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小的出租屋的供暖状况本就堪忧,当今年的第一波寒潮袭来之时,出租屋里那种老式的暖气片几乎没啥作用。
关义和刘晓杰不得不拿出了去年曾经用过的“电暖气”,但却依旧收效甚微。
在一阵阵呜呜作响的寒风当中,透过已经结满了霜花的玻璃窗,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屋外的冰凌。
“我去,下雪了。”
确实是下雪了。
却不是那种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仅仅只是一些零星的雪粒子,落在窗台上仿佛泼洒了一层薄薄的细盐。
在簌簌的落雪声中,街上的灯光似乎也变得昏黄了许多。
没过多久,寒风就渐渐变得“粗犷”起来,将漫天的细雪席卷成一片茫茫的“白色雾气”……
“真的有点冷啊。”诸葛云不断的呵着手,语气中充满了抱怨:“我就奇了怪了,明明已经冻的像个傻子一样,你们俩为啥就是不肯让我开空调呢?”
“你可别提空调了。”关义撇着嘴说道:“只要你敢用空调取暖,肯定会断电……绝对的。”
刘晓杰他们住的出租屋,原本就是老旧的民房改建而成。
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缘故,这座民房的电路都有问题,平时倒也没有什么,一旦到了寒冷的时节,当各个住户开始集体使用空调取暖的时候,就一定会跳闸。
所以,这些住户宁可挨冻,也会很有默契的不再使用大功率的“空调取暖”模式。
“咱们就换个地方住……”诸葛云刚刚说出这句话,她马上就后悔了,立刻就改口说道:“虽说这里的居住条件确实艰苦,不过我已经习惯了。要是换个地方住的话,我还不习惯呢。”
以刘晓杰、关义和诸葛云他们三个人现在的经济实力,就算是换个更好的住所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却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三个人全都很有默契的回避着这个问题。
事情的明摆着的:要是重新租房的话,三人肯定会分开。
冷一点无所谓,要是分开的话……谁也不愿意。
那种相濡以沫的温馨,早已经浸润到了三人的骨子里,以至于有点“难舍难分”了。
所以,三个人全都小心翼翼,竭力避免“换住所”的状况出现。
关义随手就从自己的卧室里拿出了一套厚厚的棉睡衣,直接就丢给了诸葛云:“穿上这个东西,哥保证你就不冷了。”
诸葛云这样的小美女,素来就有点小小的洁癖,别人用过的东西她从来都不碰。
但是,她却毫不犹豫的穿上了关义的睡衣。
关义的睡衣穿在诸葛云的身上,肯定不合身,又肥又大臃肿之极,活像是一只毛茸茸的大熊猫。
但诸葛云却一点都不在意,她像往常一样打开了聊天软件,开始和远在万里之外的阿明学长聊天。
虽然这边正在下雪,阿明那边却是一派炎炎盛夏的景象。
这个小军阀竟然打着赤膊,露出了一身黑黝黝的腱子肉,与包裹成一个“棉花团”般的诸葛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诸葛云经常和她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老同学”“老朋友”聊天,尤其是这个非洲的小军阀,除了一些业务上的沟通之外,还时不时的相互问候一下。
无论是刘晓杰还是关义,早就已经习惯了。
二人甚至根本就不关心他和诸葛云的聊天内容。
但是,当阿明这小子拿出了一个硕大的玻璃瓶子,用炫耀的神态朝着诸葛云显摆的时候,刘晓杰和关义立刻就饶有兴趣的凑了过来:
“我去,看这架势,阿明这小子……阿明总司令不仅把咱们的那些酒精稀释了一下,又进行了重新包装。”
“嗯,嗯,至少看起来像是正儿八经的美酒佳酿了呢。”
虽然阿明这个家伙连一句汉语都听不懂,他唯一会说的一句汉语仅限于“泥嚎(你好)”的程度,但他通过刘晓杰和关义的表情,就大致的猜到了他们在说些什么。
阿明故意把酒瓶子高高举起,凑到了摄像头前面,好让三人看得更加清楚一点。
这个酒瓶子国内的酒瓶样式完全不同,是那种“细颈大肚”的样式,看起来更像是欧洲的那种玻璃瓶样式,但规格却要大出许多,应该是一公斤装的。
酒瓶上贴着一张花里胡哨的彩纸,看样子应该就是这瓶酒的“包装”了。
最让刘晓杰和关义震惊的是,酒瓶的包装贴上竟然印着阿明这小子的“大头像”!
赫然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酒瓶子上,这是啥意思呀?
“阿明学长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种酒。”诸葛云抿着嘴笑了笑:“他把咱们的酒精拿到手之后,稍微稀释了一下就往外卖。据他自己说,这种‘阿明’牌的酒相当不错,很受人们的欢迎。”
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款白酒,简直是太特么的“奇葩”了。还专门印上自己的“大头像”,更是奇葩当中的奇葩!
“阿明学长说,这款酒的销路非常好,在他们的部落当中,这些酒不仅是用来喝的,还可以用来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我去,这小子真是太能搞事情了,竟然拿酒当硬通货使用。”
“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反正他们那边的货物贬值的非常严重,买一包面粉都需要提着一篮子钞票。所以普遍存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正好这种酒的价值比较高,还可以使用,干脆就取代了货币成为新的计价单位了。”
“阿明学长说,两瓶‘阿明酒’的价值相当于一只羊,十二瓶酒就可以换一把AK。”
无论刘晓杰有多么聪明,都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出口到非洲的酒精,竟然还有这样的作用。
毕竟是自己出口的东西,刘晓杰和关义二人对阿明手上的这种酒很有兴趣:“你问问阿明,他把酒精稀释到什么程度了?这种酒的度数是多少?”
“关于酒精浓度,连他自己都说不准。”诸葛云笑呵呵的解释道:“反正是一公斤酒精稀释成两公斤“阿明”酒,有时候可能多一点,有时候可能少一点,全凭操作者的心情。”
“他们的生产的酒连个准确的度数都没有?还不如咱们国内的小作坊呢,怎么这么原始哦。”
“这算个啥呀,他们直接用河水稀释,往瓶子里一灌就往外卖……”
直接用河水稀释酒精?
最起码你也得用蒸馏水呀,直接用河水……他是真不怕喝出事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