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展厅的玻璃穹顶洒在顾清欢肩头,她的白色长裙被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镁光灯下,她站在众多媒体和设计师中间,笑容温婉却坚定。
“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并且永远不放弃。”
傅斯年站在她身后一步之遥,目光落在她发梢微动的弧度上,唇角悄然扬起。他知道,这句话不是说给记者听的,而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从沈心妍入狱后,风波渐渐平息。项目危机化解,工作室重新步入正轨,而顾清欢,也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设计之中。
几天后,她独自坐在工作室的顶层画室里,窗外是城市的天际线,阳光洒在图纸上,映出她专注的侧脸。她正在构思一个全新的系列——灵感来源于东方古典美学与现代极简主义的融合。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她对自我的一次挑战。
她翻阅着一本本关于宋代瓷器、明清家具、水墨意境的书籍,手指轻轻划过纸页,仿佛能触摸到那些沉静岁月中的风骨。
“不能只是美,还要有灵魂。”她低声喃喃。
夜深人静时,她仍伏案绘图,灯光将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如同一尊静默的雕塑。她不断推翻草稿,又不断重来,直到某一天,灵感如泉涌般倾泻而出。
新作品的核心理念逐渐成型:以东方哲思为魂,以现代工艺为形,打造一种既简约又富有文化厚度的设计语言。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并不轻松。
她在工艺实现上遇到了瓶颈。许多传统技艺早已失传,现代技术又难以完美复刻那种韵味。几次试验失败后,团队成员开始动摇。
“顾总,这个方向太难了,我们是不是该考虑换个风格?”
顾清欢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看着桌上那张反复修改的图纸,指尖轻轻摩挲边缘。
“如果连我们都觉得难,那就说明它值得做。”她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去找最顶尖的工艺专家,我们要突破常规。”
她亲自拜访了几位老匠人,甚至深入景德镇、苏州等地,寻找能够还原设计理念的手艺人。她与他们彻夜讨论,一次次调整方案,只为让每一个细节都精准传达出那份沉静与力量。
三个月后,新作品终于完成。
它是一件家居装置,名为《空山》。整体线条简洁流畅,却在材质与结构中融入了东方文化的隐喻——仿若山水画卷的纹理、如琴弦般纤细却坚韧的支撑柱、光影交错间呈现出的虚实相生。
当它第一次在业内展出时,整个设计界为之震动。
“这是近年来最具文化深度的作品之一。”一位资深评论家如此评价,“它不仅仅是设计,更是一种哲学表达。”
“顾清欢真的变了。”曾经质疑她的同行也不得不承认,“她不再只是一个天才少女,而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级设计师。”
各大品牌闻风而来。
来自法国的高端家居品牌LVmh design Studio率先递出橄榄枝,开出极具诱惑力的合作条件;日本知名生活方式品牌mUJI也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甚至连米兰设计周的策展人也亲自联系她,邀请她作为特邀嘉宾参展。
邮件、电话、会议邀约纷至沓来,顾清欢的助理几乎应接不暇。
“顾总,您打算怎么选?”助理小心翼翼地问。
顾清欢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天空。她想起自己当初离开傅斯年,一个人远赴国外求学的日子。那时的她,只想证明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也能成功。
如今,她做到了。
可她也知道,真正的成长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强,而是懂得如何选择,如何走得更远。
“先安排与LVmh和mUJI的初步洽谈。”她转身,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米兰那边,我会亲自去一趟。”
助理点头记录,却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
那个曾因爱而伤的女孩,如今眼神坚定,步伐从容。
几日后,顾清欢走进mUJI位于东京总部的会议室。对方负责人是一位年近六十的日籍设计师,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
“顾小姐,您的作品让我想起了年轻时读过的中国古诗。”他缓缓说道,“那种留白与意境,是我们一直在追寻却始终未能完全掌握的东西。”
顾清欢微微一笑:“也许,正是因为你们太想抓住它,反而忽略了它的本质。”
老设计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轻笑出声:“有意思。那么,您愿意和我们一起,把这种东方的‘无’,变成世界的‘有’吗?”
她伸出手,掌心稳稳握住对方的手。
“当然。”
回到酒店已是深夜,她靠在窗边,望着东京街头川流不息的灯火。手机忽然震动,是傅斯年的消息。
【你今天谈得怎么样?】
她轻笑,回了一个笑脸表情。
片刻后,他又发来一句:
【我在机场等你回来。】
她怔了一下,心跳莫名加快。
原来,无论她走得多远,那个人始终都在原地,等着她归来。
第二天清晨,她走出酒店大门,迎面扑来的冷空气让她打了个寒颤。但她没有犹豫,径直走向出租车。
这一站,不只是事业的突破,更是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她已经准备好,迎接下一个高峰。
出租车驶离酒店时,她回头望了一眼,仿佛在告别过去的某个自己。
然后,转过身,坚定地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