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别人来说,农忙假就是帮着生产队做农活、赚工分来的,可对于宋南星来说,农忙假就是放假。
农活?
做不了一点!
根本做不了一点!
她还得照顾“受伤”的宋小满呢!
不过,宋苗要是把厨房交给她,宋南星也不介意做几天的饭就是了。
宋家村一年两季的农忙,都是在抢收。
春天收土豆,秋天收红薯。
经历过了暴雨的洗礼,泥土板结得很是严重,哪怕大家尽力抢救,也让红薯减产了不少。
不过,对比收成直接减半的向阳村,宋家村还是要好上不少。
所以,哪怕是高胖娃这样的“能耐人”,也不得不朝着高巧春这闺女伸手。
高胖娃是个“要脸的”,人可不是空口白牙的白要,人家可是拿了真金白银来换的。
看看高胖娃给的钱和票,想想自己要的那点彩礼,再想想同为知青,钱清清和田卫红现如今过的日子。
罗彩儿居然产生了一种“自己活得不仅不如钱清清和田卫红,就连赵寡妇一个半老徐娘都不如”的错觉。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错觉!
罗彩儿可不是个能忍的,心里有气那是一定会撒出来的。
除了宋大德这根招惹起来没什么意思的木头外,罗彩儿见谁都发疯。
跟宋志宏闹,跟高巧春吵,就连还坐在垫了稻草的箩筐里、还不会走路的宋继宗,她看到了都会踢上一脚。
没半天,全宋家村都知道,高巧春不仅替老爹养儿子,还拿着自家的口粮贴补娘家。
虽然大家都清楚,高巧春的便宜可不好占,这种损己利人的事儿,她绝对做不出来。可却没有一个人替高巧春“发声”,只一个劲的看他们家的热闹。
高巧春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是“有苦难言”。
见罗彩儿都把事情给嚷嚷开了,赵寡妇也没有了顾忌,在房子没有完全修好之前,居然大大方方的带起了宋继宗。
看着赵寡妇抱着宋继宗在宋家村满村溜达,可把罗彩儿给恶心坏了,她脑子一热,居然想出了一个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办法”,恶心了回去。
她,把高胖娃给睡了!
用的,还是高家的老办法--下药!
也不知道是药太好用,还是高胖娃本身就“能力出众”,罗彩儿居然怀孕了。
听到这个消息,宋立夏兄妹仨齐齐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次第,怎一个“乱”字了得!
照理说,做出这种丑事,一般人都会躲起来不见人吧!
可罗彩儿却不是一般人,她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挺着个刚显怀的肚子,满宋家村的溜达,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孩子还没出生,就已然有了名字--宋继祖。
听说,为了这事儿,高巧春气得下不来床,直接请了三天病假。
罗彩儿还想在药房做产检,被汗流浃背的张仁德给拦住了。
以药房和公社的条件都不好为由,以“为了大人和孩子的安全着想”为借口,推荐罗彩儿最好还是去军医院。
罗彩儿那个傻不愣登的,居然真的听了进去,回家就找高胖娃和高巧春撕吧了起来!
为了家庭和睦,为了耳根子清净,高胖娃和高巧春还真就答应了?!
可罗彩儿这一去,就是好几个月。
她不仅去了军医院做起了检查,甚至还还以“怀胎不稳”为由,正大光明的在军医院附近租了个房子,专心待产了起来。
这待遇,不愧是继祖!
张仁德是解脱了,却苦了宋向文。
为了躲避不必要的麻烦,宋向文居然考虑起了去海岛的可能性。
宋向文虽然是准备出去“避祸”,却也不想离家太久,他和赵文义在电话里面掰扯了十分钟,最终因为宋向文一句,“可以替海岛部队培养一批赤脚医生”,赵文义可耻的心动加行动了。
最终,赵文义以借调的名义,把宋向文从军医院给借了过去。
为期……九个月!
听说宋向文要走这么久,宋南星哇的一声,直接哭了出来。
连续九个月又要上学又要上班,换个铁人来也受不了啊!
可宋向文却明显是误会了,还以为宋南星有多舍不得自己呢!
宋向文可没有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经验,一看宋南星这架势,立刻慌了神。
要不是宋南星还有“学习任务”,老师和学校不放人,宋向文都恨不得直接打包,把宋南星给带走。
不过,宋南星虽然没有去,但她画的那一版“解剖图和常用药材图册”的油印纸,却随着宋向文一起“出了差”。
而宋向文也对着宋南星许下了不少的承诺。
譬如,一周一封信。
譬如,带土特产,尤其是药材回来给宋南星。
譬如,培训的时候,尽量捎带上钱清清。
譬如,……
虽然调令下来了,但宋向文还是在宋家村过完了这个春节,这才包袱款款的出发,去往了东南某海岛。
而宋立夏兄妹仨,则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了桃源县,开始起了他们枯燥乏味的“求学生活”。
其实,宋立夏兄妹仨并不畏惧真正的学习。
可每天不上正课,捣鼓什么学工学农……
对不起,他们是真怕!
尤其是宋南星,简直视若猛虎。
眼看着学校又双叒叕要组织大家学农,还是颇为辛苦的下田插秧,宋立夏坐不住了,直接给宋南星请了三天的病假。
什么?
你说病假需要医院证明?
对于手握三十二个“老同学”联系方式的宋南星来说,那还不简单!
更不要说,长期在红星公社卫生院和宋家村两头奔波,急需要人帮忙的张仁德和宋巧姑夫妻俩了。
三天哪够?
直接请上三个月才好!
明知道宋南星在逃避劳动,但想想她的年纪,再想想她的学习成绩和劳动能力,班主任蒲老师毫不犹豫的收下了假条。
为了牛皮不被吹破,“生病”的宋南星第一时间回了宋家村,守着她的小药房,喝起了她的野山茶。
看病?
顺手的事儿!
不耽误,完全不耽误!
于此同时,宋向文的第四封信,也准时到达了。
短短九个月,赵文义给宋向文安排了三轮培训,人数比军医院还多了一倍,再加上钱清清这个“插班生”,可把宋向文这把老骨头累坏了。
看到这儿,宋南星不厚道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