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徐晼和瞿元珪回家,到太夫人跟前。
李氏和余氏松了一口气,看真正吃饱的可能就徐氏一个。
现在全城很紧张,家家都关门闭户,侯府也关好了大门。
徐晼一点都不担心,那几个皇子反不了,她可以稳稳的吃很多瓜。
太夫人看着她的样子笑了,高兴就好,外边的事和侯府无关。
瞿梁匆匆跑回来,好像被乱兵追了。
徐晼躲到一边喝茶,看乐子。
瞿梁穿着紫袍,没来得及换,盯着老六严厉的问道:“今天都和陛下说了什么?”
瞿元珪对着太夫人回话:“陛下问孙儿读什么书?有没有读兵法?孙儿愚钝,读是读了,只是不懂。现在在学算学,倒是觉得奥妙无穷,有天地至理。陛下说梅山书院有几位在治算学,让孙儿好好学。”
瞿梁不甘心:“就说这些?”
瞿元珪和太夫人说道:“孙儿什么都想学,本就愚钝,又怕贪多嚼不烂,自是不敢与梅山书院的前辈比。他们便又说些大器晚成的话,孙儿不敢当,只是活到老学到老便不枉活了一辈子。”
太夫人很高兴:“好,好好学,喜欢就好。”
瞿梁又问:“当时发生了什么?”
太夫人大怒:“那是你该问的?要不要赏你一百军棍?”
瞿梁吓一跳,据说五个皇子都被打废了,他怒道:“那饶正臣就不怕成千古罪人!”
太夫人精神不好,凉凉的说道:“你这顿打记着,就看你有没有孝顺的儿子。别盯着小六,老婆子我护着。”
瞿元珪哄太夫人:“陛下考舅兄,顺便考孙儿,问的简单,孙儿都答上来了。”
瞿元振过来问道:“陛下赏了你什么?”
太夫人应道:“老婆子等着你做那个孝子,代父领罪!”
奴才过来回话:“天使到了,赏了太夫人、侯爷和六爷。”
瞿元珪赶紧去前头领赏。
瞿梁和瞿元振坐着等着。
不多会儿,瞿元珪和奴才捧着赏赐过来。
瞿梁皱着眉问道:“就这些?”赏几匹布算什么?
瞿元振看还有几部书,不甘心的说道:“可惜了。”
太夫人喝道:“滚远点!”
瞿元振站起来就走。
瞿梁也走了。
李氏就无语。这些人现在还想打压老六,见不得老六好,好像是怕老六抢了他们的气运,瞿元振还想他那个庶子露脸,那庶子配吗?老六也是庶子,但他不争不抢,品行好。
李氏看徐氏美得很,不由得笑了,谁不爱看高高兴兴的孩子?这赏赐有什么可挑剔的?重点是陛下都支持老六读书,那些人压不住的。
太夫人也高兴,有赏赐就表明陛下对她态度还好,这就是最好的。
那些不懂的就不懂吧,得了她的庇护不领情。这是陛下觉得她把孙儿教的好,可见对小六有多满意,她要把好孩子都养好,这才是最该做的。
徐晼心想好戏还在后头,虽然不想泄露天机,但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或许还有惊喜。”
太夫人和李氏都看着她。
徐晼好像有什么大喜事,浑身喜气洋洋。
太夫人没看出来,但看着她就高兴,真心说道:“平平淡淡就好。”
李氏想着,惊喜只怕不会太平淡,她想了想也摸不着头脑。最后和侯爷一样不管了。
徐晼又提醒一下:“大妹妹要出阁了,侯府估计要喜事连连。”
太夫人这回看出来了,看她这回不像刚才高兴,就知道这喜事不是真喜,只怕是二房搞出来的。太夫人闭上眼睛。
徐晼和瞿元珪告辞。
太夫人叮嘱道:“最近都小心点。”
目送他们离开,天渐渐黑了,灯笼陆续亮起来。
今天是元宵节,侯府冷冷清清,京城也终于是宵禁了。
李氏没有过节的心情,在想着许多的事。
余氏缓缓的说道:“和老六有关的喜事,肯定不是升官发财。”面色很古怪。
瞿蔷小心的插话:“那就是和燕姨娘有关。”
众人都看她,再面面相觑,好像是没错了。
太夫人认真的思考,在这档口提升燕姨娘的地位,在二房很微妙。
李氏想着别的事,和太夫人轻声说道:“怕是……陛下对小六格外满意。”
太夫人静静的想。
余氏也猜到了什么。今天最大的事是几个皇子一块要弑父,对陛下的影响可想而知。老六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像哄陛下开心的。但能哄陛下的就不会是小事。振大爷还想让庶子去,估计能当场被斩了,振大爷压根就没弄明白。
陛下不想要争吵个不停的孩子,就要老六这么沉稳质朴的,对待君父懂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懂和不懂到了玄妙的状态。当真是极大的安慰了陛下。
陛下现在最关心的除了战事便是嗣君,老六最重要的是什么?没身份,但天底下的身份都是皇帝能解决的,赏他便是。
太夫人和老大媳妇、衡哥儿媳妇说道:“准备一下吧。到时候别出岔子。”
李氏和余氏忙应了。照着二房那些人的德行那还真能闹笑话。
但这是皇恩,不只是对老六,可万万不能让陛下厌恶,那是自寻死路。
瞿蔷特别开心!她娘要有身份啦!不再是人人都能欺辱的。至于二老爷乐意不乐意,那不重要。
徐晼安安静静的回到家。
瞿元珪拉着她的手说道:“可惜今天不能出去赏花灯。”
徐晼调侃道:“六爷还不赶紧读书?没准陛下过几天要查。”
瞿元珪拉着她两只手把她拉近,看着她眼睛,脸瞬间红了。
周嫂子镇定的问道:“六爷和奶奶吃元宵吗?”
徐晼笑道:“吃。”
瞿元珪感受着她身上的热度闻着她身上的香气,距离拉开一点刚好,他轻声问道:“和我娘有关?”
徐晼没说,收回手去准备吃元宵。
瞿元珪站在廊檐下,看院子里挂了不少灯笼,隐隐约约能看到娘的面庞。
在严州的时候,娘带着他和妹妹赏花灯,妹妹太小,娘就让他猜灯谜。
瞿元珪已经记事了,那时候的事都记得,后来的事记忆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