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弘时的府邸内此刻也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皇长子大婚,京中皇亲国戚几乎尽数到场,若非这潜邸足够宽敞,也当是真要无处可坐。
弘时此时也正与慎贝勒等人忙着招待宾客。场面虽热闹非凡,众人却都心照不宣地在等一件事 ——
皇上是否会在喜宴期间另行赐礼。要知道,这可也算是关乎风向的大事了。
康熙年间便是如此,若皇子受重视,皇帝必会派贴身总管前来颁赏,以示恩宠。
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布局。
而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声高喝:“圣旨到 ——!”
就见苏培盛领着一队小太监,各自手捧锦匣和其他各种物件,浩浩荡荡地穿过了热闹的人群。
站在最高处,苏培盛先是高声宣布了雍正赐予及对儿子的祝福,
接着苏培盛也是没有停顿,继续宣布了个令众人惊讶的消息:
“皇上口谕,齐妃娘娘同昭妃娘娘以及襄嫔娘娘亦备有厚礼,也将与御赐一同赐下。”
此言一出,全场也是蛐蛐声一片。这可算是前所未有的殊荣,要知道这两妃一嫔,在宫中也算得上是半壁江山了。
随即,苏培盛便开始念诵御赐之物,接着便是齐妃的......
众人听着苏培盛高声唱名,那一长串赏赐真是又贵又多,直听得所有人咋舌。
虽说大家都知道齐妃疼爱儿子,可没想到竟疼爱到了这般地步。
敦亲王更是对着身边几人大声嗤笑:“这齐妃怕不是把自己的家底都掏空了,来补贴这个儿子吧?”
而他身旁的几位王爷虽未接话,却也默认了这一看法。
而更让人在意的是,这些皇家之物竟真的能在这大婚当日,被当众赐下。
一些心思活络的当即便明白,皇上对这位长子的宠爱也确实是非同一般了。
回想当年自己做阿哥时,他们自家的母妃,可没有这份能耐。风向,似乎就此定了。
齐妃之后,便是安陵容与曹琴默的礼物。她二人赐下的,虽不如齐妃的多,却也是各有千秋,毫不逊色。
尤其是安陵容所赠,件件贵重,寓意深远,堪称传世级别。
而曹琴默所赠,则体贴入微,心意十足,也极为妥帖。
而这等手笔也让众多有心人都看在眼里,毕竟若非是极为看好这位大阿哥,即便平日里交好,也不至于如此阔绰。
当下甚至都有人开始暗忖,这昭妃是否都已经投靠了齐妃母子一系?
而这个念头,也让佟佳氏等原本看好弘曦的几个家族面色凝重起来。
你昭妃好歹自己也有阿哥,又一向受宠,何必如此去捧别人的儿子?
你这一步,叫我们这些个准备支持你的人,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
连你自己都不争气,他们这些个旁人,又如何替你争利、进而扶你儿上位?
所以待这场喜宴的结束之后的第二日,这京中的达官显贵家,就开始商讨议论起来......
这边说齐妃与大阿哥是如何的受宠; 那边就说昭妃送礼又重又贵,怕是无心夺嫡,已改投大阿哥门下;
更还有人揣测,皇上能允许这些赏赐当众颁下,本身就是在透露着一种风向......
一时之间,大家也是众说纷纭,这也使得许多对安府有所窥探之人,都默默地收了回去 ——
哪怕这些只是暂时的,那他们也需要再重新观望一番,倒不是怕前期心血打水漂,
而是怕,被现在日渐强盛的弘时阿哥给发现了去,反而是得不偿失。
当然,这些个纷纷扰扰,也与咱们温柔善良的昭妃娘娘无关。
她向来看得开,既然已经吃了齐妃和弘时的里子,那她自然也就不会把外头的这些个面子,放在心上。
甚至是四日后,安母与萧姨娘入宫。她都在不动声色地引导她们,让她们也如外间传言那般想她。
最后更是在曹琴默的默契配合下,让这二位都深信不疑于,相信自家娘娘怕是已无意争夺储位。
于是,安母进来时是有多么的红光满面,那出宫时,就有多么蔫蔫的提不起劲。
而这一前一后的变化,也都被有心人给看在了眼里,再结合近期的事,心里自然也就揣摩出了几分门道。
景仁宫内,宜修自然也见过了前来拜见的安母等人。待听说了她们离宫时的模样,心里也不免犯起嘀咕...
“你说这昭妃,当是真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还是另有其它的图谋?”
剪秋听了问询,却不敢乱答,只摇头不语。她怕说错了,反而影响自家娘娘的判断。
宜修见剪秋答不上来,也不以为意,因为她从来没指望过剪秋的这个脑子。
独自思索片刻,才悠悠开口:“本宫问你也是白问。不过皇上登基已过三年,这太子之位怕是也该提上日程了。
可现在的情况下,那五阿哥明显已经出局,而四阿哥的身份也终归是个败笔。”
她又想到这太子之位,现在确实是离齐妃母子最近,眼中同样闪过一丝狠意:
“昭妃那边,怕不是也看出自家儿子的胜算太小,根本斗不过已经入朝的三阿哥,才故意这般服软买好?
不然,区区弘时大婚,她一个握有实权的妃位,又何必巴巴的去捧她们母子的臭脚?”
“可奴婢以前也没见皇上有多疼三阿哥。这太子之位是何等重要,皇上真会这么轻易就给了他?”
“自然不会。” 宜修冷笑的同时也说得斩钉截铁,
“以前宫里只有他这一根独苗,皇上那是没得选。可如今他已脱离了本宫的掌控,本宫自不会再替他人做嫁衣。”
“她们怕是都忘了......无论本宫现在有多落魄,也还是这大清朝,名正言顺的皇后。
而本宫的孩子,也终归是嫡子。要知这世间礼法、祖宗教条,可是都站在本宫这一边,尤其是那些个汉人......
他弘时即便入了朝,又能如何?只要本宫还在这后位上一天,他就只能被压在底下。
而那这皇位,也只会落到本宫孩子的手里。本宫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什么叫名正言顺 ——
单是这 “嫡出” 的大义,即便本宫不靠太后,也不是他们母子能扛得住的。
剪秋连忙附和:“娘娘说得太对了!再说那三阿哥,本就不聪慧,也没什么真本事,哪配跟娘娘将来的嫡子比?”
“那本宫就借你这吉言,只盼着郭氏能尽快有孕,早些为本宫诞下一个健健康康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