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厚之声入耳,回头观一威严直往而来。同行还有张良、颜路等人。
“子冉.....”见此,子聪貌似神离。
我有样学样拱手行礼:“伏念先生,此时紧要怕不因只是追溯小女子吧?”
“汝怎知吾?”伏念面无表情。
我审视面前三人:“大名鼎鼎的儒家掌门伏念先生有谁不晓,只是您不识得我罢了。儒家以礼为上,您人未到声先到,子念弓首神色立变,子幕、子聪一言不发,颜路、张良又分站两旁不曾管教。试问,除了儒家掌门大人,还有谁有这等气场?”
伏念原有苛责之念,怎见前人滔滔不绝,见眼下重要,故道:
“……罢了,只是儒家门禁女子,汝怎得来去自如?何人带汝进来?还有……”
蹙眉视与张良:“何为三师娘?”
不等张良言语,我已上前一步:“做事且有轻重缓急,伏念掌门不紧弟子性命大事,怎反来质问与我?”
伏念观我一眼,蔑道:“为女子小人难养矣,何故妄尔谈大道。”
“师兄,”颜路相帮:“不如由路先去看看情况?”
闻言,伏念思停一刻,甩袖向尸体走去,示寓张良留下一句:“稍后给吾一合理交代。”
......
见颜路上前检尸,我道出结果:“前天晚上就死了。”
张良诉众不明:“蝶姑娘如何得知?”
“死者瞳孔极度浑浊,身体僵硬!从尸斑来看,保守估计,子冉已死近三十个小时,甚至更长。”
“三十个小时?”颜路翻看子冉眼皮,检查道。
“嗯,就是大概已经死了十几个时辰了。”
(说个话真累!)
“子冉不是在此地毙命的。”张良道出所想。
惊得欣喜,我赏视前人:“相,先生一语中的,这不是第一案发现场。”
张良听出什么,紧眉一色。我却没有继续发作,只因某位黑脸怪正在盯着我。
“咳咳,”颜路赶忙解围:“子房,蝶姑娘,你两有何看法?”
我知张良不只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者,在他少年时期,也曾随韩非破过大案。可不知面对新世纪的破案方法,哪种更胜一筹呢?
我知敏张良:“那你说,还是我说?”
面前之人桀骜已掩,伏念坠立默然,颜路视线凝固与子冉......
“还请蝶姑娘先言......”张良轻声道。
在二十二世纪的殓房里看惯了尸体的我,终于洞悉此时抑沉。我垂眼平缓语气:
“此地开阔通透,地面无打斗痕迹,别说打斗,连反抗的痕迹都没有。我推测,如若这里是第一案发现场,子冉死因有二:第一,是其身体原因突然暴毙。第二,其被高手一击致命,过程很有可能连其自己都未曾发觉。还有一种可能,即子冉是在别处毙命而后被转移于此。死因暂且不提。当然,看似三种可能性都成立,可前两种却已被推翻。”
“这条道路视野豁达,如果良是凶手,定不会择这样一个随时会被他人洞察的地方下手。除非,这是一名可以顷刻间取人性命的高手。但如是照蝶姑娘的说法,子冉是在前天晚上遇害,那么这两日早上打扫卫生的弟子们必会发现尸体。但有一点似乎不通。”
“是的,”我知意而接:“反面论正过来,如果凶手如此厉害,他何必怕被人发现。不怕被人发现,又为何要移动案发位置?那么凶手是在躲何人?在制造一个不在场证据?等等!”
我突转话题,望向一人:“子暮,今日本是你和子念打扫藏书楼,你为何迟到?”
子暮突被点名,哑涩一声:“我?我没有迟到呀!”
“那你在去往藏书楼前,你在哪里?”
“三师娘是在怀疑子暮吗?”子暮面有急色,慌忙看向伏念,像在解释:“弟子一直在后山,子游,子青可以作证!”
“你别误会,我只是循例问问。”
伏念严谨:
“汝怎样断定子冉是前天夜晚薨世的?”
“额……”这怎么解释呢?我心中白眼乱翻,现下也顾不上每人心情了:
“等会给你说,别打断人家说话!”我贸贸然一句,然后一本正经的无视黑脸怪变身青脸怪。继续言道:
“当第三种可能成立后。我们再来看看死者。其身高约175,微胖身材,死后衣服整洁,双手白净,鞋底后跟没有磨痕,那么将他抱来的必然是一个身体强壮的男子……”
“也有可能是一个有着武功修为的女子。”张良豁然。
(额,忘了这一茬。黑线。)
“对,对,”我转身走到死者面前蹲下,看着这名少年的脸:“死者脸色发青,死时未曾闭眼且眼珠凸出青筋暴起,说是中毒,舌苔却没有中毒迹象,那么定是受了重创,可是全身衣着整齐干净,貌似没有一丝伤痕,如无意外,我推测……是内脏受到了严重损坏导致身体功能失衡,继而死亡!”
“这只是汝一面之词。”伏念开口。
“自然,没有证据前的所有都只是我的推论,但是,犯罪调查的第一法则就是:你必须寻找各种可能解释事情的方法,然后看看是否能够推翻它,所以……”我耸耸肩膀:“欢迎你们来推翻我刚才所说的一切!”
“汝又如何验证口中所言?”
“说到‘死因’,倒有一个办法可以验证。”
“何种方法?”张良相问。
“哎,算了。反正也不可能实现。”
“既要言明,何故欲言又止?”
“张先生,不是我不说,就算说出了我的方法你们也不会同意,还会当我神经病。就算你们接受,问题是,我也不会做呀!”
“还未知晓怎能决断?生杀大事,无论如何请蝶姑娘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