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笑了,这是个无知的百姓,他都不知道自己面前站的到底是谁,要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估计吓得会立马下跪,可是他的父皇也叮嘱过他,在外面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份,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他只能用见义勇为的态度,去帮那位姑娘处理这件事,因为她觉得那位姑娘实在可怜的很,因为一个残缺的身体,人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已经被困住了。
他冲着那个人大喊:“我是个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的人,不知道你们是什么关系,我只知道这位姑娘恐惧,害怕她不愿意跟你走,你放过这个姑娘,要不然我去衙门告你,衙门离这可就只有几步路的距离,你要是不想被抓去,就痛快的赶紧离去。”
结果那个人根本就不太怕的,他挑衅道:“你这个小白脸,有本事就去找县令大人告我的状啊,看看县令大人理不理你,县令大人家的公子可跟我是好哥们,我只要说一声,他们会立刻把我放了的,你这就是多此一举。”
从这个人的话语中,太子殿下了解到,原来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就在这时,太子殿下的侍卫赶到,拔出了腰间的剑,挡在那人面前,“放肆,真的是好大的胆子,敢这么跟我家公子说话,我家公子贵气的很,可不是你能招惹的起的。”
结果那人也不带怕的,直接就回答道:“你家公子不是要去找县令大人评理,那就去啊,我倒要看看谢林大人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太子殿下给侍卫一个眼神,侍卫立刻就懂了,太子殿下是要亮明身份去会会县令大人了。
于是他们一行人走进了县令的大堂。
太子殿下派侍卫先去击鼓鸣冤。
县令开始升堂,面对着堂下几人,县令大人打算走个过场,问几句话就了事,毕竟他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公堂之上,而是在他的家里,他最近又新娶了一个美娇娘粘人的很呢。
结果侍卫走进公堂,直接对着县令大人亮出了令牌。
他把县令大人吓得不轻。
那令牌上只有两个字,东宫。
很快,这公堂之上的位置就轮到太子殿下坐了。
太子妃和太子侧妃也趁机走进了公堂。
他们几个人吓得县令大人立刻就跪下了,“下官见过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万安,知太子殿下驾到,未曾远迎,请太子殿下恕罪。”
这个知府大人是要坑死他吗?怎么这么大的人物来到他们这,知府大人都没有说,这下可把他害惨了,不知道这几个大人物来他这里干什么?
“本宫今日前来是奉了我父皇的命令,可我没想到,刚来这边就听到县令大人的种种事迹,却让本宫刮目相看,县令大人,本宫问你,这件事你该怎么办啊?”
“下官惶恐,请太子殿下定夺,小人不敢有半句怨言。”
在堂下的那位残疾姑娘,这才知道自己运气那么好,遇到的却是一个大人物,那么今天就能请大人物替自己做主了。
于是她立刻朝堂上的太子殿下磕了个头,把自己的遭遇,一五一十的全给说了,还控诉了县令大人。
县令大人因为太子殿下在的缘故,不敢发火,只能头低着,伏低做小的跪在那里,他现在可不敢吭一声,要是惹了这大人物不高兴,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那位姑娘说:“求太子殿下为民女做主,我本就不易,可我的父亲和母亲就因为这个男人给的银子多,就把我卖给这个男子做媳妇儿,可我是真心不喜欢这个男子,这个男子也没有他们表面上看的那么好,你们也看到了他是怎么对我的,我的父母现在只认银子,不认人,就算没有这个男人,有其他人来给了银子,我爹我娘也会这么做。”
“那也是造孽了,虽然说这姑娘有些不完美,但是也是好好的一个姑娘,怎么能嫁给这样一个人,真是苦了这个姑娘了。”这话是太子妃娘娘说的。
残疾姑娘回答:“我们还没有拜堂成亲还不算是他媳妇儿,我觉得只要我们把钱还给他,他就会答应放我走的,可是我爹我娘已经把那钱给我弟娶媳妇儿了,都已经花出去了,目前为止,我根本就没有银子还给人家,这可如何是好?”
太子侧妃倒是听不下去了,“你这个爹娘,到底是嫁女儿还是卖女儿?居然把你卖了拿着钱给你弟弟娶媳妇,他们就不担心,你的丈夫对你不好吗?”
残疾姑娘越听越伤心,她回答:“在他们眼里也只有利益是最重要的吧,我只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工具,如果将来有一天我还有更大的用处的话,他们估计还会把我再现在其他地方,我现在自身的价值不知道是什么,所以,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弄出银子来,还给那个男人,这样我也就解脱了。”
太子殿下说:“那你会干什么,如果你告诉本宫你会什么,本宫还能替你想想办法,你也是够可怜的,遇到了那样的家庭,你让本宫动了恻隐之心,那么本宫就伸出援助之手,帮帮你。”
残疾姑娘回答:“我会刺绣,我的刺绣在村里无人不夸的,但是,我的绣品都是我娘拿到集市上去买,然后钱都被我娘拿走了,我现在可以说是身无分文,可是如果我在家里再做绣花的活,我娘拿着我的绣品,肯定卖了的钱又不会给我,我还是会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这时候太子妃说道:“太子殿下,妾身记得皇宫中好像在招绣娘,如果这姑娘的手艺真的很在行的话,可以招录宫中,也可以给这姑娘一份生计,不过眼下得先帮着姑娘把这麻烦解决掉,还有和他父母讲清楚,要不然我们无缘无故把这姑娘带走,恐怕会很麻烦。”
太子殿下觉得有道理,不过眼下处理完这个姑娘的事情就要处理县令大人的事了,这种的的人做官,是百姓的悲哀,到时候有更多的人怨声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