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多钟,彭城县衙内。张绣、徐晃等战将齐聚一堂。
自6月初五傍晚,杨平率大军从沙河以北的大营出发,开始攻击颍河以北的高干所部算起,9天多的时间,杨平手下的将士和这些战将们不是在行军,就是在打仗,几乎可以说是未有停歇。
特别是从前天晚上开始,先袭击曹操营寨,又作战术佯动撤军,再杀个回马枪,到今天早上彻底击败在彭城的曹操、刘备、袁术。
这些战将们已经和杨平一样,两天两夜未曾合眼。
但此时,在这些将军们的脸上却看不到疲惫,有的只是兴奋,以及对主座上拿着一块印章眼神迷离的杨平的崇敬。
只听刀疤脸刘处激动的声音在堂中回响:“那袁术带着十几个骑兵仓皇出营逃窜,
但就他那没有双边马镫、高桥马鞍、马蹄铁的骑兵,怎么可能逃得出我军装备了骑兵三宝且让战马吃下神力饼干的骑兵追击?!
袁术等人出了营寨,还没跑出2里地,便被我军一支游弋警戒的骑兵大队咬上。
50名好儿郎先是一顿弓弩攒射,靠近了之后标枪、飞斧、流星锤一顿招呼。
等到短兵相接时,这十多名骑兵也就剩下两三个幸运儿。其他的,一波冲锋过后全部干倒在地。
那袁术铠甲倒也坚固,身上中了数箭也未曾伤其性命,不想却被一柄飞斧砍中后颈,一命呜呼。
那队骑兵只抓了2个俘虏,确认逃跑的就是袁术以后,对其进行了搜身……
都督,就是您现在拿的这块传国玉玺!”
刘处的话语,堂中军官们听得一清二楚,但坐在主座上的杨平,却只是眼神迷离地盯着手中玉玺那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此时的杨平,虽然知道自己手中的这个玩意儿只是一块石头而已,但现在这块石头,它是朕的了。
本来已经膨胀的杨平,此时已经被这巨大的幸福击晕了。
以至于堂中诸将纷纷向杨平行礼,恭贺“都督夺取传国玉玺”,杨平都没反应过来。
还是心思稍微单纯些的吕姝,代替杨平让诸将免礼,还不着痕迹地用脚尖踢了踢杨平的腿。
但杨平还是没有反应,还在那里地眼神迷离着。
不得已,吕姝伸过手指狠狠掐着杨平的后背。
一阵疼痛总算是让杨平醒过来了,对着诸将讪讪地说道:“诸位,本都督想……没有任何男人能够抵挡住这块玉玺的诱惑吧?”
诸将心中明白,杨平问的这句话简直就是一句废话——哪个男人不想手掌玉玺号令天下?
但关键你得有这个实力才行,杨平手拿的玉玺才能号令天下;
没有实力,它就是一块破石头!别人拿着只能是招灾惹祸:
比如说这块玉玺上上上任拥有者孙坚、孙文台,就是因为一块玉玺丧命在襄阳城下。
而玉玺的上上任拥有者,孙坚的儿子孙策,就拿着玉玺在袁术手里换了兵马,现在也打出了一方天地成为了诸侯。
再往后,袁术手拿着玉玺,倒是有称帝的野心,但是没有那个实力,他就只能藏着掖着。
最终,即便是有了玉玺,他也是死在了杨平的骑兵手中。
但此时拿着玉玺的杨都督,却有了可以号令天下的实力。
此时的杨都督已经占据豫州、荆州、徐州。
这三个州在什么地方?
那是黄河以南的中原之地,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杨都督如今拥兵近20万,治下之民估计已经破千万了。这大汉天下,谁人还能阻挡杨都督?!
想通这一茬,作为有一定政治头脑、从小耳濡目染的张绣,立马单膝跪地,对着杨平行大礼说道:“属下张绣,恭请都督进皇帝位,领导我等共建大同世界!”
张绣的反应能力真不是盖的,在场的一众武将都没有他这种政治觉察力。
见张绣带了头,刘处、徐晃、高顺这些纯粹的武将也立马单膝跪地,对杨平进行劝进。
看着齐刷刷跪地的悍将们,要说杨平不想答应,那是假的——我穿越到三国时代,这半年来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我为的是什么?
为的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那两位神仙的任务——平推三国。
平推三国以后,我杨平该怎么办呢?
套路就是这么个套路,我肯定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了!
所以这几个月来,杨平无论是动员基层百姓分田地、打土豪,号称要建立大同世界。
还是拉拢能够拉拢的军阀势力,比如说吕布、张绣等人,为的就是尽快壮大自己。
现在曹操、袁术、刘表殒命,自己夺得大汉精华的三州之地。
我这个无论是21世纪的屌丝,还是三国时代的流民,即将成为这个天下的主宰。
再由手中这块传国玉玺(象征权力)的加持,皇帝这个位置,我杨平为什么不能坐一坐呢?
只能说,杨平已经被连续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这才是一个普通人骤然间获得权力、财富、地位后应有的反应)。
好在的是,杨平还知道要当皇帝怎么着也得三辞三让吧,不然面上太难看了。
于是假意说道:“诸将请起,此事暂且不提,待平定天下之后再做计较。”
杨平的回答,就是理直气壮地告诉你们:皇帝,本都督想当,但现在不是时候,先搁置一下吧。
堂中诸将听杨平此言,就知道杨平有当皇帝的心,自己这些人也算是有从龙之功。
只不过确如杨平所说,好东西得慢慢享用,不能囫囵吞枣。
于是,一众将领对杨平的第一次劝进就这么结束了。
经过这场劝进闹剧,杨平晕晕乎乎的状态终于是稍有改善,于是说道:“龚参谋,你且将目前为止,我军的部队损耗,以及取得的战果,汇总通报一下。”
龚元还在懊恼着刚刚没有张绣反应快,第一个去劝进,听闻杨平此言,即刻以最佳的状态汇报到:
“禀报都督,到目前为止我军共有377名骑兵未及回营(要么战死阵亡,要么失踪),另有200多骑兵受了重伤,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杨平一听3000骑兵突袭3万人,损失600人,这伤亡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但杨平还是打断了龚元的汇报,问道:“受伤的兄弟们可曾妥善安置?”
堂中诸将见此时的杨平,已经从那种迷迷瞪瞪的状态恢复过来,主动关心受伤的兄弟们,倒松了一口气——看来我家都督还是那个爱兵如子的杨都督呀!
就听龚元汇报道:“请都督放心,受伤的兄弟们,皆已运至彭城县衙旁边的陈家大院。
昨日我等留在陈家大院的手术台并没有遭到破坏,受伤的兄弟们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估计都能留下性命来。”
听到这里,杨平才放心了,示意龚元继续。
龚元这才认真地报道:“从黎明之前(早上4点多),我军开始对袁术、刘备营地进行突袭。
首先是突袭刘备、曹操连营,轰天雷炸死了曹操,许褚被轰天雷震伤之后,被奔腾而过的骑兵踏作烂泥。
夏侯渊、乐进二将被骑兵杀死。
我军又顺势突入刘备营寨,刘备手下大将关羽战死,手下将军兼谋士孙乾,中箭后不治身亡。
这两个联营到目前为止,共计掩埋尸体1700余具,抓获俘虏近7000人,预计溃逃者不足千人,缴获辎重无数,粮草倒不多。”
说到这里,龚元稍作停顿,继续汇报到:“突袭袁术营寨分为两次战斗。
首先是天亮之前,徐晃、胡车儿二位将军,率领骑兵在军刺小队的配合下,彻底拿下了袁术的河西警戒大营。
到目前为止,共计掩埋尸体1100余具,抓获俘虏3200余人。
据军刺小队以及警戒的骑兵汇报,有一支3000余人的溃兵,在彭城东南方向5里地外的一个村落里聚集。
此时,由秦宜禄将军接替高顺将军,已经带着一支500余人的骑兵过去拦截了,预计很快就会有战报传回。
至于消灭袁军的第二战,是一个小时前发生的泗水河东营地大战。
此战,我军斩杀不多,到目前为止只掩埋了700多具尸体,不过俘获极多,先后俘虏敌军一万余人,夺得辎重无数,另有大批粮草。
到目前为止,我军攻击袁术营寨:
袁术手下主簿兼大将阎象,确认被战马踏作烂泥;
袁术手下大将李丰,被我军骑兵用长矛钉死在地上;
袁术本人也死于马下;
袁术手下大将张勋见势不可为,率部投降;
袁术手下长史杨弘、术士张鲏,被我军俘虏。
目前,袁术手下的战将,只剩下带领那3000溃兵的桥蕤了。”
听了龚元的汇报,杨平在心中默默做了统计:
此战杀敌不多,应该不超过4000人,但俘虏却已经超过2万人,堪称大胜中的大胜。
同时,听着一个个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将领被自己率领的军队一一除名,杨平站起身来,对着诸将感慨道:
“诸位,彭城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里,楚霸王项羽将汉高祖刘邦56万联军打的大败溃输,战死士兵的尸体堵塞了泗水河。
也是在这里,三年前曹操屠戮徐州,又是一次尸体堵塞泗水。
同样还是在这里,一个多月的时间,刘备、袁术、曹操、我外舅温侯,几方势力围着彭城你争我夺。
到目前为止,我外舅手下大将曹性、宋宪战死在彭城,侯成、魏续二人叛变,侯成已经在昨日傍晚被我外舅斩首,魏续估计已经丧生在今日清晨的袭营之中。
我外舅手下八健将四人死于彭城;
刘备手下赖以为臂膀的关羽、孙乾也死在了这里;
曹操手下大将曹仁、于禁死在了昨日我军的袭营之中;
今日黎明前,包括一代枭雄曹操、无敌猛士许褚、统帅之风夏侯渊、智勇双全乐进,统统折在了彭城;
袁术手下大将纪灵,十日前被我外舅斩杀,
阎象、李丰又于今日战死,
袁术也在今天被我军斩杀。
张勋、杨弘投降……这徐州,真真对得上‘兵凶战危’之地。”
堂中诸将听闻,短短十日之内,两位实力强悍的诸侯,14位名震天下的战将,尽皆陨落在彭城之地,都是面色凝重。
杨平扫视一圈,继续说道:
“诸位,本都督与你们言说这些,不是为了显摆功劳,而是告诉诸位:
战场之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都要保持警惕之心。
就像今日清晨,我等对曹、刘、袁三家之突袭。
此三家为本都督计策所困,皆十成十地认为我等已经撤军,以至于疏于防范,被我军胜得如此轻松。
尔等以后带兵作战,切记要小心再小心。”
杨平说完,堂中诸将纷纷起身,躬身说道:“多谢都督教诲,我等受教了。”
众人回坐后,倒是刘处嘟囔了一句:“都督,即便是这三家小心戒备又如何?
我军用轰天雷开道,有骑兵三宝加持下的骑兵锋锐无比,在黑夜中我军没有夜盲症,且兵强马壮、装备精良,
敌军即便是有所防备,他们八成以上的士兵在黑暗中都不能视物,其战果,其实与我等今晨突袭错不了多少。”
刘处这话有点不过脑子——堂中众将已经将此次大胜最大的功劳,算在了杨平的计谋上,这刘处一说,等于是否定了杨平的计谋。
一时间,众人都想给刘处这个有匈奴血统的骑兵统领来两个嘴巴子。
只是没想到,给众人解围的却是一直沉默寡言的高顺。
只听高顺说道:“刘统领,您说的也没错。不过,若没有都督的计策,此战过后,我军就不仅仅是伤亡600名儿郎了,其伤亡最起码得破千。
都督用计策至少挽救了500名儿郎,这就是区别。”
哎呀!堂中众人都没有想到,这平时闷不作声的高顺,马屁竟然拍得如此高明。
其实高顺表示:你们多想了,我真的没有拍马屁,我只是实话实说。
不过,这话杨平爱听啊,走到高顺面前直接许诺道:
“高将军,此战过后,我护民军要进行扩充,要攻打山东的青州了。
本都督任命你为即将组建的护民军第四镇军纪司马,官阶正四品,授右将军军衔,你看如何?”
堂中众人听杨平任命高顺为一个镇的军纪司马,这个他们不羡慕。
因为相对而言,杨平军中的主将(比如说总兵官、副总兵)是指挥打仗的,即便是手下再加上两到三位参军,也是协助指挥打仗的。
夹在中间的军纪司马和后勤司马更多是辅助性的。
但杨平直接授予高顺正四品右将军,还是让堂中的诸将羡慕的——毕竟军衔是实打实的呀。
高顺听了先是一愣,心中想到:“没想到姑爷如此器重于我。”
他倒也想推辞一二,但却想到这是姑爷第一次给自己下达任命,怎么着也不能拂了姑爷的面子。
于是单膝跪地,向杨平效忠道:“请都督放心,高顺必定为我护民军冲锋陷阵、死而后已。”
杨平一把拉起高顺,说道:“高将军,你也知道,本都督护民军中可不兴下跪,有事咱行军礼便可。”
高顺旋即站直身体,右手捶左胸,向杨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末将领命!”
既然任命了高顺为第四镇的军纪司马,杨平就想趁着众将都在宣布一下扩军计划。
却见堂外一名传令兵快步走了进来,向杨平报喜道:“禀报都督,袁绍手下大将桥蕤带领3000败兵,在一刻钟前主动向我军投降了!”
虽然杨平知道,这支溃兵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但却没想到桥蕤这个世之名将,却主动带着溃兵向自己投降,成为了第一支自己没有招揽,而主动向自己投降的部队。
要说桥蕤怎么会主动向杨平投降?
借用修仙小说中的一句话:桥蕤这是被杨平打得道心崩碎了!
这位从3月初与杨平率领的护民军交战以来,从来没打过一场胜仗。
期间,桥蕤自己还被俘虏了一次,另外几次都是险死还生。
桥蕤现在对着杨平有点发怵了,在确认河东的袁术大营被杨平彻底攻破之后,聚拢了3000多溃兵的桥蕤,经过心理挣扎,决定:
“我还是老老实实投降杨平吧。再带着家族中的嫡系和一些自己的忠诚护卫,听从杨平的安排,到九州之外开荒去吧。”
想通了这里,桥蕤很光棍地聚集了3000溃兵中的一些基层军官,说了自己的想法。
这些基层军官,两个多月来碰到杨平就没赢过。
如果杨平没有“胜者为九州之主,败者开拓八荒”的这个建议,这些军官们手下多多少少都是有自己的土地财富,杨平要是一刀切的全部夺来,给穷人分配,这些军官们肯定不同意,说不得就要与杨平拼死一战。
但是杨平给他们留了一条后路,而且这条后路还极为体面。
此时也算是到了绝境,这些军官们想的就不再是拼命,而是投诚吧。
所以,当杨平暂时搁置了扩军会议,带着手下的众将来到彭城东门。
脱下铠甲,一身战袍的桥蕤见到杨平,即刻双膝跪地,大声高呼:“罪将桥蕤,拜见杨都督!”
杨平倒是惜命的很,没有快步上前,扶起这名在天下间还有些名气的将领(也有可能是此时的杨平膨胀了),只是抬起手虚扶一下,淡淡地说道:
“桥将军请起。桥将军此番弃暗投明,本都督甚是高兴。不知桥将军以后有何打算?”
杨平这属于是明知故问,就是想借桥蕤之口,对聚集在城东的降将张勋、杨弘等人宣传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
杨平的意思,桥蕤大概也明白,于是恭敬地起身后,说道:“罪将桥蕤,愿意遵循杨都督‘胜者为九州之主,败者开拓八荒’的建议,
与杨都督麾下平定天下乱世之后,率家人亲朋出九州,开拓八荒。”
杨平听了,击掌赞道:“桥将军不愧为我大汉好男儿,如此拿得起放得下!
也罢,桥将军且在本都督军中稍待时日,待本都督召集徐州、兖州之地的愿意开拓八荒的家族,
效仿上个月本都督在南阳郡召开的‘开疆拓土大会’。
本都督给此二州之内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划一片开荒区,让尔等体面地退出神州,如何?”
桥蕤再次激动地跪地道谢。
这下,就连被捆着的杨弘、张勋二人也立马单膝跪地,高呼道:“禀报杨都督,我等已愿意带领家人前去开拓八荒,教化夷蛮!”
杨平不冷不淡地说道:“可以。你等也在我本都督军中稍待,稍后你等便可写出信件,本都督交给你等相熟之人,召集他们来彭城召开第二个开疆拓土大会。”
等于是杨平,给这些战败的诸侯,以及诸侯手下的将军、士卒,以及杨平占领区域内的地主豪强,一条体面的退路。
正因为杨平没有对荆州的地主豪强、世家大族斩尽杀绝,此时的徐州、豫州的地主豪强,也都没有和杨平鱼死网破、拼死一战的想法。
他们在战前,都是卯足了劲儿想击败杨平,
战败后,这些人倒也光棍,清理了家中的犯了大无道罪(反人类)子弟,就一个个的开始思索着,怎么利用家中的物资向杨平换取作战资源,出九州之地去开拓八荒了。
这就是杨平在他极其弱小的时候,便提出这个将内部矛盾引向外部,而非是对内部的这些敌对分子赶尽杀绝的策略的好处了——
将自己占领区内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全部清理到九州之外去开荒。自己占领区内就没有反对的势力。
自己可以很轻松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占领区内重新梳理一遍,使自己的占领区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转化成自己的实力。
少去了消灭反对者的消耗。
彭城东头走一走,做一做秀,安抚一下降兵,以及降兵中的军官。
杨平就带着手下将军们再次回到了彭城的县衙内,略微摆了一个小小的庆功宴,小范围庆祝一下。
随后,杨平便解散了这些军官,让他们回营,带领自己手下的骑兵们再坚持坚持。
坚持到下午三四点钟,张木、吕布带着600多名部将、3000余名昨日俘虏的曹军降兵赶到了彭城,接收了看押俘虏的工作。
杨平和其手下的战将们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6月14日天黑之前,由张木手下这600步兵,以及3000名曹军降兵组成了彭城的城防部队。
杨平将二万三千多俘虏中的军官,全部抽调一空,单独看押,
剩余的降兵,则被杨平临时以十人一小队组建起来,全部开进了彭城城内。
等于是将彭城这座边长2里多地的坚城,变成了一座大大的监狱。
不过,在和张木、吕布寒暄过后,在部署这座监狱之前,杨平首先会见了一名从荆州方向过来的信使。
这名信使背后插的是3面红旗,代表的是300里加急。
报上自己身份后,这名风尘仆仆,但面容坚毅的信使,直接单膝跪地,向杨平行礼道:“属下黄忠,奉护民军第一镇总兵官张辽之命,特来与都督传讯。”
黄忠!这可是历史上蜀汉的顶梁柱。
不过,此时的黄忠却不显老态,不到50岁的年纪,还没到英雄迟暮的时候。
杨平现在也不缺猛将,但他缺指挥性人才,而黄忠最起码能指挥数万兵马吧。
于是,此时已经相当膨胀的杨平,也还是条件反射地双手扶起了黄忠,脱口而出道:“汉升(黄忠字),一路辛苦你了,
且到营中暂且歇息,待本都督安置完我军兵马,以及降军降兵事宜之后,再与你详谈。”
黄忠这趟送信,虽然是加急快报,但黄忠也知道,如果自己带的信,是有关于荆州方面的,两地相隔将近2000里,也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于是躬身应诺,杨平让亲卫带着黄忠去好好歇息一番,这才安排张木、吕布带来的3000多人,由他们充当俘虏的监管者。
部署好彭城监狱的事项之后,杨平回到营帐,此时的黄忠已经洗去风尘,吃了些餐食,补充了些水分,不再那么疲惫。
见杨平进帐,黄忠即刻起身,杨平却很亲和地示意黄忠坐下,随后询问黄忠为何会充当信使来此。
黄忠见此时的杨都督满面春风,自信满满,料想此时也无甚大事,于是就细细地将自己充当信使来此的缘由说了一遍:
原来,5月19日,黄承彦劝降了黄祖之后,便是接连3天的大雨,大雨过后,汉江、长江水位俱是暴涨。
在这种情况下,江波等人为了实验自己座驾蜈蚣船(这种双壳体战舰),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的行驶能力,就挑选了一队死士,在汉口对岸宽阔的江面上进行实验。
结果,杨平设计的这种双壳体战舰稳定性好得让这群水兵们惊掉了下巴,根本就没有侧翻的危险。
作为震慑,第二天,江波又组织了十艘蜈蚣船,在黄祖、黄承彦等人震惊的目光中,横渡了波涛汹涌的大江。
随后,黄承彦便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与江波、诸葛亮言说:
护民军在南阳郡击败刘表,攻占襄阳,并且杀死了刘表这件事,暂时应该还没有传到镇守长沙的刘磐的耳中。
此时又是大江洪水泛滥,南北交通隔绝,在潮汛过去之前,刘磐那里,与这边就有了一个时间信息差。
江波统领可以派出一艘蜈蚣船,送某逆江而上,到长沙劝说黄忠来降,按杨都督的要求行事。
对此,江波不置可否,倒是诸葛亮思考了一段时间后,同意了黄承彦的建议。
随后,黄承彦便坐着一艘蜈蚣船逆江而上,抵达了长沙,报上身份后,谎称是寻到了绝世名医,要带黄忠的儿子黄叙去就医。
因为杨平拿下襄阳之后便实施了戒严,襄阳城破的消息就没有传出去。
至于车骑部队攻击长江北岸的江陵城之时,刚拿下江陵城便开始暴雨滂沱,南北通讯即刻隔绝。
此时,长沙城内的刘磐尚没有接到襄阳陷落、刘表生死的消息,而作为黄家的家主,黄承彦来访,刘磐甚至还热情地接待了。
至于黄承彦说要带着黄忠和他儿子黄叙去襄阳寻访名医治病,豪爽的刘磐直接就答应了,没有任何怀疑——毕竟黄叙这病秧子,刘磐自己看着也感觉闹心。
至于黄忠,那就更是答应得不能再答应了。
宴席结束之后,回到黄忠的府上,黄承彦这才将襄阳陷落、刘表已死、大江以北尽为太平民团所占的事情,给黄忠说了一遍,
着重说明了杨平许诺黄祖在恒河东岸建国称王,黄祖已经投降太平民团。
而且说出了杨平对黄忠的器重,表示黄忠若是来降,杨平愿带着黄忠会战天下,
平定各路诸侯之后,黄忠也可以带着部下选一地建国称王。
更重要的是,黄承彦表示,说是带黄叙前去治病,也没有欺骗,杨都督治下确实有神药。
三管齐下,黄忠想到,自己在刘表手下实在不受重用,而自己也已经快50岁了,一身的本事也不想埋没。
而且在东汉末年,世家子弟皆为家族繁荣发展出力,黄承彦已经表示得很明确了,黄家能不能飞黄腾达,就靠黄忠你了。
于是,黄忠当即表示愿意向杨平效力,但却坚决拒绝了黄承彦让黄忠作为内应偷袭刘磐、献出长沙郡的提议。
毕竟黄忠再怎么着,也不会做出背刺旧主的事情。
对此,黄承彦也不做强求。
第二日,黄忠带着夫人、孩子,陪着黄承彦坐上了停靠在湘江边上的蜈蚣船,在湘江与长江汇合口逆流而上,抵达了南郡的治所江陵。
黄忠虽然表示不会背刺刘磐,但黄忠却在荆南四郡待了数年,熟知各地的城防兵力,而江陵城的张辽、贾诩等人急需知晓这些情报。
黄忠在江陵城待了数日,将自己所知的情报一一报给了护民军第一镇的参谋人员,特别是贾诩。
在这几日,黄忠也与张辽麾下的将领们进行了武艺切磋,黄忠连胜十余场。
问及军事谋略,更是让张辽、贾诩都表示赞同,纷纷感慨:“杨都督果真好眼光,天下名将辈出,而杨都督独独招揽了黄忠一人。”
当即,张辽就想将黄忠留在护民军第一镇中效力。
但是黄忠表示,自己在荆南四郡故交甚多,不想与其刀兵相见。
意思很明确,就是大江以南的战事,他黄忠不想参与。
于是,张辽、贾诩就准备让黄忠北上到杨平军中效力。
黄忠还没走,杨平派来的快马信使,却带来了一封加急加密的信件。
这封信是6月初五傍晚,杨平得知吕布被围困徐州之后写的。
当时杨平写了两封信,一封信是写给在江夏郡的江波、诸葛亮,
另一封信写给了在江陵城的张辽、贾诩。
两封信内容一样,都是询问自己是应该按照原本制定的战略计划,在徐州战事结束之后鼓动袁术称帝,
还是依靠现有护民军的军事实力,直接平推黄河以南地区。
当时的杨平,还没有下定决心直接在徐州灭了刘备、曹操、袁术三家的打算,
写这封加急信件,只是想让诸葛亮、贾诩、张辽、江波,这4名自己手中的柱石给提提意见。
张辽和贾诩看完杨平的信件后,思虑良久。
张辽倒是有战略眼光,但这种谋划天下全局的事情,张辽此时还有些生疏,不过,这事,贾诩倒是很在行的。
贾诩综合了一下杨平手中的军事实力,以及太平民团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到了江陵城这半个月来,被杨平任命为荆州州长的王成,迅速利用太平民团源源不断的基层干部储备,就将大江以北的十多个县完成了分田编户工作。
整个南荆州(原来的南郡),短短半个月,就已经被杨平手下的太平民团彻底控制住了。
在这种高效的统治手段之下,贾诩给杨平的建议是:“都督你不用再依靠袁术称帝这种策略拖延时间,
而是应在灭亡徐州的三路诸侯之后,迅速拿下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以大河为防线,
足以将河北兵强马壮的袁绍抵挡一段时间。
有这一段时间,我太平民团实力将会翻倍增长,到时根本就不惧天下诸侯了。”
只是贾诩的这封信来得稍微有些晚,即便是黄忠带着3匹战马,日夜不停赶路,从大江北岸的江陵城跑到徐州的彭城,这中间将近2000里路,黄忠能用5天五夜跑完,已经是黄忠骑术高明了。
听完黄忠的讲述,杨平不禁赞叹了一句:“黄将军真乃猛士也。”
杨平可是知道骑着战马长途行军的痛苦,毕竟,此时自己大腿内侧的伤疤才刚刚好。
黄忠看着赞赏自己的年轻都督,也是目光崇敬——黄忠在吃饭的时候询问了亲兵,得知杨平昨天清晨和今天清晨率领3000骑兵的战绩:
那几乎是把天下最能打的诸侯按在地上摩擦,一大帮名气远远超出黄忠的战将,被杨平率部一个个斩落马下。
想到此处,黄忠不禁有些黯然,自己要是再跑快点,在昨天这个时候到达杨平军中,这名震天下的一仗,说不得也有自己一份功劳了……只是,时也、命也!
杨平看着落寞的黄忠,倒也能猜出是为何,于是拍着黄忠的肩膀说道:“黄将军,你来的正是时候,
明日,本都督将召开一次扩军大会,商议攻略大河以南地区,正是黄将军大显神威之时啊。”
黄忠一听,还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当即向杨平行礼,拍着胸脯保证:“我黄忠定然不会让杨都督失望的。”
也难怪黄忠如此急迫,毕竟年龄大了,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急需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勇武。
杨平也理解,毕竟在历史上,黄忠归降刘备以后,那真是奋勇当先,根本就不把命当命。
随后,黄忠又向杨平介绍了一下目前荆州(原南郡地区)的战事:
黄忠走之前,护民军水军第一师,已经乘坐着100多艘蜈蚣船抵达了江陵城,随后,趁江南岸守军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将2个步兵师运到了江对岸的公安。
有一万多精锐步兵抵达大江南岸,再有精锐的水军第一师6000人助战,荆南四郡那不到2万人的郡兵,根本就无法抵抗。
听到此处,杨平就知道,荆州算是彻底落入自己手中了。
送走黄忠以后,杨平摸了摸怀中的玉玺,心中更加膨胀了。
天黑之前,杨平又接到了从江夏快马而来的信使,那是诸葛亮发来的回信。
诸葛亮比较谨慎,建议杨平还是以执行原计划为好。
因为诸葛亮表示,太平民团虽然基层干部不少,可是拿下的鄂州(原江夏郡),他已经感觉手下人才匮乏,意思是稳一稳吧。
这也符合诸葛亮谨慎的性格。
不过,此时膨胀的杨平只能对着西南方向呵呵一笑:“孔明,你的信来得太晚了,战场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
本都督已经把曹操、刘备、袁术打趴下了!”
怀着膨胀的心情,杨平开始安排将俘虏运进彭城之内看管的事宜。
待最后一队降兵进入彭城,彭城的四座大门缓缓地关上。
杨平再也忍不住,打了大大的个哈欠,来到了河东袁术的营寨。
这个大营,在今日清晨的攻击中倒是没受太大的破坏,此时,杨平的骑兵们全部驻扎在这个规模相当大的军营里,粮草也充足。
此时,杨平的手下,无论是将士还是战马,都疲惫到了极致。
杨平安排军刺部队在方圆30里内进行警戒,又安排了一定数量的骑兵轮流换岗。
在一顿丰盛的马肉大餐之后,整个河东营寨就陷入到了安宁中……
皎洁的月光轻抚着静静流淌的泗水河,河岸两旁的营寨里,奔波战斗了十余天的将士们皆是一夜好眠。
第二天(6月15日)清晨,这十余日的急行军、高强度作战,打乱了杨平自穿越以来的生物钟。
军中带的报晓大公鸡已经打鸣了两次,杨平还是没醒。
不过从小都有早起练武习惯的吕姝,却是轻手轻脚地下了行军床。
吕姝的动作很轻微,但可能也是休息好了,缓过劲儿来了,精神异常灵敏(穿越之后,有两份灵魂力量加持)的杨平立,马就感应到了,
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借着朦胧的光线问道:“阿姝,怎起得如此之早?”
吕姝见自己把杨平惊动醒了,倒是不太好意思:“夫君,将你扰醒了。”
杨平坐起身来说道:“无事,本来你夫君这个时候就该起来晨练了。”
行军状态当然不可能有大床,杨平这个中军帐里,是两张行军床并排放在这里,就是两个人的住宿之所了。
坐起身来的杨平,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赶忙从床头拿出了那块刻着八个篆字的传国玉玺。
一拿到这玩意儿,杨平就有些傻呵呵了,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
吕姝穿好外层的锁子甲,看到杨平又是这么个模样,不禁开口问道:“夫君,这块宝玉真的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
就听杨平喃喃地说道:“阿姝,你不懂,这可是传国玉玺啊,是祖龙秦始皇刻下的。
有了它,就代表着高度一统的华夏民族诞生了。
它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也是中央大一统的象征。
你夫君我看到它,就止不住的心神激荡。”
吕姝感觉,从昨天中午到现在的杨平,绝对不在状态,有些担忧地坐到行军床上,给杨平说道:
“夫君,妾听闻‘行百里者半九十里半’!
夫君自正月起事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短短半年时间便已占据中原之地,有一统神州之势。
然夫君可知,当年王莽篡汉,一时掌控天下,气势比夫君不知强过多少,可仍被刘氏子孙起于微末而绝地翻盘。
又如当年彭城之地的楚霸王项羽,占据天下而又被汉高祖反夺了天下。
夫君,此时我等在彭城之地,此就是最好的警醒。夫君切莫懈怠自大啊!”
吕姝所说的也是她最担心的——杨平起事时间太短,起势刚猛迅速,吕姝仍担心杨平步了楚霸王项羽、王莽的后尘。
毕竟天下归刘姓已经400余年,刘姓江山曾经中断却被二次中兴。
谁知道这第二次没落会不会再次中兴呢?
对于吕姝的担忧,杨平是不屑一顾的,因为东汉末年局势和西汉末年的局势完全不一样。
西汉末年只是外戚从上层夺取政权,下层政权仍在刘姓皇室的手中;
而东汉末年,无论是上层、还是基层都已经彻底背离了刘姓皇室的统治。
随后便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即便刘备再怎么折腾,也没有三造大汉!
不过,吕姝的劝谏,却让头脑发胀的杨平稍微清醒了些。
杨平放下玉玺,轻轻抱着吕姝,轻声说道:“颖君,多谢你了。”
颖指的是颍河的颖,这是杨平向吕布下聘礼时给吕姝送上的表字。
颍河是杨平穿越过来的地方。
这个“颍”字,不仅包含了杨平与吕姝在临颍城相知相许,
也包含了杨平与吕姝在颍河送别时的定情,
更包含了吕姝那句“君若不归(战死),妾自颍河于君相会”的决绝,这是直击杨平灵魂深处的誓言。
临颖城、颍河,这是杨平、吕姝相知相许的地方。
杨平就以“颖”字为吕姝表字。
这个表字不仅吕姝很满意,就连吕布都对杨平刮目相看。
“君”在东汉时期,可以是臣子对主君的称呼,也可以是丈夫对妻子的敬称。
(若杨平所在的世界有后世,那么记载吕姝时,就会像称呼汉宣帝刘病已的媳妇许平君、霍成君一样,称呼吕姝为吕颍君。)
吕姝在杨平最膨胀的时候出言劝谏,让杨平在感动之余,不禁对吕姝增加了深深的敬意。
本来,杨平对吕姝,更喜欢用“阿姝”这个更为亲密的称呼,但此时,一声“颖君”却脱口而出,不仅包含了杨平对吕姝真挚的情感,也包含着杨平对吕姝的敬重。
这声“颖君”中的敬重之意,吕姝也听出来了,不禁为自己能得到丈夫的敬重而感到高兴,也伸出双手环着杨平作为回应。
这大清早的,两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情到浓时,自然会发生一些亲密的行为,来加深二人的感情。
这十多天来,因为得知吕布被围之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二人,在一场深入灵魂的交流之后彻底放松下来了。
所以当颍河东岸大营内操练的号角响起时,守在杨平大帐外的亲卫们就发现,昨日极其膨胀、昏沉的杨都督,此时已是满面春风、沉稳异常。
仿佛昨日,因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而沉沦的杨都督,彻底清醒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