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春天,是在一种压抑与希望交织的沉闷氛围中到来的。制裁的阴云依旧笼罩,启明帝国的每一个板块都在负重前行。星辰手机业务凭借“星辰x”的倔强表现,勉强稳住了阵脚,守住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和宝贵的现金流;软件与芯片开发工具链的“强制自主切换”计划,正在无数工程师的呕心沥血下艰难推进,效率低下和层出不穷的bUG是常态,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通向真正自由的唯一荆棘之路;而启明建设的战略收缩与转型,则在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荡,但也初步止住了可能将帝国拖入深渊的失血点。
就在这一片看似守成的格局中,一股蓄势已久的力量,正等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这股力量,源自北郊那座被寄予厚望的“启明仰望”研发中心,源自那款被周明亲自命名为“仰望·星穹”的智能新能源SUV。
经过近两年近乎偏执的打磨,克服了芯片供应不稳定、部分高端进口传感器短缺等重重困难,“仰望·星穹”终于迎来了它的上市时刻。
四月初,京城水立方。与星辰手机发布会略带悲壮的氛围不同,“仰望·星穹”的发布会现场,充满了一种未来科技感与东方美学交融的自信。巨大的环形屏幕环绕全场,动态展示着星轨流转、宇宙深邃的视觉效果。到场的不仅有科技媒体、汽车媒体、潜在车主,更有许多投资界、产业链的观察家,所有人都想看看,在手机业务受挫的背景下,启明倾力打造的汽车,究竟能交出怎样的答卷。
晚上八点整,全场灯光暗下,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出乎所有人意料,登台的并非周明,而是“启明仰望”品牌的首席设计师,一位年仅三十五岁、却已在国内国际斩获无数大奖的天才设计师——林枫。
“各位晚上好,我是林枫。”他声音平和,带着设计师特有的沉静,“在过去六百多个日夜里,我和我的团队,围绕一个核心命题进行创作——在智能电动时代,一辆属于启明的、面向未来的车,应该是什么样子?”
他没有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先从设计哲学讲起。“我们摒弃了张牙舞爪的所谓‘未来感’,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内敛的科技,温润的力量’。”大屏幕上开始展示“仰望·星穹”的设计草图、油泥模型阶段的照片,以及最终的量产车定妆照。
当实车在旋转平台上缓缓升起,被灯光点亮的那一刻,现场响起了一片低低的惊叹声。
正如周明当初定下的基调,它没有采用夸张的大嘴或复杂的线条。前脸是封闭式的,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条横贯车头的“星轨式日行灯”,灯带极细,亮度均匀,点亮时如同暗夜中一道平滑延伸的光弧,充满了科技感与辨识度,却又丝毫不显突兀或廉价。车身侧面,正如周明所要求,用饱满而流畅的型面取代了复杂的腰线,在灯光下勾勒出优雅且充满力量感的光影轮廓。隐藏式门把手在解锁时无声弹出,降低了风阻,也更显整体。轮毂是精心设计的低风阻样式,造型像旋转的星云,材质采用了轻量化的铝合金与部分碳纤维元素,兼顾了美观与效能。车尾同样是贯穿式尾灯,与车头呼应,内部灯腔结构极为复杂精致,点亮后呈现出一种类似晶体折射的璀璨效果,仪式感十足。
“我们称之为‘时空光语’设计理念。”林枫介绍道,“它不追求瞬间的视觉冲击,而是追求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耐看与高级。”
外观已经赢得了满堂彩,而当林枫拉开那扇采用电吸合技术的无框车门,展示内饰时,现场的赞叹声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
“关于内饰,我们坚守了一个在当下看来可能有些‘固执’的原则——”林枫的声音带着一丝自豪,“物理按键的尊严与温度。”
映入眼帘的内饰,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智能电动车“全是屏幕”的刻板印象。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大连屏!中控台布局清晰、层次分明。正中央是一块尺寸适中的悬浮式超清oLEd主屏幕,边框极窄,显示效果细腻无比。而在屏幕下方,空调控制区域,赫然是周明曾经详细描述过的、那如同高级保险箱密码钮般的实体调节旋钮!
林枫特意给了这两个旋钮一个特写镜头。金属材质包裹,边缘镶嵌着微光指示灯,旋转时刻度清晰,伴随着“哒…哒…”的、极具质感的轻微声响。仅仅是这个细节,就通过直播镜头,俘获了无数追求品质感的用户的心。
“温度、风量、风向,以及双闪、前后窗除雾、音量调节等最常用、最关键的功能,我们全部保留了最直观、最可靠的实体按键和旋钮。”林枫一边说,一边进行盲操作演示,流畅且准确,“我们相信,在驾驶过程中,实体按键带来的安全感和操作效率,是触控屏幕无法替代的。这并非保守,而是对驾驶者,对生命的尊重。”
车内大面积使用了来自奥地利的高级头层小牛皮、意大利的Alcantara麂皮、以及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触感温润的实木饰板。氛围灯带巧妙地隐藏在饰板接缝、门板扶手下方,光线柔和而均匀,营造出沉浸感极强的座舱氛围。整体设计语言,将科技感、豪华感与一种东方的含蓄韵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这内饰……太高级了!”
“终于有车企不跟风大连屏了!实体按键万岁!”
“这质感,感觉不输百万豪车啊!”
直播弹幕和现场的低语,充满了积极的评价。
内饰之后,林枫将舞台交还给了周明,由他来揭晓“仰望·星穹”的智能与性能核心。
周明稳步上台,接过了话语权。他没有过多重复设计,而是直指核心——“仰望·星穹”的“大脑”与“神经”。
“强大的躯体,需要更强大的灵魂来驾驭。”周明开门见山,“‘仰望·星穹’搭载了我们为智能出行量身定制的‘天穹oS车载版’。”他演示了手机与车机的无缝流转:手机上的导航地址,上车后自动出现在车机大屏;正在播放的音乐,上车后无感接续;灵犀收到的餐厅位置分享,车机自动询问是否一键导航。整个过程流畅自然,仿佛手机与车机本就是一体的两个屏幕。
“这不仅仅是一个车机系统,它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是你数字生活的自然延伸。”
接下来,是本次发布会的王炸——“星辰之眼”智能驾驶系统。
“安全,是智能驾驶的基石,也是最高的豪华。”周明的语气严肃起来,“‘星辰之眼’,是我们全栈自研的、基于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
大屏幕上展示了“星辰之眼”的系统架构图:车头、两侧、车尾布置的多颗高清摄像头,以及隐藏在车顶前部的一颗高性能激光雷达,构成了系统的感知基础。
“得益于激光雷达对三维空间的精准建模能力,以及我们自研的融合感知算法,‘星辰之眼’能够极其精确地识别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甚至是路面上较小的障碍物,并且在雨雪、雾霾、夜间等恶劣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定可靠的感知能力。”
现场播放了一段长达十分钟的、未经剪辑的市区及高速路况实测视频。视频中,“仰望·星穹”在开启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后,能够从容地实现自动跟车、智能巡航、主动变道超车、自动上下匝道等操作。面对突然的加塞、路边的行人鬼探头,系统都表现得非常“老司机”,提前预判,平稳应对。尤其是在一段大雨的高速公路上,摄像头视野严重受限,但激光雷达依然清晰地勾勒出了道路轮廓和周边车辆,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一幕引来了现场热烈的掌声。
“目前,‘星辰之眼’高速NoA已可覆盖全国所有高速公路和主要城市快速路。并且,我们承诺,这套系统具备通过otA升级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能力。我们的目标,是让驾驶更轻松,更安全。”
性能方面,尽管受到制裁影响,未能用上最初规划的最顶级芯片,但依托“青龙”系列车载芯片和高效的电控系统,“仰望·星穹”依然提供了双电机四驱的高性能版本,零百加速轻松跻身4秒俱乐部。而最重要的续航方面,周明卖了个关子:“关于续航,我们稍后会结合另一个重大突破一起公布。”
最终的价格环节,周明公布了“仰望·星穹”的售价:28.8万元- 33.8万元,精准命中之前设定的25-30万区间。
“我们深知,在这个价位段,竞争无比激烈。”周明看着台下,“但我们相信,‘仰望·星穹’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以人为本的智能交互、领先的安全智驾,以及……”他顿了顿,“……即将公布的,在核心三电系统上的重大突破,必将成为这个市场新的标杆!”
发布会的热度尚未散去,首批媒体和核心用户的试驾活动迅速展开。反馈几乎是清一色的好评。
汽车之家资深评测编辑在长文中写道:“‘仰望·星穹’是我近年来试驾过的,最具‘高级感’的国产SUV,没有之一。它的高级不在于堆料,而在于对细节的掌控,在于那种从设计到交互的统一性。实体空调旋钮的质感和声音,让我找回了当年操作高级音响设备的感觉。‘星辰之眼’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预判能力,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恶劣天气下的表现,让人安心。如果说星辰手机是启明在制裁下的坚守,那么‘仰望·星穹’就是启明技术底蕴和产品哲学的一次集中爆发,它证明了启明完全有能力打造出世界级的智能电动车。”
某知名车评人在视频中激动地表示:“我本来对启明造车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开过‘星穹’之后,我服了!这车开起来底盘质感非常扎实,有德系豪华车的那种厚重和韧性。隔音极好,配上高级的音响,关上车门就是另一个世界。最让我惊喜的是智驾,变道超车非常果断,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比我开过的某些以智驾闻名的品牌还要顺滑自然!强烈建议大家去试驾一下,它会颠覆你对国产智能电动车的认知!”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仰望·星穹”开启预售后短短一周内,订单量便突破了5万辆!这个数字,不仅让内部士气大振,也让整个行业为之侧目。启明,这个在手机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的巨头,终于在智能出行这个新战场上,打出了一场漂亮的、堪称决定性的开门红!
而支撑“仰望·星穹”出色续航表现,并在此刻被周明作为“重大突破”公布的,正是来自“启明芯源”的电池技术。
在“仰望·星穹”发布会的高潮环节,周明请上了启明芯源的首席科学家——梁静茹博士。
梁博士沉稳地公布了启明芯源的最新成果——“星源电池系统2.0”。
“安全,是动力电池不可动摇的生命线。”梁博士开门见山,展示了一段堪称“地狱级别”的电池安全测试视频:针刺实验、过充过放、高温焚烧、海水浸泡……在严苛的测试条件下,“星源2.0”电池包均未发生起火、爆炸等热失控现象,其“堡垒式”安全结构设计和独创的热管理材料,展现了惊人的稳定性。
“除了安全,用户最关心的就是续航。”梁博士切换画面,展示了“星源2.0”的能量密度数据,“我们通过正极材料纳米化、硅碳负极应用以及系统集成度的极致优化,将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至了280wh\/kg!这使得搭载‘星源2.0’电池包的‘仰望·星穹’,在cLtc工况下的综合续航里程,达到了820公里!彻底消除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820公里!这个数字引来了全场惊呼。这意味着在日常使用中,实际续航轻松突破600公里,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场景下的需求。
“不仅如此,”梁博士补充道,“‘星源2.0’还支持800V高压平台超快充,充电10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我们致力于提供安全、长效、便捷的能源解决方案。”
“星源2.0”的横空出世,不仅让“仰望·星穹”如虎添翼,更是在整个新能源行业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其卓越的安全性和领先的能量密度,迅速获得了国内外众多车企的青睐。一时间,寻求与启明芯源合作的订单纷至沓来。此前一直处于巨额投入期的启明芯源,终于在2018年下半年,实现了单季度盈利,并且盈利数字随着产能爬坡和订单交付,呈现出指数级增长的趋势。这颗曾被周明寄予厚望的“能源心脏”,开始了强劲而有力的搏动,为整个帝国输送着愈发充沛的“血液”。
就在汽车与电池业务高歌猛进的同时,那条更为艰辛、也更为核心的自主化之路,也终于传来了里程碑式的捷报。
2018年的最后一天,深夜。鹏城研发中心,“明穹oS”与开发工具链项目组所在的楼层,依然灯火通明。
项目总负责人倪鸿钧,站在测试实验室的中央,他的面前,是两排整齐排列的电脑。一排运行着基于完全自研工具链编译的最新版“天穹oS”(移动端与桌面端),另一排则连接着搭载了同样由自研EdA工具设计、华夏芯业利用现有设备能实现的最佳制程流片出来的“青龙S3E”(Enhanced)测试芯片。
整个2018年,是所有软件和芯片开发人员脱胎换骨的一年。强制切换到自研工具链带来的阵痛,如今已渐渐被征服。虽然界面依旧不如商业软件华丽,调试过程有时依然繁琐,但稳定性、可靠性和对“青龙”架构的优化效率,已经在无数个日夜的迭代中,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开始最终集成压力测试。”倪鸿钧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命令下达,测试程序开始疯狂运行。模拟着用户极限多任务、大型游戏、高清视频剪辑、持续数据读写等复杂场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监控各项指标的曲线图剧烈波动,但始终保持在安全阈值之内。
四个小时后,测试程序自动停止。屏幕上跳出了一个绿色的提示框——“压力测试通过,系统稳定性:100%。芯片功能与性能:符合设计预期。”
实验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紧接着,不知道是谁先发出了一声如释重负的哽咽,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爆发出来,几乎要掀翻天花板!许多工程师瘫坐在椅子上,掩面而泣,过去一年多的压力、委屈、艰辛,在这一刻,化为了成功的狂喜与泪水。
倪鸿钧深吸一口气,拿出手机,拨通了周明的电话。电话几乎是被瞬间接起的。
“周董,”倪鸿钧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报告:基于100%自研开发工具链编译的‘天穹oS’ V3.0移动版与桌面版,与基于100%自研EdA工具设计、由华夏芯业生产的‘青龙S3E’芯片,最终集成压力测试……圆满成功!”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倪鸿钧能听到周明明显加重的呼吸声。
“……辛苦了。”良久,周明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释然,“代我向大家说一声,谢谢!启明,永远不会忘记今夜!”
2019年春季,启明科技召开了被誉为“破晓之战”的发布会。周明亲自上台,没有发布任何新的硬件产品,整个发布会的核心,只有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明穹oS” V3.0与“青龙S3E”芯片。
他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从操作系统到芯片设计,从编译器到EdA工具,启明已经构建起了一条100%自主可控、不受任何外部制裁影响的技术研发与生产体系!
“这意味着,”周明举起一台搭载了“明穹oS V3.0”和“青龙S3E”的工程样机,目光如炬,声音铿锵,“从今天起,任何国家的任何制裁,都无法再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或许暂时还无法在最先进的制程上与世界顶尖水平并肩,但我们拥有了持续迭代、持续进化的根基!我们打通了从软件到硬件的任督二脉!”
这场发布会,在国内引发的轰动效应,甚至超过了任何一款明星产品。它被视为中国科技产业在至暗时刻的一声怒吼,一道划破夜空的曙光。“明穹oS V3.0”依靠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应用生态上已经完全不输国外系统,其流畅度、安全性和独特的生态体验,更是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它身上烙印的“完全自主”四个字,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关键基础设施领域,开始大规模采购搭载“明穹oS”和“青龙”芯片的星辰电脑与终端设备。消费市场上,也涌现出大量支持国货、愿意为自主技术买单的用户。
封锁,依然存在。最先进的光刻机依旧遥不可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依旧步履维艰。但所有人都清晰地感觉到,扼住喉咙的那只手,已经不再那么有力。启明帝国,在最核心的技术基座上,已经挺过了最危险的阶段,真正地站稳了脚跟。
汽车业务初战告捷,电池技术引领行业,操作系统与芯片实现自主闭环……2019年的启明,如同经历寒冬淬炼后的青松,虽然枝干上仍带着风霜的痕迹,却更显苍劲,更加坚韧,向着天空,舒展出了充满希望的新的枝条。破晓的曙光,已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