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稠得化不开,可联合国联合指挥中心却亮如白昼。林羽站在大屏幕跟前,眼睛紧紧钉在刚上传的外星残骸分析数据上,眉头拧成了麻花。
会议桌两旁,来自各个国家的科学家、工程师还有军事代表陆陆续续到齐了。他们个个脸色严峻,脑袋凑一块儿小声嘀咕着。屋里头的空气,闷得像灌了铅,紧张和不安四处乱蹿——这可是全球联盟成立之后头一遭科技联席会议,也是“曙光计划”正式开跑的关键当口儿。
“咱们没多少时间了。”林羽开腔,声音不大,可人人都听得真真儿的,“外星文明那能量波动频率,穿透力强得离谱,干扰性也大得很,它们可不是来试探的,是在测咱们防御的底线呢。”
一个美国科学家扶了扶眼镜,问道:“你是说,咱不能光守着挨打?”
“得反击。”林羽直直盯着他,“但不能用老一套武器。咱得弄明白它们的技术门道,再找出破招儿的法子。”
会议室一下子静得掉根针都听得见。
“具体咋整?”俄罗斯代表终于憋不住开了口。
林羽调出几组能量图谱,屏幕上立马跳出外星母舰放出来的能量波形。“它们攻击不是瞎打一气,是按规律搞共振干扰。要是能倒着解析这些频率,造个反着来的信号,就能弄出管用的防御墙。”
“听着跟‘以毒攻毒’似的。”英国代表皱着眉,“可咱对外星科技几乎啥都不知道啊。”
“那就从咱知道的地方下手。”林羽转身走到会议桌中间,“咱在第163章回收的残骸样本,是咱手头唯一的真家伙。我觉着赶紧启动材料适配实验,试试把地球合金跟外星物质掺一块儿,看看能不能整出啥化学反应。”
一个德国物理学家点点头:“这得有个保密级别高的实验室,还有够精密的设备。”
“我已经联系了之前在边境一块儿办事的情报人员。”林羽说,“他们能帮咱弄个临时访问许可。关键是咱得麻溜儿行动起来。”
会议室又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各国代表开始交换想法,讨论技术行不行得通、资源咋分配、时间咋安排。意见不合那是免不了的——有人觉着该先鼓捣电磁脉冲武器,有人则咬定要集中火力研究能量屏蔽系统。
“你们就没想过一件事儿?”林羽突然打断大伙,“二十年前,有个差不多的项目偷偷启动过。”
他这话一出口,会场瞬间安静得吓人。
“我记得一个俄罗斯科学家之前说过句话。”林羽目光扫了一圈,“他说‘这和二十年前的“天幕计划”太像了’。我就想知道,这计划到底是啥玩意儿?”
没人搭腔。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上了年纪的法国研究员才轻声说:“那是个黄了的项目……没人乐意提它。”
“咋失败的呢?”林羽追着问。
那人没说话,只摇了摇头。
“不管咋样,咱现在没别的路可选。”林羽语气硬邦邦的,“必须在最短时间里把第一阶段实验搞完。要是连基础材料都配不上套,说啥都是白搭。”
最后,经过各方协调,团队拿到了进入x - 07实验室的临时通行证。这实验室在地下老深的地方,专门鼓捣高敏感科技实验。
到实验室门口的时候,林羽瞅见编号牌上有些字被故意抹花了,就剩末尾“x - 07”还能勉强认出来。他没吭声,心里默默记下了这事儿。
实验室里头,气氛比会议室还压抑。技术人员正忙着调试设备,光谱仪、磁场发生器、液氮冷却系统都各就各位了。空气里全是金属味儿和电离气体的怪味。
“高温环境不稳当。”负责实验的工程师一边检查设备一边嘟囔,“超过800度,仪器就老出毛病。”
“那就把温度控制在临界点里头。”林羽走上前,亲自摆弄光谱仪,“再把磁场隔离打开,别让能量跑出去。”
随着命令一下,设备慢慢启动了。一块地球合金和一小片外星残骸搁在实验台上,温度一点点升到临界值。
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变化。
刚开始一切顺顺当当,合金和外星物质融合的曲线稳稳往上走。可到最后五秒,仪器突然跳出一段异常波动——频率猛地乱跳,能量输出一下子蹿得老高,紧接着又瞬间恢复正常。
“咋搞的?”林羽赶紧调出原始数据。
“可能是系统出错了。”工程师皱着眉头,“或者……咱触发了啥不知道的反应。”
“再试一回。”林羽下令,“这次全程手动盯着。”
第二次实验开场了。这回,他们给冷却系统加了把劲,还调了调磁场参数。结果看着还算稳,可那最后一刻的异常波动还是赖着不走。
“这不是出错。”林羽小声自言自语,“这是种反馈机制。”
“你是说……外星材料在回应咱们给它的东西?”唐婧在旁边问。
“也许吧。”林羽没直接回答,“但它是想跟咱交流,还是在给咱警告呢?”
这问题谁也答不上来。
实验完了,林羽一个人站在控制台前,望着屏幕上剩下的数据痕迹。他清楚,这才刚刚开头。
真正的难关,还在后头呢。
而在他背后,唐婧偷偷拍了那段没被记下来的异常波动视频。
她也说不上为啥要这么干,就是直觉告诉她,这段数据,没准比他们想得还重要。
夜已经深透了,实验室的灯还亮堂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