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中午打响。
上午的时候,努尔哈赤派使者去劝降金台石和布扬古,说大家都是亲戚关系,东哥还曾许配给他,只要他们投降,既往不咎。
没想到,金台石和布扬古一怒之下杀了使者,这下可把努尔哈赤惹火了,当即下令攻城。
这时,议政五大臣里最年轻的扈尔汉请战:“大汗,让我带一队人马去会会金台石!”
金台石已经在城门前摆开了阵势。努尔哈赤大手一挥:“扈尔汉,去把金台石的脑袋给我取来!”
“得令!”扈尔汉率人马冲向金台石。
扈尔汉是努尔哈赤的养子,跟着大汗南征北战,立了不少战功,萨尔浒之战时的表现十分英勇。
两人一交手,金台石就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不行,再不跑就来不及了,这家伙马快刀沉,”
金台石寻找机会要逃走,就在两马交错时,金台石脚底抹油,拔马逃回了城里。
他手下动作快的士兵跟着进了城,动作慢的被关在城外,后金军一拥而上,一顿砍瓜切菜,叶赫部落士兵血流成河。
金台石躲在城里坚守不出,同时派人向明军求救。
“报大帅,叶赫部传来消息,情况紧急,被努尔哈赤攻城,金台石请求救援。”
熊廷弼立刻升帐点将,命令李如桢、李光荣、贺世贤三位总兵:“你们各带一万人马,进攻后金军的新寨,抄他们后路,逼努尔哈赤回兵救援,不得有误!”
这就是围魏救赵之计,不直接去救,二是端你的老巢,看你回救不回救?
计策没毛病,可执行的人不给力。三位总兵胆小如鼠,害怕和努尔哈赤的军队正面交锋,没深入,只是虚张声势一番就回来了,救援计划就这么泡汤了。
努尔哈赤加紧攻打东城,用上云梯、敢死队,还有缴获明军的火枪和炸药。
一番激战后,后金军炸开一人多高的城墙口子,士兵蜂拥而入。
金台石见大势已去,带着随从登上城头抵抗,终被后金军团团包围。
努尔哈赤劝他投降:“小舅子,别抵抗了,过去的事我不追究。”
“呸!你这个暴君,我金台石保不住叶赫部,唯有一死!你别得意,叶赫部就算只剩一个女人,也要灭掉建真!”说完,金台石点火自焚而死。
两百多年后,金台石的毒誓应验了。
清朝还真就毁在叶赫那拉氏两个女人手里,一个是慈禧太后,把清朝折腾得够呛;
另一个是隆裕太后,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发布退位诏书,宣告了清朝的灭亡。
当然,这可能只是历史的巧合,不过这个传说被史学家蔡东藩写进了《清史演义》里。
东城一破,西城守军士气大受影响,战斗力骤降,布扬古的弟弟乌达哈贪生怕死,带着妻儿老小开城门投降。
代善和皇太极带兵冲进城里,将布扬古困在内室。
代善劝他投降,还发誓绝不秋后算账。皇太极也喊着:“舅舅,认清形势,别再执迷不悟了。”
布扬古心动了,走出内室投降。
然而,稍后当他见到努尔哈赤时,却傲慢地站着不跪,努尔哈赤大怒,一刀把他砍死,嘴里还说着:“看你还敢不敢嚣张!”
就这样,海西女真里最难攻克的叶赫部,也被努尔哈赤收入囊中。
这么看来,努尔哈赤打下叶赫部,不能怪熊廷弼没救援,实在是他手下将领被努尔哈赤吓破了胆,不敢交战。
后人总结熊廷弼治理辽东的策略,叫“以守为战”,就是先加强防御,再慢慢收复失地。
努尔哈赤打下叶赫部后,也知道熊廷弼不好对付,轻易不敢贸然进攻,
此时后金军也需要休养生息,长期打仗经济也吃不消。于是双方达成默契,都坚守城池,不再轻易开战 。
……
经过休养,后金军又要开始进攻了。然而熊廷弼坚持防御,绝不出击,他觉得防御比进攻重要多了。
这可把努尔哈赤给难住了,他找不到突破口,只能耐着性子等待时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不,机会说来就来了,而这机会还得从大明朝廷说起。
熊廷弼上任刚一年,万历皇帝就驾崩了。
万历皇帝一死,能给努尔哈赤带来啥机会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万历皇帝。
万历名叫朱翊钧,在位长达48年,可其中有38年都没上过朝,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宫里。
要说他为啥不上朝,主要有这么三个原因。
最早是因为“国本之争”跟大臣们置气。
啥是“国本之争”呢?万历的原配王皇后一直没生孩子。
有次万历偶然临幸了宫女王氏,王氏生下了长子朱常洛。
估计这宫女长得挺漂亮,不过万历最宠爱的还是郑贵妃,王氏就像道开胃小菜,成不了正餐,生下朱常洛纯属意外。
万历一心想立郑贵妃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继承制,没有嫡长子的话,就该立庶长子。
解释一下,皇后生的儿子叫嫡长子,也就是原配生的,古代都以嫡长子为尊。
其他妃子生的就是庶子,庶子也得论资排辈,没有嫡长子时,谁先出生谁就最大。
照理说,朱常洛先出生,就该立他为太子。可万历嫌弃朱常洛母亲王氏出身低微,不想立他。
大臣们却主张立朱常洛,一来朱常洛符合继承条件,二来王氏地位低,大臣们想着以后能拿捏朱常洛。
大臣们拿祖宗之法说事,想压着万历同意立朱常洛。
万历也倔,说:“这是我自家的事,还轮不到你们指手画脚!”
大臣们也不示弱,说太子是国之根本,绝不能动摇,就算杀了他们也不改主意。
万历还真杀了几个带头的,没想到大臣们更来劲了,把死当成荣耀,争着让万历杀,心说你能杀得完吗?
万历这下怕了,真杀完就没人办事了,只好说谁也不立。
就这么着,君臣之间僵持了15年,最后还是万历服了软,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一场争斗,大臣们赢了,可万历心里窝火,对上朝没了兴致,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
还有个原因,说万历皇帝腿有毛病,一长一短,是个瘸子,他怕被老百姓笑话,所以轻易不上朝,谁有事就去宫里找他盖章。
第三个原因是到了执政后期,万历受道家、佛家思想影响,追求无为而治。
汉初黄老之学就推崇无为而治,万历觉得少管朝政,国家也能照常运转,说白了,这就是偷懒的借口。
万历38年不上朝,对朝政影响可太大了。
党争越来越厉害,皇帝长期缺位,朝中各方势力没了制衡,东林党和其他党派斗得不可开交,整天互相攻击、争权夺利,把朝廷搅得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