路及接头不得有渗漏’,渗油会导致压力不足,万一在作业时大臂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王师傅看着手机屏幕上的规范,又看看陈景辰眼里的坚持,默默点了点头:“行,我下午就找维修工来换密封圈。”
陈景辰在表格上记下“液压接头渗漏,当日整改”,然后在旁边画了个醒目的红圈——这是必须立刻处理的隐患。
验收装载机时,遇到了点小麻烦。检查制动性能时,陈景辰让司机试刹车,司机却满不在乎:“不用试,我闭着眼都能停住。”
“必须试。”陈景辰坚持,“师傅,咱们按规矩来,对谁都负责。”
司机不情愿地发动机器,在空地上开了个来回,踩下刹车时,装载机往前滑了差不多两米。“你看,这不挺好嘛。”
陈景辰却皱起了眉,拿出卷尺量了量刹车距离,又看了看表格上的标准:“装载机时速20km\/h时,制动距离不得超过4米,刚才你开的速度最多15km\/h,刹车距离却快到2米了,说明刹车片快磨没了,得换。”
他的话刚说完,旁边几个看热闹的工人就议论起来:“小陈师傅还真懂行啊”“这都能看出来”。司机的脸有点挂不住,却还是梗着脖子说:“换就换,多大点事。”
陈景辰没在意他的态度,只是认真地在表格上记录,字迹工整得像在写一份重要的承诺。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把他专注的神情映得格外清晰——他的眼里没有别的,只有那台装载机和手里的表格,仿佛整个世界就浓缩在这方寸之间。
验收压路机时,他特意爬上钢轮旁的平台,检查操作台的护栏。护栏有点松动,他用手晃了晃,能感觉到明显的间隙。“这里得加固。”他对压路机司机说,“您站在上面操作,护栏松了容易摔下去。”
司机是个年轻小伙,挠挠头笑了:“陈工,你比我师傅还仔细。”
“仔细点好。”陈景辰笑了笑,从兜里掏出记号笔,在护栏上画了个圈,“记着啊,下午就找人焊牢。”
一圈验收下来,太阳已经到了头顶。陈景辰的工装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脸上沾着土和油,可手里的表格却记得满满当当:三台合格,两台存在一般隐患,一台需要立即停用整改。他把“合格”的牌子挂在达标的机械上,红色的牌子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像给这些钢铁巨人颁发了勋章。
往回走的路上,王师傅跟了上来,手里拿着个苹果,塞到陈景辰手里:“陈工,刚才对不住啊,我那挖掘机确实该好好整整了。”
陈景辰接过苹果,擦了擦上面的灰:“没事,师傅,咱们都是为了安全。”
“你说得对。”王师傅叹了口气,“前几年在别的工地,就因为挖掘机刹车不灵,翻到沟里去了,司机腿都断了……那时候要是有人这么认真地查查,就好了。”
陈景辰的心轻轻动了一下。他想起早上那些模糊的参数、陌生的标准,想起自己对着手机一点点学习的样子,忽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安全管理或许从不会惊天动地,却总在这些细微的检查、认真的记录里,守护着最实在的平安。
回到项目部,他把验收表格铺在桌上,开始整理整改清单。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表格上,把他写的每一个字都晒得暖暖的。老黄端来的面条已经凉了,他却吃得很香,仿佛那不是普通的面条,而是用认真和坚持做调料的佳肴。
他拿起手机,看了看填的满当当的验收表,再看手机相册里的照片,对自己打气道:“从设备抓起,一步一步来。”
陈景辰看着屏幕,笑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牛场项目的安全管理之路还很长,难走的路还在后面。但只要像今天这样,从最基本的事做起,把每个参数记牢,把每个隐患查清,总有一天,这片荒山野岭上的工地,也能长出和邱家屿9号楼一样扎实的安全根基。
他拿起笔,在整改清单的最后写下:“明日验收汽车吊。”字迹有力,像在崎岖的山路上,踩下了一个稳稳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