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望着地图上蜿蜒如蛇的无定河,仿佛看见无数百姓在洪水中挣扎,听见堤坝崩塌时震耳欲聋的轰鸣。
这沉甸甸的担子,压得每个人喘不过气来,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扛下。
众人回想起先前主持端午龙舟会时,那一笔笔开销算下来,大约耗银一百五十万两。
那时还以为治理河道也能有这般充足的银钱支撑,却不想如今是这般窘迫境地。
此刻才恍然,原来端午龙舟会的费用,竟是皇帝自内库中支出。
治理水利本是国家大计,按道理应由国库拨款,可如今国库空虚,再怎么以道德相逼,也不能强迫皇帝从内库中额外掏钱。
吴甘来满脸无奈,不住地摇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恨铁不成钢。
他看着眼前这些还在纠结权力的同僚,忍不住开口:
“陛下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内帑出银,宫中出人,章程由陛下亲自制定,还让我们监督,这难道不好吗?
陛下一心为了老百姓,愿意自掏腰包兴修水利,可你们呢,偏偏想着争权夺利,以为从皇帝手中抢下治河的权力,就算是胜利了?
哼,陛下英明,把这烫手山芋扔给你们,那你们倒是办呀!
看看如今这局面,国库没钱,治水又迫在眉睫,你们打算如何是好?”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刃,直直戳中众人的痛处。
殿内众人听了这一番话,脸上皆是一阵红一阵白,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尴尬之色。
他们本想在治水一事上大展拳脚,却未曾想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没钱,一切都是空谈。
而吴甘来的话,也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初衷到底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那虚无的权力?
李邦华沉默片刻,抬起头来,目光中带着一丝愧疚:
“吴大人所言极是,我们确实有些过于纠结权力之事,却忽略了百姓的生死。
治水之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国库虽空,但我们可以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比如,向各地富绅募捐,以朝廷的名义颁发奖状,鼓励他们为治水工程出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从各地州县的闲置银两中调配一部分,用于应急。”
王章也点头道:
“不错,我们还可以向各地发出告示,宣传治水工程的意义,动员百姓积极参与。
虽然不能强迫百姓出钱,但或许可以让他们出力。
此外,我们也可以考虑从工部、户部、兵部等各部内部着手,看看能否调配一些闲置的物资和人力。”
陈良谟叹了口气:
“治水之事,非同小可。
我们不能因为资金问题就放弃。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尽力而为,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更不能辜负百姓的期望。”
吴甘来虽然仍是一脸愁容,但也逐渐被李邦华等人的决心所感染:
“既然如此,我会尽力从户部调配一些银两,哪怕是从牙缝里挤出一点,也要为治水工程提供支持。”
殿内的气氛逐渐从慌乱转向坚定,众臣工们开始认真商议起具体的方案来。
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为了百姓的安宁,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吴甘来心中满是愤懑,瞧着这群还在发愣的同僚,只觉气不打一处来。
他冷哼一声,也不打算再白费唇舌,抬脚便往殿外走去。
脚步踏在青砖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是他心中不满情绪的宣泄。
“你们与东林党那些大佬有何区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他在心里暗暗骂道,眼神中满是失望。
而李邦华此时则面色复杂,站在原地,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他这才意识到,过去在朝堂上与皇帝针锋相对惯了,如今皇帝不仅脾气变好了,还亲自承担起端午龙舟会的事务,这让他在心态上不知不觉间有些飘飘然。
本是皇帝已经应下了治水的诸多事宜,无需他们过多操心,可他们却贪心不足,想要进一步揽权。
现在可好,局面弄得如此尴尬,骑虎难下。
他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忖:
想要出尔反尔,收回之前的提议,实在是难以启齿。
可若再去请求觐见皇帝,就必须得拿出切实可行的治水章程,还要推出合适的治河人选。
到那时,皇帝只需加盖印玺就算完成任务,而真正的重担却全落在了他们这些臣子身上。
想到这里,李邦华只觉一阵头疼,额头上不禁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看着殿内其他臣子们同样愁眉苦脸的模样,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不知道这治水的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才好。
李邦华的目光如探照灯般在众人脸上扫过,试图从他们的神情中找到一丝助力或是解决问题的头绪。
然而,陈良谟眼神飘忽,似在躲避他的注视,王章也匆匆移开目光,装作不经意地看向别处。
其余众人更是纷纷低下头,仿佛那地面上有着无尽的吸引力,谁也不敢与他对视,生怕被点将揽下这棘手的差事。
李邦华心中一阵苦涩,重重地叹息一声,袍袖一挥,带着满心的无奈与沉重,迈步向殿外走去。
脚下的石板路似乎比往日更加漫长,每一步都踏得无比沉重。
他知道,不管前路如何艰难,治水之事迫在眉睫,当务之急还是得去工部一趟,与那里的官员们商议商议,看看能否找出一线生机。
也许,在那些精通水利的官员中,能有解决当前困境的良策;
也许,集众人之力,能制定出一份可行的治水章程。
可即便心中抱着一丝希望,他的脚步依然沉重,因为他明白,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挑战,而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浪费了。
殿内剩下的臣子们,望着李邦华离去的背影,心中也各有各的愁绪。
吴甘来已经走了,李邦华也走了,剩下的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王章轻声叹道:
“孟暗兄说得对,治水之事,刻不容缓。我们不能再在这里空谈了,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陈良谟点了点头:
“不错,我们各自回去,从本部门开始,看看能调配多少资源。
治水之事,关乎百姓生死,我们不能退缩。”
众人纷纷点头,各自散去,心中都明白,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他们也清楚,为了百姓的安宁,为了大明的未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朱有建慢悠悠地晃进养心殿,脚步轻快得像踩在云朵上。
怀里的狸猫舒服地打着呼噜,他却没心思逗弄,满脑子都是水库的事儿。
“无定河交给李邦华他们,但愿别出岔子。”
他喃喃自语。
想到密云,他眉头微皱。
白河、潮河蜿蜒流淌,那一片低洼之地,前世可是建了水库的。
“看来这里也不能掉以轻心,得提前挖个水库,防患于未然。”
接着又想到永平的滦河,眼睛一亮,
“那里也可以挖个水库备着,多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