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哐当,铁甲列车如同一只钢铁巨兽,咆哮着、怒吼着,沿着铁轨疾驰而来。
突然,嘶的一声,铁甲列车像是被抽走了所有的力气一般,缓缓地停在了这个碉堡前。
那一瞬间,巨大的轰鸣声戛然而止,整个世界都似乎在这一刻安静了下来。然而,那股强大的压迫感却并没有随之消散,反而如同一股无形的重压,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从铁甲列车的车窗里,探出了一个鬼子的身影。居高临下地俯瞰着站在路边的伪军副班长。
“你的,可发现有什么异常?可发现有抗日军过路?”鬼子的声音冰冷而严厉,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伪军副班长,不放过他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
面对鬼子的质问,伪军副班长吓得浑身一颤。一边点头哈腰,一边敬了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报告太君,平安无事,没有发现任何人跨越铁路线,别说抗日军了,就连一个兔子都没有。”
伪军副班长的动作和话语中充满了谄媚和讨好,希望能够用这种方式来蒙混过关,避免引起鬼子的怀疑。
这个鬼子就缩回身,探照灯扫射了一遍四周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就手一挥,对着车里的司机说道:“一切正常,开路。”
然后这个铁甲列车再次发出了一声汽笛声,吭哧吭哧的吐着白色的蒸汽,继续前行,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那渐渐远去的身影和声音,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一场危机终于过去了。
过了能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在远处又看到了红色的手电筒光亮。
然后这个特战队员,就站在了高处,对着远处给予回应。向大部队传达着安全的信号。
这时候又开始有大批的抗日军官兵,风萧萧车辚辚开始通过平汉铁路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黎明的曙光逐渐照亮了大地。
就在这时,最后一批人成功地穿越过了铁路线。
在离开之前,他们特意停下脚步,将被人马经过践踏得散乱不堪的碎石,重新整理归回原样,使得铁路线看起来就像从来没有被人动过一样。
完成这一切后,这名特战队员转身面向那些伪军,脸上露出了友善的笑容。热情地与每一个伪军握手,说道:“非常感谢你们的配合,我们抗日军会铭记你们的功劳。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就不必麻烦你们了。
当大反攻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对你们网开一面的。希望我们后会有期!”
听到这番话,每一个伪军都如释重负,纷纷松了一口气。
他们连连回应道:“后会有期!”
然后目送着这名特战队员脚步轻快地向西飞奔而去,身影很快消失在了远方的地平线上。
直到这时,这几个伪军才稍稍放松下来。
他们按了按胸口藏着的那五百块人民币,感受着纸币的触感,心中暗自庆幸。
随后,他们背起枪,继续沿着铁路线,像往常一样尽职尽责地巡查,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一场梦,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然而,他们内心深处都很清楚,这次鄂豫皖抗日军的强大兵力出击,西边的小鬼子肯定要遭受重创了。每个人的心中都暗自思忖:“这些可恶的小鬼子,最好是死得一个不剩,那才叫大快人心呢!只可惜我自己不能亲自上战场去多杀几个小鬼子,好出出这口恶气。”
与此同时,鬼子第三十九师团的村上正启,正拄着指挥刀,端坐在行军凳子上,目不转睛地观看着他手下的勇士们,对敌人的阵地发起又一次猛烈的进攻。
不出他所料,在这些武士们发动的第十次殊死冲锋之后,敌人的阵地就被攻破了。敌人撤走了。
然而,面对如此局面,村上正启并没有露出胜利的得意笑容,相反,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而且越皱越紧。
因为这一切实在是太不符合常理了。
自从他踏上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他所遭遇的中国军队,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一种是不堪一击,稍经触碰便如惊弓之鸟般四散逃窜;
而另一种则是坚如磐石,难以攻克。
只要他们决意守住某一阵地,就必定会坚守到底,绝不轻易放弃,哪怕战斗至最后一人,也绝不退缩半步。
即使弹尽粮绝,他们也会毫不畏惧地用石头、用牙齿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然而,如今他所面对的,却是一种全然不同的军队。
他们既非不堪一击,也非顽固死战,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战术。
他们谨守阵地,与自己正面交锋,但当他们察觉到自身精力耗尽,或者当自己摆出拼命的架势时,他们便会有条不紊地撤退。
就这样,一道又一道的防线如铜墙铁壁般横亘在他面前,每一道防线都坚守得固若金汤,让他在不断消耗自身有限兵力的同时,始终无法突破。
然而每次自己攻击十几次,就主动放弃撤退。
在这一道道防线的顽强阻击下,他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仿佛陷入了一个无尽的旋涡,永远也无法突破那重重阻碍。
而在撤退的国军的身后,中国军队却又迅速地重新组织起新的防线,让他始终觉得前方有无尽的阻击线等待着他去突破,有无尽的中国军人需要他去斩杀。
而就在这时,南北两翼不断地传来各种消息,这些消息让村上正启感到十分震惊和不安。
首先是南面的情况,原本应该势如破竹的第16师团,竟然在钟祥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被死死地堵在了那里,寸步难进。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后方还被第5战区的第33集团军紧紧咬住,这使得第16师团,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困境,前进的道路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右面的第三师团也遭遇了同样的状况。他们原本计划迅速突破京山防线,但却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被牢牢地堵在了京山。
这样一来,村上正启原本精心策划的作战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他原本打算让自己的主力部队进行突击,然后利用两翼的包抄迂回,最终在枣阳会师,形成一个完美的包围圈。
然而,现在南北两翼的部队都被拖住,无法按照原计划顺利推进,这让整个计划都变得有些别扭和难以实施。
面对这种局面,村上正启心中不禁生出一丝不祥的预感。他开始担心这场战役是否会像他预期的那样顺利进行,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