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崩后,太子朱常洛继位。
可朱常洛也没安稳多久,即位后身体不舒服,郑贵妃指使亲信太监献上一种红丸,说吃了能强身健体、长生不老。
这郑贵妃就是万历宠妃,当年还为了儿子朱常洵和朱常洛争过皇位继承权,她能安什么好心?
朱常洛也没多想,一口气吃了两颗红丸,本想快点好起来,结果适得其反,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驾崩了。
是不是郑贵妃下的毒手,“红丸案”成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朱常洛死后,他的长子朱由校即位,也就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皇帝明熹宗,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
他在位时不理朝政,就喜欢拿着斧头、锯子做家具,做出来的家具相当漂亮,号称“赛鲁班”。
朝政都交给太监魏忠贤打理,魏忠贤成了实际上的“二皇上”。
这时候,东林党和阉党开始争权。
守辽东的熊廷弼为人正直,既不投靠阉党,也不靠拢东林党,保持中立。
可在当时朝廷混乱的情况下,保持中立根本行不通,你要么站阉党那边,要么向东林党靠拢。
熊廷弼不会见风使舵,说话办事直来直去,得罪了不少大臣,自然招人记恨,其中最恨他的要数姚宗文。
这姚宗文为啥这么恨熊廷弼呢?
姚宗文是浙江慈溪人,通过科举中了进士进入仕途,一开始做户科给事中。
他为了升官,曾求熊廷弼推荐,可熊廷弼觉得他能力不行,没答应,姚宗文就对熊廷弼怀恨在心。
熊廷弼当上辽东经略后,朝廷派姚宗文去辽东检阅兵马,姚宗文只知道索贿,不懂军事,和熊廷弼意见不合,两人的怨恨更深了。
后来姚宗文投靠了魏忠贤,魏忠贤要迫害忠良,姚宗文为了泄私愤,就开始攻击熊廷弼,
说熊廷弼治理辽东一年多,既不训练兵马,也不排兵布阵,对士兵严苛,不安抚百姓,总之就是污蔑熊廷弼啥都没干。
姚宗文三天两头在皇上面前告状,再加上皇上昏庸,一门心思做木工,朝政被魏忠贤操控。
做的好好的熊廷弼,多次遭到斥责,心里生闷气。再看朝廷烂成这样,心灰意冷,就向皇上请辞,说:“我不干了还不行吗?”
就这样,魏忠贤借此机会撤了熊廷弼的职,派袁应泰接替他。
……
袁应泰是陕西凤翔人,也是进士出身。
他治理地方有一套,特别是治理水患很有办法,可对军事一窍不通。
他上任后,放弃了熊廷弼以防御为主的策略,这可让努尔哈赤看到了机会。
绕了一大圈,回到了主题,机会来了,是袁应泰给了努尔哈赤机会。
袁应泰上任没多久,蒙古部落遭遇大旱,蒙古人都往辽东跑。
袁应泰心善,就把他们收留了下来,安置在辽阳和沈阳两座城里。
当时有将领提醒,收留这么多蒙古人,小心后金的奸细混进来。这话不是没道理,毕竟当时满蒙关系挺好。
可袁应泰有自己的想法,他想利用这些蒙古人对抗后金军。
后来打了几次小仗,蒙古人表现得很卖力,将领们也就没话可说了。
其实这都是努尔哈赤的阴谋,他和蒙古人串通好,骗袁应泰收留更多的蒙古人,后金军士兵就化装成蒙古人混进了辽、沈二城。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日,努尔哈赤觉得时机成熟,率领大约6万八旗军,沿着浑河水陆并进,向沈阳进发。
第二天夜里渡过浑河西进,抵达沈阳城东七里处的浑河北岸驻扎下来,随后派士兵去侦察明军的布防情况。
紧接着,努尔哈赤为诱敌出城,故意派少数老弱士兵到城下挑衅,这些人骂累了,甚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
当时守城的总兵贺世贤喝醉了酒,哪受得了这种侮辱,不听手下谋士劝阻,提刀上马,带着一千多人出城迎战。
后金兵假装败退,贺世贤催马便追,结果半路上被后金八旗骑兵四面包围。
“杀啊!冲啊,活捉明朝总兵。”贺世贤虽然奋力厮杀,可终究寡不敌众,身中数箭,重伤落马而死。
在围攻贺世贤的同时,努尔哈赤亲自督战攻城,后金兵从东北角运土填沟,沟填平后蜂拥而上,猛攻东门。
这时,埋伏在城里的内应砍断吊桥绳,放下吊桥,八旗兵踏着吊桥进城,迅速消灭了城内明军,沈阳城就此被攻克。
坐镇辽阳的袁应泰得到沈阳求援的消息,急忙派兵去救,可惜晚了一步。
救援的明军虽然奋力拼杀,却改变不了沈阳城破的结局,最终因寡不敌众,救援失败。
沈阳城里的蒙古人临阵倒戈,让袁应泰后悔莫及,本想利用蒙古人对付女真人,没想到上了努尔哈赤的当。
这时候袁应泰才明白,熊廷弼的防守策略才是最好的,可世上没有后悔药。
……
后金军休整了半个月,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军进攻辽阳。
努尔哈赤就是要借士气高涨之时,拿下明朝的重要城市辽阳。
辽阳是明军在辽东的指挥所,也是袁应泰办公的地方,守城的明军有七万多人,还有辽东巡按张铨和五个总兵协助。
袁应泰吸取了教训,把守城的蒙古兵全部撤换,还关押了一些可疑的蒙古密探,决心和努尔哈赤决一死战。
三月十八日这天,努尔哈赤率军开始了行动,他命令士兵堵住护城河上游,扩大下游出口,放干护城河水。
然后运来柴草填进河里,这样后金军骑兵就可以直抵城门前。
袁应泰早就摆好阵势,在城门前等着决战。
从第二天开始,明军和后金军就厮杀了起来,袁应泰还用上了三眼铳和鸟铳,俗称“喷子”。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双方死伤惨重,明军的五个总兵先后阵亡。
努尔哈赤带着儿子皇太极,代善等人,越杀越勇。
到了二十一日,也就是打了三天后,明军的“喷子”不小心打到了自己军营,一下子着火了,这下全乱套了。
士兵们争先逃命,互相践踏,死伤无数。袁应泰制止不了士兵往城里逃,自己也被裹挟着往回跑。
明军撤回城内,紧闭城门。袁应泰和巡按张铨登上城墙,用箭射击后金军。
努尔哈赤大怒,命令士兵架起云梯攻城。
城里的蒙古人,其中有后金奸细带头,趁机造反,杀死守城士兵,打开了城门,后金军一拥而入。
袁应泰见大势已去,站在城头上发呆,他对张铨说:“你没责任守城,快逃吧。”
说完悬梁自尽了。
张铨没跑,也跑不掉,最后被后金军活捉。
努尔哈赤劝他投降,他宁死不屈,趁士兵不注意,撞墙而死。
袁应泰和张铨都是大明朝有骨气的官员,为守辽阳竭尽全力。
总结一下,袁应泰上任一年多,丢了辽沈两座城,也丢了自己性命,
这就是废除熊廷弼防御战术的后果,教训是惨痛的,可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