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的朱漆大门紧闭,铜环上还缠着去年的红绸,被雨水泡得发黑。澈儿站在阶下,手里捏着份誊录朱卷——卷首的“状元”二字烫金耀眼,内容却空洞得像口枯井。他身后跪着个穿蓝布长衫的书生,是击登闻鼓的寒门士子王砚,怀里揣着半截残稿,墨迹被泪水洇得发蓝,“那是学生写的策论!‘论工律新章’的字句,连错别笔都一样,怎么就成了张侍郎侄子的答卷?”
殷照临的指尖划过朱卷的接缝,里面夹着根细如发丝的墨渣——是松烟墨,而张侍郎侄子惯用的是油烟墨,气味截然不同。“贡院有七道关,”他声音里带着霜,“弥封官糊名,誊录生抄卷,对读官核对,少一道手,卷子都换不了。”他从袖中取出个乌木盒,打开时腥气扑面,里面是几块墨鱼干,黑得像凝固的血,“南海渔民说,这东西的汁写在纸上,碱水浸过就隐,酸水一泡就显。”
澈儿将王砚的残稿浸入碱水盆。清水泛起细密的泡沫,残稿上的“工”字边缘,突然渗出圈极淡的黑晕,像被什么东西覆盖过。“是暗记!”王砚扑到盆边,手指戳着那黑晕,“学生怕卷子被换,偷偷用墨鱼汁在字边画了小圈!”
贡院戒严的鼓声震得窗纸发颤。所有经手考卷的吏员被集中在大堂,桌上摆着两盆水——一盆泛着白沫的碱水,一盆飘着醋香的酸水。张侍郎的侄子站在人群里,团花锦袍的袖口沾着点墨,却昂着头,“太子殿下总不能凭一盆水定学生的罪吧?”
澈儿没理他,只命人抬来所有存疑的墨卷。一卷卷考卷浸入碱水,起初毫无异状。直到那卷“张侄子”的墨卷下水,第三行“民”字的捺脚处,突然显出个指甲盖大的黑团!形状扭曲,像只蜷缩的虫——正是王砚说的暗记!
“这是什么?”澈儿将墨卷举高,碱水顺着纸页滴落,在地上积成小小的黑池。誊录生李三的脸霎时惨白,手里的砚台“哐当”掉在地上,摔成两半,里面的墨锭还带着墨鱼的腥气。
“手!都把袖子卷起来!”玄甲卫的刀鞘撞在廊柱上,发出闷响。吏员们哆哆嗦嗦地撸起袖子,手臂在烛火下泛着青白。轮到李三时,他死死按住袖口,被玄甲卫一把扯开——手腕内侧,赫然有块乌青色的印记,形状与墨卷上的暗记分毫不差!
“是他!就是他!”王砚指着李三,“我交卷时,看见他手上沾着这黑汁!”
李三的膝盖撞在金砖上,发出脆响。“是张侍郎!”他语无伦次地喊,“他给了我五十两银子,让我用墨鱼汁在真卷上做记,等誊录时换成假卷!那墨汁渗进肉里,洗不掉啊!”他将手浸入酸水盆,乌青的印记瞬间变得鲜亮,像块烧红的烙铁,“我不是故意的……我娘等着银子救命……”
张侍郎的侄子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在大堂里撞出回音。“就算有暗记,又能证明什么?”他扯下自己的袖子,手腕光洁,“学生可没这脏东西!”
澈儿的目光落在他腰间的玉佩上——玉坠是只墨鱼形状,触手处冰凉,还带着未干的水渍。“是吗?”他拿起块墨鱼干,在酸水里浸了浸,往张侄子的手腕上一抹。原本光洁的皮肤,竟缓缓浮出层淡青!像有无数条小蛇在皮下游走,最终聚成个“张”字,墨迹新鲜,像刚写上去的。
“不可能!”张侄子抓着自己的手腕,指甲抠得渗出血,“我明明用皂角洗了三遍!”
“墨鱼汁入肉三分,”殷照临的声音像从深海传来,“寻常皂角怎么洗得掉?就像窃来的功名,藏得再深,遇着较真的酸水,总会显形。”
搜查张府时,从书房的暗格里翻出了七卷被调换的真卷。王砚的策论压在最底下,墨鱼汁画的暗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张侍郎跪在卷前,花白的头发垂在地上,“是老臣糊涂……侄子说考不上就寻死,老臣……”
“寻死?”澈儿将真卷放在他面前,王砚的墨迹里还夹着根茅草——是寒门学子在破庙里苦读时沾上的,“他偷别人的前程时,怎么没想过王砚这样的学子,可能因这一卷,就断了活路?”
放榜重排那日,王砚的名字出现在第六位。他站在榜前,摸着自己的手腕——昨夜用酸水洗过,干干净净,没有乌青。“学生终于明白,”他对着石渠阁的方向作揖,“殿下说的‘天光’,不是太阳,是公道。”
谢惊鸿路过贡院时,见工匠正在换门楣上的“为国抡才”匾。新匾用的是官窑的青石板,刻字的墨里掺了墨鱼汁,石匠说“这样就不怕雨打风吹,字能留得久些”。他看着那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突然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在考卷上写“致君尧舜上”,笔锋比现在的少年们还锐。
澈儿常去贡院的碑林。新刻的“科场戒”碑上,最后一句是“墨鱼可隐迹,天道不藏奸”,字是王砚写的,用的是松烟墨,笔笔扎实。有次他遇见个老童生,正用酸水擦着自己的旧考卷,纸上的墨迹晕开,显出当年被篡改的痕迹。“晚了三十年,”老童生笑着抹泪,“可看见这字显出来,心里就亮堂了。”
他知道,一次科场清查堵不住所有的漏洞,却像在浑浊的水里放了块明矾——矾不多,却能让泥沙沉淀,让那些藏在暗处的手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所有人明白,墨迹或许能遮住一时的真相,却遮不住人心的公道,更遮不住朗朗天光。那墨鱼汁显的不是奇技,是让每个寒窗苦读的学子相信:只要笔够真,心够诚,总有一天,能让自己的字,堂堂正正地落在该在的地方。
后来,贡院的墨都掺了墨鱼汁,考生可以自愿在卷角做暗记,却再没人敢用它来舞弊。王砚入仕后,在工部管活字印刷,他印的《科场律》里,每一页的天头都留着块空白,注着“此留白处,可验墨鱼汁”,像在说:公道永远有空地可寻,从不怕被掩盖。
有次澈儿翻看新科的考卷,见份策论的末尾,考生用小字写“墨汁可隐,天光难遮”,墨迹新鲜,带着少年人的劲。他拿起那卷,对着阳光照,纸页里的纤维清晰可见,像无数双眼睛,在看着这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