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站在床边,盯着那具尸体嘴角的弧度。他确信刚才那抹笑——动了。
窗外风停了,窗帘还在晃,像是被谁碰过。
“林老师?”门外的声音又来了,语气比之前更迟疑,“您……还好吗?”
他没应声,只是慢慢拉开抽屉。灰尘扑在手腕上,细碎得像雪。四行字在灯光下泛着微光,笔画纤细却坚定,像是某种遗言,又像警告。
他掏出手机,拍下那段文字,抬头看了眼门口。
“没事。”他说,嗓子干得发疼。
法医和其他人陆续进来,开始拍照、记录。林羽退到墙边站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照片边缘——那是母亲衣柜里一本笔记本的轮廓,也是那个男人留给他的唯一线索。
他知道,必须快点解开这些事。
---
第二天一早,林羽坐在会议室中间,面前摊开三份材料:现场照片、死者背景资料,还有那张复印件。
几位专家围坐两侧,气氛沉闷。
李启明翻着手里的报告:“死亡时间是昨晚十点到十二点之间,但尸僵慢了两个小时。”
“这不对劲。”苏婉青接过话,“加上她表情的变化,我怀疑她在死前经历了某种强烈的情绪冲击。”
“或者……”林羽开口,声音不大,但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她是在模仿什么。”
没人说话。
“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状况。”林羽继续说,“周婉清的死法,和二十年前我妈的案子几乎一样。”
空气一下凝固了。
陈远推了推眼镜,拿起复印件:“我们先看这个。如果这不是留言,而是一种密码呢?”
他拿出一张草稿纸,开始逐字分析。
“第一句像是诗的残句,第二句重复用了‘门’这个字……第三句,‘影子在笑’……第四句末尾的年份……等等。”他忽然停下,抬头看向林羽,“你母亲留下的便签纸上也有这段话?”
林羽点头,从夹层抽出一张纸递过去。
陈远对照完后脸色变了:“不是相似……是完全一样。”
“什么意思?”苏婉青问。
“说明这两起案子有联系。”陈远声音有些抖,“而且可能是跨越时间的。”
林羽没说话,只是盯着桌面,脑海里浮现出那个男人说过的话:
“她留给你的,不只是证据。”
---
下午,调查组分头行动。
林羽带着几人回到案发现场,重新梳理所有细节。
他们重点检查了死者锁骨处的光照痕迹,以及虹膜偏移的角度。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法医助理指着显微镜图像,“光线方向有偏差,像是人为制造的效果。”
“也就是说,”林羽低声说,“有人故意让她看起来像在笑。”
“还有,”另一位技术人员补充,“虹膜转动的方向也不是随机的。”他用激光笔指向墙上某个位置,“它正对着抽屉。”
林羽走过去,拉开抽屉,指尖划过木板内侧的刻痕。
“这四句话,是她最后的信息。”他说,“但我们还没看懂。”
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系统提示音。
他低头打开界面,屏幕跳出一段模糊的文字:
【非人类心理模型检测中……】
他瞳孔一缩,迅速刷新。
画面一闪,恢复正常。
但他知道,刚才那一瞬,不是错觉。
---
晚上,专家组在临时办公室碰头。
陈远带来新线索。
“我查了周婉清的患者档案,有个男病人曾接受治疗,症状是幻听。”他翻开文件,“他在失踪前三天写下了和死者相同的四句话。”
“幻听?”苏婉青皱眉,“具体听见了什么?”
“他说听见一个声音,在教他怎么‘活着’。”陈远顿了顿,“还提到一个词——‘门’。”
林羽心头一紧。
“门。”他低声道。
“更奇怪的是,”陈远继续说,“这名病人的日记最后一页写着一句话:‘门开了,我在里面看见了我自己。’”
房间里一片沉默。
“你们有没有想过,”苏婉青缓缓开口,“这些死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死亡’?”
众人看着她。
“她们的表情、身体反应、甚至遗留的信息……都不符合传统死亡特征。”她看向林羽,“你母亲当年的情况,是不是也如此?”
林羽没回答。
他只是盯着桌面,耳边回响着那个男人的声音:
“见过太多死人,却从没听懂过他们的声音。”
他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一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
那些“死者”,其实一直在说话。
---
夜深,林羽独自留在办公室。
他调出系统,尝试模拟四行小字的心理模型。
屏幕闪了一下,跳出一段数据流。
下一秒,黑屏。
再亮起时,三个字浮现:
【别相信】
林羽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
他回头看窗户。
窗帘在动。
他缓步走过去,拉开帘子。
外面漆黑,只有远处街灯投下斑驳光影。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电脑前。
正准备重启系统时,屏幕突然跳转。
弹出一个窗口:
【门已经打开了,你愿意进来吗?】
林羽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迟迟未动。
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
他猛然回头——
黑暗中,一个人影站在门口,正缓缓抬起手,指向他背后的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