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梁年间,江南有个小镇,名唤青溪镇。镇子不大,却因一口古井出了名。这井藏在镇西头的老槐树下,井水清冽甘甜,可镇上人却不敢轻易去喝。为何?只因这井有个古怪名字——泪酿泉,传闻饮了此水的人,妒火中烧,六亲不认,连自家祖宗牌位都能砸了。
这井的来历,得从三十年前说起。
那年,青溪镇上搬来一户富商,姓赵,家财万贯,妻妾成群。赵老爷最宠爱的,是个叫柳氏的小妾。这柳氏生得花容月貌,心却比蛇蝎还毒。她仗着赵老爷的宠爱,欺压正妻王氏,克扣下人月钱,连街坊邻居都敢随意辱骂。
王氏是个老实人,受了委屈也不吭声,可时间久了,连老天爷都看不过眼。
一日,柳氏又寻衅滋事,硬说王氏偷了她的金钗。王氏百口莫辩,被赵老爷当众罚跪三个时辰。跪到晌午,烈日当空,王氏两眼一黑,竟一头撞向了院中的石柱……
等赵老爷发现时,王氏已经没了气息。柳氏吓得脸色惨白,连夜卷了细软,逃出了赵家。可她刚跑到镇西头老槐树下,就被一群野狗追咬。她慌不择路,一脚踩空,跌进了一口枯井……
第二天,镇上人发现柳氏的尸体时,那口枯井竟冒出了汩汩清水。起初,人们只当是雨水积的,可后来,有个贪嘴的孩子喝了井水,回家就跟娘嚷嚷:“娘,妹妹抢了我的糖,我要撕了她的嘴!”
孩子的娘吓坏了,赶紧带他去见镇上的老郎中。老郎中把脉后,眉头紧锁:“这孩子心火太旺,怕是中了邪!”
消息传开,镇上人这才知道,那口井水有问题。可偏偏有人不信邪,偏要去喝。结果,喝过的人要么暴躁易怒,要么疯疯癫癫,甚至有人当街撕打亲娘。久而久之,泪酿泉成了禁地,连小孩路过都要绕道走。
转眼过了三十年。
这一年,青溪镇来了个游方和尚,法号慧明。这和尚穿着破旧袈裟,背着个破包袱,走街串巷,专给穷人施粥。镇上人见他慈眉善目,渐渐对他生了好感。
可慧明和尚却对泪酿泉格外感兴趣。他蹲在井边,盯着水面看了整整一天,最后叹了口气:“冤孽啊……”
镇上人好奇,问他为啥叹气。慧明和尚摇摇头:“这井水本是清的,可怨气太重,才成了毒泉。”
众人一听,纷纷摇头:“和尚,你可别胡说!这井害了多少人,你咋还替它说话?”
慧明和尚不恼,只说:“若有人肯诚心悔过,这井水或许能变回原来的模样。”
众人嗤笑:“和尚,你莫不是疯了?柳氏那毒妇害死了王氏,如今连井水都带毒,还咋悔过?”
慧明和尚笑而不语,只是每天清晨都去井边打坐,念经超度亡魂。
三个月后,慧明和尚忽然对镇上人说:“明日午时,我要在井边设坛,替柳氏和王氏化解冤孽。”
镇上人半信半疑,可好奇心作祟,第二天还是来了不少人。
午时三刻,慧明和尚敲响木鱼,高声诵经。念到一半,他忽然停下,对众人说:“柳氏虽恶,可她生前也受过苦。她幼年丧母,被卖进赵家当丫鬟,受尽欺凌,这才养成了刻薄性子。王氏虽善良,却太过隐忍,才让恶人得寸进尺。”
众人听得一愣,没想到这和尚竟替柳氏说话。
慧明和尚继续道:“冤冤相报何时了?今日,我以九百九十九滴悔泪,兑入井水,或许能化解此地的怨气。”
说完,他盘腿而坐,双手合十,竟真的流下泪来。一滴、两滴、三滴……整整九百九十九滴,慧明和尚的泪水落入井中,井水渐渐泛起微光。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可更神奇的事还在后头。
当天夜里,镇上来了个陌生女子,跪在井边痛哭流涕。她自称是柳氏的转世,说这三十年,她每一世都不得善终,直到今日才得以解脱。
第二天,镇上人发现,泪酿泉的水变了——不再是毒泉,而是比从前更清甜的泉水。更神奇的是,这泉水竟有疗伤之效。
有个猎户砍柴时摔断了腿,喝了泉水后,伤口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有个妇人常年郁结,喝了泉水后,心情竟豁然开朗。
从此,泪酿泉成了青溪镇的宝物。可慧明和尚却再也没出现过。有人说他云游四方去了,有人说他羽化登仙了。
只有那口老槐树下的井,依旧清澈,依旧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后来,镇上人立了块石碑,上头刻着一行字——“心若向善,泪可酿泉;心若向恶,泉亦成毒。”
从此,青溪镇再无人因妒生恨,泪酿泉的故事,也一代代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