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之后,大西北的局势风云变幻,彼时,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策零反了。
两位雄主迎头相碰,谁将胜出呢?
雍正元年(1722 年)雍正登基称帝,此后他大力推行改革举措,诸如整顿吏治、实行摊丁入亩等,
这些举措使得清朝国力进一步提升。
远望噶尔丹策零,1727 年,在父亲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后,他继承汗位,开始统领准噶尔部。
此人在军事方面颇具才能,排兵布阵、攻城略地的本事无人能及,
他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能力,更加野心勃勃,妄图统一蒙古,重现成吉思汗时期的辉煌盛景。
两位为各自利益而谋的英主几乎同时崛起,注定会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噶尔丹策零意图扩张,而蒙古乃是清朝领土,雍正岂会坐视他分裂国土,故而双方展开了长达七年的激烈对抗。
……
来,我们一起回溯雍正与准噶尔部纠葛的历程:雍正五年冬,噶尔丹策零这位新继位的准噶尔汗,在新疆地区蓄意挑衅。
雍正帝本无意过多纠缠,只是要求噶尔丹策零交出逃至准噶尔的罗卜藏丹津,致信劝他以和为贵,交出叛乱分子。
然而,噶尔丹策零却拒绝了这一要求,他将雍正的书信拍在案几上,骂骂咧咧道:
“奶奶滴!老子要是交出罗卜藏丹津,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打仗就打仗,哪有什么以和为贵!?”
噶尔丹策零如此嚣张,他就是要惹怒大清,他早就萌生了侵占蒙古领土的念头,他直接回信,想要人,没门!
随后,他一面派遣使者联络沙俄,寻求支持,一面整兵备武,积极筹备战事。
雍正帝勃然大怒,紧急朝议,一套缜密的战术迅速成型。
雍正七年三月,雍正授命川陕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令他率领 2.6 万人,作为西路军进驻新疆巴里坤。
同时,授吏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三等公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 2.4 万人,作为北路军进驻科布多,
两路人马得手后,大致三个月后会攻伊犁,一举荡平准噶尔部。
噶尔丹策零得知雍正的军事部署后,心中暗惊,他没想到雍正这么果断,如今沙俄迟迟没有回信。
不得不说噶尔丹策零十分狡猾,自思此时与士气正盛的清军正面硬刚,自己胜算不大。
若能麻痹雍正,让清军懈怠下来,再寻找机会突袭,或许能事半功倍。”
打定主意后,他立即派士兵带上银两和书信,向清军送去罢兵协议,信中还表示愿意献出罗卜藏丹津。
要知道,半年前罗卜藏丹青叛乱被清军平定后,便逃到准噶尔部寻求庇护。
雍正帝很快收到了书信和银两,心中诧异,“我一直索要人犯,策零一直不交出,怎么……。”
雍正琢磨不透策零心中咋想的,
“管他呢,也许策零感到了威胁,交出人犯不正是我所要的吗?”
雍正一时未能识破其中阴谋,遂下令两路清军暂缓进兵,分别在阿尔泰和巴里坤待命。
雍正这一决定,虽暂时避免了战争的爆发,却也给了噶尔丹策零更多准备时间。
清军最终撤兵。
……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雍正八年(1730 年)二月,噶尔丹策零经过半年多的精心筹备,旧态复萌,又开始挑衅侵略蒙古。
在蒙古请援下,雍正命岳钟琪、傅尔丹各率人马,再次迎战策零。
然而,还在岳钟琪和傅尔丹行军途中,策零瞅准时机,派 2 万骑兵突袭了清军在青海的粮仓驻地。
而驻防粮仓重地的将领查廪,此时正与手下饮酒。
“报将军,粮仓…粮仓…”一名士兵匆忙来报。
“奶奶滴!粮仓咋了?”查廪喷着酒气不耐烦地呵斥道。
士兵被这一骂,反倒清醒了几分。“报将军,粮仓被准军占领了!”
“你说什么?”查廪惊得酒醒了一半。
“将军,赶紧逃吧,不然就被准噶尔军队包饺子了。”
士兵不由分说,上前拉起查廪就往外跑。
查廪的驻防军队平日里疏于防守,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瞬间土崩瓦解。
准噶尔军如入无人之境,劫掠了大批粮食和战马,其他带不走的物资,便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就在准噶尔军队押运着战利品准备回撤之时,“叨叨叨”,三声炮响传来,
“杀啊!冲啊!”岳钟琪率军及时赶来援救,“投降不杀!”
噶尔丹策零见状,自知大事不妙,赶忙扔下军粮,赶着马匹且战且退。
清军因害怕有埋伏,并未进一步追赶。
经此一战,清军夺回了粮食,噶尔丹策零的叛军则仓皇逃窜。
事后,雍正帝意识到军情反馈的重要性,想到了提高效率。。
当时,清朝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
而雍正帝喜欢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和就寝,内阁距离养心殿有一里地。
宫禁重重,手续繁琐,军报到京后先经内阁,极易延误时机,且机密信息也容易泄露。
就在雍正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时,张廷玉揣摩圣旨,果断进言道:
“皇上,西北战报送达周转时间过长,为更高效地处理军务,臣以为军报应当直接呈送到皇上手中。”
雍正帝本就有意集权,于是顺水推舟,命人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命名为军需房,直接接收来自西北边陲传递的军事情报,并亲自阅览。
不久改称军机房,后又改称军机处。
雍正命十三弟允祥、宰相张廷玉、大学士兼太子太傅蒋廷锡三人值守军机处。
自此,军机处这一影响清朝一百八十余年的决策中枢悄然诞生了。
军机处成立后,以往的相关机构逐渐沦为摆设,但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事务,无不经过军机处。
随着军机处的高效运转,加之清查亏空使得国库日益丰盈,雍正九年,雍正积极筹备新一轮的军事行动。
正所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谁料噶尔丹策零先发制人,他调遣四万大军,集中兵力进攻防御相对薄弱的傅尔丹驻军。
pS:傅尔丹,乃是开国五大议政王之一费英东的曾孙,出身名门,军事能力出类拔萃。
噶尔丹策零采取“老太太吃柿子,专挑软的捏”的策略,尽管傅尔丹本人能力出众,但他手下士兵战斗能力差。
噶尔丹策零采取“诱敌深入”之策,一步步引诱清军进入沙海之中,然后实施围歼。
傅尔丹立功心切,不知是计穷追猛打。
最终进入了策零设下的埋伏圈。
刹那间,四周山上号炮齐鸣,“叨叨叨!”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
准军居高临下,万箭齐发。清军仓促应战,如无头苍蝇一般陷入绝境。
尽管傅尔丹亲自督战,试图组织反击,但无奈敌军势大,清军死伤惨重,只有少部分脱离了死亡。
此次出征的 1 万人,只有 2000 人杀出重围。此役史称和通泊之战,此战成了大西北战争中,清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
清军在和通泊战败后,雍正帝迅速调整战略部署,改命顺承亲王锡保为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戴罪立功,协办军务。
噶尔丹策零决定乘胜追击,面对准军的进攻,清军吸取上次教训,严密防守,任凭对方如何引诱相激,就是不上当。
无奈,噶尔丹策零改变战略战术,转而进攻岳钟琪统领的西路军。
岳钟琪迅速调兵遣将,最终,双方在哈密一带展开激战,只听得喊杀声震天,战马嘶鸣,刀光闪闪,
经过一天的攻防战斗,双方互有胜负。
然而,就在关键时刻,由于清军将领疏忽,致使准军逃脱,错失全歼敌军的绝佳良机。
惋惜的大将军锡保直拍大腿。
同年七月,噶尔丹策零派手下率领 3 万大军,突袭康熙帝的额驸策凌。
策凌是康熙帝的蒙古驸马,由于他所部人马不多,急忙派人向大将军锡保求援。
策凌率领 3 万喀尔喀蒙古兵抄小路迎战准军,黎明时分,蒙古驸马率军突然从山上冲杀而下,打了准军一个措手不及。
激战两日两夜,准军大败,残余部队向大漠深处逃窜。
此役,清军大获全胜,史称“额尔德尼昭”之战。
经此一战,噶尔丹策零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而清军在历经多年战争后,同样损耗巨大,急需休养生息。
双方都有停火的意愿,于是在雍正十二年,噶尔丹策零遣使求和,清军遂停止进剿,双方暂时相安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