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会议陷入了僵局。
各方势力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步。
日子一天天过去,从春到夏,再到七月,漫长的拉扯仍在继续,可那支所谓的联军,却始终未能组建起来。
而此时,远在朝鲜的多尔衮,或许正利用这段时间不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盛京的决策者们却还在为这些内耗的问题争论不休。
六月的汉城,闷热异常,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息。
当多尔衮的军队如黑云压城般出现在汉城城下时,李朝上下一片惊慌。
李朝君主李倧深知自己国力弱小,根本无法与多尔衮的铁骑抗衡,无奈之下,只得带领着文武大臣,战战兢兢地前往城门迎接。
多尔衮身着华丽的战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中透露出不可一世的威严。
他扫视着眼前的李朝君臣,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李倧等人将多尔衮及其军队迎入王宫后,多尔衮毫不客气地径直走向主位,大剌剌地坐下。
他目光如鹰,冷冷地环视着殿内众人,然后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而又坚定地宣布:
“从今日起,李倧退位!
本王登基为‘大金’开国皇帝,年号天顺,号天顺大帝!”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哗然,李朝的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和恐惧。
李倧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微微颤抖,但却不敢有丝毫反抗。
多尔衮稍作停顿,又缓缓开口道:
“李倧可保留王号仁王,迁出景福宫,仍保留参加朝会的资格。”
李倧连忙跪地谢恩,心中却充满了苦涩和无奈。
就这样,在多尔衮的强势威压下,一个新的政权在朝鲜半岛诞生了。
“大金”王朝的建立,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原本就不平静的东亚局势之湖,必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而此时,远在盛京的清廷,还在为如何追捕多尔衮而争论不休,却不知多尔衮已经在朝鲜半岛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方帝王。
在多尔衮于汉城登基称帝,建立“大金”王朝后,朝堂之上的封赏与任命仪式隆重举行。
宫殿内灯火辉煌,群臣肃立,多尔衮高坐于龙椅之上,眼神威严而自信。
他首先宣读了对亲信大臣们的任命与赐姓。
“范文程足智多谋,为朕出谋划策,功不可没,今封左辅弼,官居正一品,赐姓爱新觉罗氏,今后便为爱新觉罗文程!”
范文程身着崭新的官袍,激动不已,连忙跪地叩谢皇恩:
“臣定当竭尽所能,辅佐陛下,万死不辞!”
接着,多尔衮又道:
“洪承畴深通韬略,为朕稳固江山尽心尽力,封右辅弼,正一品,赐姓爱新觉罗氏,称爱新觉罗承畴!”
洪承畴同样感激涕零,伏地拜谢。
随后,多尔衮对武将们进行了封赏。
“阿山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封大将军,统领大金军队,正二品,赐姓爱新觉罗氏,为爱新觉罗阿山!
今后望你继续为朕征战四方,扬我大金军威!”
阿山单膝跪地,大声应道:
“末将定不负陛下重托!”
“伊拜忠心耿耿,护驾有功,封御卫统领,正二品,赐姓爱新觉罗氏,为爱新觉罗伊拜!望你能保卫朕之安全,护我朝堂安稳。”
伊拜神情庄重,抱拳行礼:
“臣定当誓死效忠!”
“佟图赖、星讷二人,亦为朕之股肱,封左司马、右司马,正三品,分别赐姓爱新觉罗氏,为爱新觉罗图赖、爱新觉罗星讷!望你们辅佐大将军,管理好军队事务。”
佟图赖和星讷齐齐跪地,叩首谢恩。
一时间,宫殿内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新的王朝秩序在这一场封赏中初步确立。
而这些被赐姓封官的大臣们,也都暗自下定决心,要在这新的王朝中大展拳脚,为多尔衮的“大金”王朝效力。
在多尔衮强势的统治下,朝鲜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朝鲜”国号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大金”。
王京汉城也被多尔衮改名为望京,寓意着他对盛京乃至更广阔天下的觊觎之心。
景福宫这座象征着李朝王权的宫殿,如今也变成了承顺宫,成为了多尔衮新王朝的权力中心。
对于原李朝的官员们,多尔衮采取了一种既保留又打压的策略。
他下令原李朝官员职务暂时不动,但品级却下降一品。
这一举措既让这些官员们有了继续为新政权效力的机会,又削弱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使其不敢轻易反抗。
为了安置新王朝的官员,多尔衮决定于承顺宫左右营建官员府邸,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已退位的李倧。
李倧虽心中不满,但也不敢违抗多尔衮的命令,只能乖乖领命,开始着手筹备营建事宜。
在官员的人事调动方面,议政大臣李贵被改任为征军司军,负责在朝鲜境内征兵。
他所征来的兵员,将统一交给左司马佟图赖进行训练,以扩充“大金”的军事力量。
而崔鸣吉则被改任为工器局司器,负责军械的制作,并且要受左右司马的节制。
这样的安排,使得军事权力牢牢地掌握在多尔衮亲信的手中,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鲜的统治。
一时间,整个“大金”王朝上下都忙碌了起来,征兵的征兵,建造府邸的建造府邸,制作军械的制作军械。
朝鲜这片土地在多尔衮的统治下,正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一步步转变,而李朝的遗民们,也不得不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革。
范文程精心编定的这套官员制度,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迅速在新建立的“大金”王朝中发挥出强大的效能。
在这套制度下,文武职能明确分治,权力进一步向中央聚拢,多尔衮这位大金皇帝的旨意,能如臂使指般精准下达到每一位具体的执行人,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征兵之事交由李朝官员李贵负责,军械建造则由崔鸣吉操办。
如此一来,倘若出现任何差池,责任可以轻易归咎于李朝官员,旗人们无需为此担责。
对于多尔衮而言,这些李朝官员不过是可随意处置的棋子,杀之剐之,也不会有半分心疼。
而倒霉的李倧,被指派负责营建官员府邸,不仅要自掏腰包承担费用,还得亲自督建。
更严苛的是,把事情办好不会得到任何奖励,一旦办砸了,多尔衮便会直接拿他治罪。
李倧有苦难言,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李朝的一众官员们,稀里糊涂之间就成了“大金”王朝的臣子。
他们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那个曾经在大清位高权重的摄政王多尔衮,竟会跑到朝鲜,另起炉灶建立新朝。
心中纵有万般无奈与愤懑,却也只能强颜欢笑,小心翼翼地侍奉着这位新君,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