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的金色光芒刚稳定下来,薛逸辰就站在了材料合成车间的观测台前。车间中央的巨型反应釜里,AA材料正以液态形式翻滚,像一锅煮沸的星河,在强磁场中凝结成银白色的纤维。这些纤维细如发丝,却能承受恒星核心的压强——这是建造戴森球第一层保护壳的基石。
“内核约束场已进入稳定期,”系统的全息投影在观测台展开,金色内核的三维模型外,浮现出一层透明的壳状轮廓,“第一层保护壳设计厚度127公里,采用AA材料的蜂窝状结构,需在72小时内完成整体浇筑。”
薛逸辰的手指按在观测台的玻璃上,那里映出反应釜的实时画面:液态AA材料在电磁搅拌器的作用下,形成无数个旋转的涡流,每个涡流中心都在生成新的纤维。“还记得第一次合成AA材料时的样子吗?”他转头问身边的老陈,“那时的纤维韧性不够,在零下200c就会脆化,你用冻裂的样品敲着桌子说‘这不是材料,是玻璃渣’。”
老陈的手指在数据板上滑动,调出材料的最新参数:“现在不一样了。”他指着屏幕上跳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这些纤维里掺入了月球玄武岩的晶体,抗寒阈值降到了零下270c,比冥王星的地表温度还低。上周在模拟舱测试,用激光烧了三个小时,只留下个白印子。”
观测台的灯光突然变暗,反应釜的外壁亮起红光,这是材料即将完成合成的信号。薛逸辰的手指在控制屏上轻点,一道指令传向戴森环的工程机器人集群——它们正悬浮在核心区外围,像一群等待指令的蜂群。“让第一批次机器人携带AA材料,沿内核赤道面展开。”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出,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第一层壳要像细胞膜一样,既要有韧性,又要能让能量自由穿透。”
工程师小李的手指在全息模型上划出一道弧线,壳状轮廓的赤道位置立刻亮起绿色的轨迹:“boss,按照这个轨迹铺设,蜂窝结构的孔隙率能控制在37%,刚好满足能量传导需求。但有个问题——AA材料在固化时会产生0.1%的收缩率,要不要预留补偿空间?”
薛逸辰的手指点向模型的北极点,那里的纤维结构突然放大,展示出密密麻麻的微型弹簧:“这些弹簧是用超导材料做的,收缩时会自动伸长,补偿量刚好0.1%。”他忽然笑了,“这是小张的主意,他说就像给壳子装了无数个松紧带,怎么缩都不会变形。”
小张的脸一下子红了,手指挠着后脑勺:“是上次修‘问天’号的装甲板时想到的,当时它在月球着陆时震裂了条缝,我就想能不能让材料自己‘长’好。”
说话间,第一台工程机器人已经抵达内核赤道面。观测台的屏幕上,机器人的机械臂喷出银白色的AA材料,在真空中迅速固化,形成第一道环形的纤维带。这道纤维带像条细细的项链,随着内核的转动微微摆动,很快就与第二台机器人铺设的纤维带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
“材料温度稳定在-269c。”系统的电子音突然响起,“检测到恒星风冲击,纤维带形变0.03毫米,正在自动恢复。”屏幕上的实时数据显示,蜂窝结构的孔隙里,能量流正像水流一样穿梭,遇到纤维时会自动绕开,丝毫不受阻碍。
老陈的手指在能量监测图上停顿,突然低声说:“真像个活物。”他指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你看这些纤维的震动频率,和内核的能量脉冲完全同步。就像人的心跳和呼吸,天生就该配在一起。”
薛逸辰没说话,只是看着纤维带一圈圈向外扩展。当赤道面的铺设完成三分之一时,他让机器人转向南北极——那里的曲率更大,对材料的韧性是极大的考验。观测台的屏幕上,AA材料在极区形成一个个尖锐的角锥,每个角锥的顶端都有个微型传感器,闪烁着红光。
“这些传感器能监测暗物质的撞击。”小李的手指在角锥模型上一点,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展开,“里面的量子芯片是原初专门设计的,哪怕被暗物质撞偏一个电子,都能立刻报警。”
薛逸辰的手指在控制屏上划出一个完整的球体,这是第一层壳的最终形态。当最后一台机器人完成南极点的铺设时,整个壳状结构突然亮起银白色的光芒——AA材料的纤维在能量激发下发出荧光,像给金色的内核套上了一件透明的铠甲。
“整体强度测试开始。”系统的指令发出后,戴森环的第39环突然调整角度,一道高能粒子束射向保护壳。观测台里所有人的手指都攥紧了拳头,看着粒子束撞在壳面上,激起一圈涟漪,然后像投入水面的石子般消散。
“防御成功。”系统报出数据,“壳体形变0.001毫米,能量损耗率0.003%。”老陈突然鼓起掌来,掌声在寂静的观测台里显得格外响亮。薛逸辰的手指在控制屏上滑动,调出保护壳的三维透视图——里面的金色内核依旧在稳定发光,能量流通过蜂窝结构的孔隙,像金色的血液在银白色的血管里流动。
他忽然想起启动戴森球计划时,在实验室写下的那句话:“用赌上所有储备的勇气,去换通往星辰大海的泥土”。现在看来,这些泥土不仅长出了根,还结出了坚硬的壳。
观测台的通讯器突然响起,是东域基地的信号。屏幕上跳出原初的消息:“地球观测站报告,戴森球的核心区出现银白色光环,像给太阳戴了顶帽子。孩子们说,这是星星的安全帽。”
薛逸辰的手指在消息下方敲出回复:“告诉孩子们,这顶帽子还能长大。”他抬头看向全息模型,第一层壳的外侧已经亮起新的轨迹——那是第二层壳的铺设路线。AA材料的合成车间里,新的反应釜又开始运转,银白色的纤维在磁场中翻滚,像永不停歇的星河。
小李的手指在模型上比划着未来的样子,突然说:“等七层壳都铺完,戴森球会不会像颗裹着糖纸的糖果?”薛逸辰看着屏幕上那颗裹着银白色外壳的金色内核,觉得这个比喻不算离谱。
毕竟,有些甜蜜,值得用最坚硬的外壳去守护。他的手指移向第二层壳的启动按钮,心里清楚,这颗“糖果”的第一层糖纸,才刚刚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