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任上,李卫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对于违法乱纪的官员,他毫不留情地予以弹劾和惩处,有力地净化了浙江官场风气。
别看李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对教育极为重视。
他拨专款修复杭州紫阳书院,还新建了一些书院,学子们坐在敞亮的房间里学习,
为保证书院教学质量,他亲自选拔优秀教师,鼓励采用先进教学方法,并经常前往书院视察,与师生亲切交流。
也许李卫后悔少年时顽皮没好好学习,因此努力创造优质的环境培养后人。
说实话,也许李卫文化少,才造就了他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呵呵!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上帝关闭了李卫知识之窗,却打开了他另类的政绩之门。
在他的倡导下,浙江学风日益浓厚,不断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因受汪景祺、查嗣庭案以及江南科场舞弊案的影响,雍正帝一怒之下传旨暂停浙江乡试和会试。
李卫深入基层,广泛了解文士的呼声,他和田文镜的认知有所不同,老田看不起科甲文人,李卫很器重科甲出身的官员。
李卫观察民情士风,将可能出现的文字狱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将浙江的良好事迹记录在档,随时奏报朝廷。
最终,在他的努力下,浙江于雍正七年恢复乡、会试考。
雍正七年,李卫被调进京任兵部尚书。同年,他查处了张云如、甘凤池等反清复明势力。
彼时,张云如自称前明后裔,以相命、气功、符箓等手段结交权贵和三教九流之辈,广收门徒,密谋策划反清活动。
前两任浙江督抚都被张云如拉去练功收为了徒弟,可见渗透之深。
张云如和甘凤池,乃当时着名武术家,二人对满清政权心怀不满。
甘凤池与张云如等人在江宁重建反清组织,甘凤池还被推举为“兵马大元帅”。
后来,李卫派人暗中调查,发现了他们的密谋,设计诱捕了甘凤池,随后张云如等一伙人也悉数落网。
传说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是大侠甘凤池的徒弟。
值得一提的是,甘凤池有可能是《三侠五义》中展昭的原型。
展昭被称为南侠,而甘凤池被江湖人称为“江南大侠”,两人绰号颇为相似。
甘凤池自幼习武,先后拜黄百家、一念和尚为师,精通内外家拳,擅长导引之术。
展昭同样武艺高强,一手湛卢剑使得出神入化。
此外,甘凤池行侠仗义,这与展昭在小说中除暴安良、仗义疏财的侠客形象相符。
《三侠五义》成书于清代嘉庆年间,作者石玉昆在创作时很可能借鉴了与他生活时代相近的甘凤池的事迹传说。
李卫可不管这些,他将张云如及其同党 185 人全部斩首,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
彼时江南盗案频发,雍正帝认为两江总督范时绎和巡抚陈时夏并非缉捕盗贼的合适人选,便下令由李卫兼管苏州松江等七府五州的盗案。
雍正果然知人善任,李卫市井朋友很多,眼线很广,消息灵通。
李卫欣然受命,心说我要把各种关系调动起来,让皇上看看,李卫是全能型的官员,
为更好地打击盗贼,朝廷还专门为李卫量身定制了浙江总督这一官职。
李卫任浙江总督后,派人暗访,查明江南盗贼横行的重要原因,是时任江南都督范时绎、按察使马世珩对盗贼包庇纵容,
为应付皇上追查,二人常让替身代盗贼受过。李卫摸清情况后,毫不徇情地上书弹劾二人,雍正一怒之下将二人罢官治罪。
此外,李卫留心营务,在浙江的险要之处增兵设防。以更有效地打击盗贼。
李卫得知盗贼的姓名、地址后,会采取声东击西等策略,暗中遣士兵跟踪抓捕。
对于一些势力较大的匪首,如纠合数百党羽作恶的渠魁,李卫则密令捕快人员混入贼窝策反,里应外合将其一网打尽。
在任上,李卫积极推行雍正新政。
为使新政顺利推行,他采取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方法。他将难懂的官方文字,编成通俗易懂的鼓儿词、莲花落等,
根据不同场所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宣传。
李卫虽识字不多,但脑子灵活,处理起实际事务来游刃有余。
至今在民间流传着有关李卫的有趣故事。有一次,他微服私访,遇到一个卖字画的书生。
书生的字画定价颇高,却无人问津。李卫好奇询问缘由,书生称自己的字画皆是珍品,故而价格高昂。
李卫灵机一动,故意自称是大官的亲戚,对字画颇有研究,只要是真迹,无论价格多高都愿购买。
书生信以为真,拿出一幅画吹嘘起来。李卫看了看,故意说这画是假的,书生不服。
这时,李卫叫来了真正懂字画的人,当场鉴定为赝品,书生尴尬不已,
李卫借此机会教育他要诚信经营,切勿以假充真坑骗顾客。
还有一回,李卫到地方巡查,当地官员为讨好他,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和精美的礼品。
李卫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在宴席上故意说自己最近做了个梦,梦中神仙告诫为官要清廉,不可收受不义之财,否则会有灾祸降临。
那些准备送礼的官员听后,心中明白李卫的意思,只好把礼品收了回去。
在浙江任职时,当地发生了一起离奇的盗窃案。富户家中财物被盗,现场却未留下任何明显线索。
李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深入调查,从被盗人家周围的邻居入手,仔细询问每个人的行踪和异常情况。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发现一个形迹可疑的人。
此人平时游手好闲,案发后突然变得阔绰起来。李卫顺藤摸瓜,最终破获了这起盗窃案,追回了被盗财物,当地百姓对他称赞有加。
雍正十年(1732 年),李卫署理刑部尚书,后又授直隶总督。
雍正十一年(1733 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接到百姓举报,称大学士鄂尔泰的胞弟、户部尚书鄂尔奇利用职务之便,在京城周边强占民田、私设税卡。
李卫性格大咧咧,不惧权贵,他微服私访,暗中调查三个月,掌握了鄂尔奇收受贿赂、倒卖官粮等铁证后,直接向雍正帝上书弹劾。
雍正帝感到震惊,鄂尔泰是雍正的股肱之臣,怎么他弟弟顶风作案呢?
雍正命李卫协同刑部收集证据,经过半年的固定证据,最终于九月二十三日,将鄂尔奇逮捕归案。
在证据面前,鄂尔奇低下了头,雍正传旨将鄂尔奇革职,交与刑部会同相关部门秉公审理。
最终,雍正帝念鄂尔泰对国家政务贡献颇多,无瑕教育弟弟为由,免去对鄂尔奇加倍治罪的惩罚,
但仍将其革职永不叙用,同时嘉奖李卫。
李卫通过此次弹劾,有力打击了权贵的不法行为,使这一事件成为雍正朝“整肃官宦朋党”的标志性事件,他自己也因此获封“太子少保”,成为朝野公认的“反腐先锋”。
不难理解,从此李卫与鄂尔泰结下了梁子,二人表面和气,内心却互不认同。
后人评价雍正三大督抚,“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又不及鄂尔泰”。
也就是鄂尔泰的能力是三人中最强的,其次是李卫,最后是田文镜。
李卫,这位文化程度不高却办法奇多的官员,在雍正朝的政治舞台上,凭借自己的忠诚、智慧和独特的行事风格,不仅成功推行了雍正新政,还留下了许多令人津津乐道的趣事。
由此,李卫成了我国古代官场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