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会议室的白板前,手里握着一支蓝色记号笔,正对着满墙的数据图表发呆。
窗外阳光比前几天更烈了些,玻璃样板在光线下泛出微微的蓝边,像是被镀了一层情绪。
“刘哥,Excel导好了。”阿芳从电脑前抬起头,声音里透着点疲惫,“这回得看出点门道来。”
“是啊。”小林也凑过来,“咱们折腾了这么多天,总得有点回报吧。”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走到投影仪旁边,打开了整理好的ppt。
屏幕上跳出一串数字:互动量增长210%,转发数翻了四倍,但销售额……只比去年同期多了8%。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这说明啥?”小林皱眉,“我们火的是热度,不是销量。”
“也不能这么说。”阿芳反驳,“至少大家开始关注我们了。那个汉服女孩的视频,到现在还有人转发呢。”
刘好仃放下遥控器,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热度”、“参与感”、“转化率”。
他转过身,看着两人:“你们觉得,我们的策略对不对?”
小林和阿芳互相看了看,都没说话。
“我觉得方向是对的。”刘好仃开口,“玻璃不再是冷冰冰的建材,它变成了表达个性的方式。问题在于,怎么让人愿意掏钱买。”
“那怎么办?”阿芳问,“继续搞体验区?”
“可以,但要升级。”刘好仃说,“不能只是拼玻璃,得让人觉得——买了这个,生活就变了。”
小林忽然拿起手机刷了一下,指着屏幕说:“刘哥你看,有个博主拍了个视频,用我们那种模块玻璃做了个书架背景墙,评论都在问怎么买的。”
“账号名是什么?”刘好仃问。
“叫‘出租屋改造指南’,粉丝不算多,但内容特别实用。”
刘好仃记下了这个名字,又回到数据表前。
他点了点“用户来源分析”那一栏,指着其中一项说:“注意这里,社区展示点带来的订单,转化率比线上高两倍。”
“所以线下体验才是关键。”阿芳眼睛亮了起来,“我们是不是该考虑长期驻点?”
“短期成本太高。”刘好仃摇头,“但我们可以在几个重点楼盘做试点,比如年轻人多、租房比例高的小区。”
“可预算……”
“先不考虑预算。”刘好仃打断她,“先想怎么做最有效。”
会议室气氛慢慢热了起来,三人围在白板前,一边讨论一边画流程图。
“我觉得还可以加一个‘晒单返现’机制。”小林说,“只要他们上传拼装成果,就能领优惠券。”
“或者抽奖。”阿芳补充,“抽一次定制服务,或者限量款图案贴纸。”
刘好仃听着听着,嘴角慢慢翘了起来。
他知道,这场评估不是为了证明谁对谁错,而是为了找到下一站的方向。
几天后,刘好仃召集团队开了个总结会。
会议室墙上贴满了图表和便签纸,像是一幅正在成型的地图。
“这是我们这段时间的成果。”他说,“虽然销售额还没爆发式增长,但品牌认知度明显提升。”
小林指着一张趋势图:“特别是‘光影艺术墙’这个概念,搜索指数涨了五倍。”
“而且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阿芳接着说,“凡是参与过体验的人,下单意愿明显增强。”
刘好仃点头:“这就是‘参与即信任’。”
“那接下来呢?”小林问,“加大推广?还是优化体验?”
“都要。”刘好仃翻开笔记本,“但我建议调整资源分配——把更多预算放在内容共创上,而不是传统广告。”
“什么意思?”阿芳不太明白。
“就是让客户自己讲我们的故事。”刘好仃解释,“我们提供工具、平台、奖励机制,让他们成为品牌的传播者。”
“就像短视频挑战赛那样?”小林反应快。
“没错。”刘好仃笑了,“但这次我们要更系统化。比如设立‘创意墙面大赛’,每月选出优秀作品,做成限量版产品上线销售。”
“哇,这样客户不仅参与,还能变成设计师!”阿芳兴奋地说。
“甚至能带货。”小林补充,“如果哪个作品卖得好,设计者还能拿分成。”
刘好仃看着他们越说越起劲的样子,心里踏实了许多。
他知道,这条路走得慢,但走得稳。
汇报那天,刘好仃带着精心准备的ppt走进会议室。
管理层坐在长桌对面,表情严肃。
“刘工,我理解你们的想法。”市场部负责人推了推眼镜,“但这些互动活动,短期内很难看到收益。”
“是的。”刘好仃点头,“但从长远看,它建立的是品牌的情感价值。”
他调出一页幻灯片,上面是一个年轻女孩在社区展示点拍照的画面。
“这位姑娘自发分享了我们的内容,她的粉丝有三万多人。这种真实的传播,比我们投广告更有力。”
“可你怎么保证这样的案例能复制?”财务主管问。
“我们不复制,我们引导。”刘好仃语气坚定,“通过机制设计,让更多人愿意参与、愿意分享。这不是一次促销,而是一场品牌认知的重塑。”
会议室内沉默了几秒。
最后,市场部负责人点点头:“可以先在深圳试点,看看效果。”
刘好仃起身告辞,走出会议室时,走廊里阳光正好。
他靠在窗边,望着楼下那面挂着样品玻璃的墙,光斑在上面跳跃,像是某种信号。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阿芳发来的消息:
“那个博主‘出租屋改造指南’刚刚私信我们了,说想合作一期视频。”
刘好仃笑了笑,回复了一句:“告诉他,我们欢迎共创。”
他抬头望向远方,楼群之间,有一块玻璃正反射着耀眼的光。
那光,落在了他的镜片上。
一闪,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