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泽防汛记
晨光刚漫过云梦泽的水面,一层薄雾还贴在河面上没散,河堤上已经传来了铁锹撞击泥土的闷响。秦斩站在河堤最高处的土坡上,指尖划过随身携带的木尺——这尺子边缘已经被磨得光滑,是三年前那场洪水后,他亲手削的,上面刻着三道浅浅的刻痕,分别是那年三次洪峰漫过堤岸的高度。
“将军,东头的沙袋堆够数了,每袋三十斤,扎口都验过,漏沙的全挑出去了!”巡守队队长老张跑过来,军靴上沾着湿泥,裤腿卷到膝盖,露出小腿上一道长长的疤——那是三年前堵缺口时被木桩划的。
秦斩点点头,目光扫过河堤下的队伍。巡守队的队员们穿着统一的灰布短打,腰间系着宽腰带,手里的铁锹柄被握得发亮;村民们则大多穿着自家的粗布衣裳,有青的、有蓝的,还有几个半大的小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袄,却也像模像样地扛着小半袋沙,跟在大人身后。
“王婶,您家小子才十二,怎么也带过来了?”秦斩看见河坡下搬沙袋的妇人身边跟着个瘦高的少年,忍不住喊了一声。
王婶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应道:“将军放心!这小子去年就跟着学过捆沙袋,力气大着呢!再说了,三年前要是有人教咱们怎么防洪水,我家那两间土房也不至于被冲塌!”
秦斩心里一沉。三年前他刚到楚地,云梦泽就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洪水。那时候河堤还是土筑的,没加固,也没预备沙袋和闸板,洪水漫过来时,百姓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庄稼被淹、房子被冲,哭喊声混着水声,成了他心里抹不去的印记。也是从那时候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云梦泽的河堤修成铜墙铁壁。
“大家动作再快些,洪水可不会等咱们!”秦斩提高了声音,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知道,这次演练不是走过场——再过一个月就是汛期,上游的雨水已经开始多了,必须让每一个人都练熟应对流程,才能在真洪水来的时候少受损失。
“将军,闸门来了!”一阵粗哑的喊声从河堤西头传来,老河工赵叔带着四个村民,扛着一块半人高的木闸板走了过来。那闸板是用楠木做的,表面刷了一层桐油,泛着深褐色的光,边角处还用铁条包了边,显得格外结实。
赵叔把闸板放在地上,抹了把汗,指着闸板上的凹槽说:“将军您看,按您说的,咱们在闸板两边加了卡槽,到时候对准河堤上的榫头,一推就能卡紧,水渗不进来!这板儿咱们试过三次了,合缝严实,您放心!”
秦斩蹲下身,手指顺着卡槽摸了摸,触感光滑,没有一丝毛刺。他知道赵叔是云梦泽边上长大的,当了四十多年河工,对水的脾气比谁都熟。三年前洪水过后,赵叔主动来找他,说要一起修河堤,这几年里,从河堤的坡度到沙袋的规格,赵叔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
“好,辛苦赵叔了。”秦斩站起身,刚想再叮嘱几句,突然——
“当!当!当!”
急促的铜锣声猛地响了起来,像一串炸雷滚过河堤。这是模拟洪水漫过警戒水位的信号!
“险情!东头缺口!”老张的喊声立刻响起,巡守队的队员们瞬间动了起来。小李是去年刚加入巡守队的,第一次参加正式演练,手有点抖,但还是跟着老张跑向东头的预演缺口。那缺口有两米宽,是之前特意挖出来的,用来模拟洪水冲开的口子。
“搭跳板!把闸板推过去!”老张指挥着队员们,两根长木板迅速架在缺口两侧,四个队员弯腰扶住木闸板,喊着号子:“一、二、推!”楠木闸板顺着卡槽滑了过去,“咔嗒”一声卡在了榫头上,正好挡住了缺口。
“快!沙袋跟上!”秦斩也跑了过来,拿起一个沙袋,往闸板底部塞去。村民们也围了上来,王婶和她儿子一人扛着一个沙袋,踮着脚往缺口处递;几个年轻力壮的村民则站在跳板上,把沙袋一层层堆在闸板两侧,形成一道厚厚的防护墙。
“小心脚下!”秦斩看见一个村民脚下一滑,赶紧伸手扶住他。那村民叫李二柱,是邻村的,三年前家里的庄稼全被淹了,今年主动报名参加巡守队。“谢将军!”李二柱站稳了,赶紧拿起另一个沙袋,“俺没事,接着干!”
河堤另一侧的临时安置点里,阿禾正和医点的人忙着摆药箱。阿禾是去年从咸阳来的医学生,跟着素问学医,这还是她第一次参与防汛演练。“素问姐,中暑的汤药熬好了吗?”她一边把伤药、纱布分门别类摆好,一边问身边的女子。
素问正拿着一块干净的布擦拭药罐,闻言点点头:“熬好了,装在陶罐里,温着呢。等会儿大家忙完了,让他们过来喝一碗,免得中暑。”她抬起头,看向河堤上忙碌的人群,眼里带着温柔的笑意,“你看,大家多齐心。”
阿禾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河堤上密密麻麻全是人,灰布短打的巡守队和各色衣裳的村民混在一起,却一点也不混乱。有人铲沙,有人搬袋,有人垒墙,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突然,她看见一个小孩跌坐在地上,赶紧跑过去:“小弟弟,没事吧?”
那是王婶的儿子,叫小石头。他刚才想帮着递沙袋,没站稳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正想咧嘴哭,看见阿禾过来,又把眼泪憋了回去:“俺没事,阿禾姐姐,俺还能搬沙袋!”
阿禾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干净的帕子,蘸了点温水,轻轻擦了擦他膝盖上的泥:“先把伤口处理好,不然会发炎的。等会儿再搬也不迟,不差你这一会儿。”她从药箱里拿出一小瓶药膏,涂在小石头的伤口上,又用纱布缠好,“好了,现在可以去帮忙了,但要小心点,别再摔了。”
小石头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回了河堤。阿禾站起身,正好看见素问拿着一个陶罐走过来,递给她一碗汤药:“喝点吧,天热,别中暑了。”
阿禾接过陶罐,喝了一口,汤药带着淡淡的草药香,不苦,反而有点清甜。她看着河堤上的人,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狼藉,现在却充满了生机,每个人都在为守护这片土地努力。
半个时辰过去了,铜锣声再次响起,这次是三声长鸣,代表“险情”解除。
河堤上的人们停下了动作,纷纷直起腰,擦着脸上的汗。每个人的脸上、身上都沾着泥点,有的衣服被汗水浸湿,贴在身上,有的手上磨出了红印,但没人抱怨,脸上都带着轻松的笑意。
“怎么样?缺口堵得严实吗?”赵叔走到秦斩身边,问道。
秦斩蹲下身,仔细检查了一下闸板和沙袋,摇了摇头:“有点小问题,沙袋堆得有点松,要是真洪水来,可能会被冲垮。下次演练,要提醒大家把沙袋压实,每层之间错开,这样才牢固。”
赵叔点点头:“将军说得对,俺记下来了。下次咱们再调整,保证没问题。”
这时,阿禾和素问走了过来,手里拿着陶罐:“大家辛苦了,来喝点汤药,防中暑。”村民和巡守队员们围了过来,每人接过一碗,喝着汤药,说说笑笑。
“俺刚才搬了二十个沙袋!”小石头凑到李二柱身边,得意地说。
李二柱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厉害!下次争取搬三十个!”
王婶看着儿子,眼里满是欣慰。她想起三年前洪水过后,家里一无所有,是秦斩带着巡守队帮他们重建房子,又教他们种新的庄稼,现在日子慢慢好起来了,她心里踏实得很。
夕阳慢慢沉了下去,把云梦泽的水面染成了金黄色。秦斩站在河堤上,看着整齐列队的巡守队和村民,他们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显得格外挺拔。
突然,一个淡蓝色的光幕在他眼前弹了出来——这是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提示:
“防汛演练覆盖云梦泽沿岸12个村落,参与人数836人,军民应急配合效率提升90%,灾害损失预估降低70%,成功解锁‘分级防汛响应’机制模板。该模板可根据洪水等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制定对应应对方案,进一步提升防汛效率。”
秦斩关掉光幕,目光扫过面前的人们,沉声说道:“今天大家都辛苦了。虽然演练中还有点小问题,但总体来说,做得很好。再过一个月就是汛期,只要咱们继续努力,配合默契,就一定能守住云梦泽。”
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温柔:“有你们在,云梦泽再无大患。”
话音刚落,河堤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顺着河面传出去,和远处的水声交织在一起,像是一首动人的歌。
夕阳下,云梦泽的水面平静无波,河堤上的人们说说笑笑,收拾着工具,准备回家。秦斩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他没有辜负这片土地,也没有辜负这里的百姓。
以后的日子里,不管遇到多大的洪水,他们都能一起扛过去。因为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群人,一条心,守护着这片共同的家园。
夜色慢慢降临,河堤上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秦斩和赵叔。赵叔看着平静的水面,说:“将军,您看这水,多平静啊。但咱们不能掉以轻心,得随时盯着。”
秦斩点点头:“嗯,接下来一个月,巡守队要加强巡逻,每天检查河堤,有问题及时上报。赵叔,还要麻烦您多盯着点闸板和沙袋,确保万无一失。”
“放心吧将军,俺会的。”赵叔说。
两人站在河堤上,静静地看着云梦泽的夜景。月光洒在水面上,泛着银色的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显得格外宁静。
秦斩知道,这份宁静来之不易,需要他们用心守护。他握紧了手里的木尺,尺子上的三道刻痕硌着掌心,像是在提醒他,不能忘记过去的教训,要继续努力,让云梦泽的百姓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夜风拂过,带着河水的清凉,也带着希望的气息。秦斩抬起头,看着天上的星星,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相信,未来的云梦泽,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