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驸马都尉将细色纲的差事交给韩晚,一年一次纲运,就变成了韩晚为驸马走私货的专属通道。
每年,韩晚都会在纲运货物里添加大量私货,且都是驸马最喜爱,最适合拿来彰显身份的贵重物品。
珍珠、玛瑙、犀角、象牙、名贵香药、丝绸锦锻……
韩晚送给驸马的东西,都快比进贡给皇室的总数都多。
但就是这样,驸马仍然嫌太少,嫌不够。
“我这里来的人多,上上下下要打点多少,况且我堂堂驸马,总不好拿些不入流的东西给人家,还是要送一些与身份更匹配的货物,才配得上皇室的尊贵。”
驸马越来越贪心,韩晚也只能变本加厉地帮他捞货。
他看中了两浙最大的两户商家,白家和朱家。
韩晚一直想将这两户商家攥在自己手里,
“朱家倒好说,他家有个女儿,正好叫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娶了,两家成为一家,以后就算子孙不做官,守着商家,也不愁没饭吃。”
韩晚与朱家结了亲不算,他又想拉拢白家,
“我虽比他大,但家里却没有适龄的女孩能同他家结亲的,倒是亲戚里有几个姑娘合适。”
韩晚托了媒人,去白家说媒,却都被对方能挡了回来。
白锦堂是客客气气的将他拒了,而白家二公子白玉堂,却是连打带骂,没给他派的媒人留一点情面。
韩晚一直想将白家拉到自己的船上,但奈何,这兄弟俩就是不上当。
“既然做不成一家人,至少他还算听话,就先用他,当个工具吧。”
韩晚想,他利用白家的船队,执细色纲的纲运交引文据,替自己和驸马运货。
但这些仅仅只是一小部分,细色纲也只是一个缩影。
十年来,市舶司和转运使司,借助白家的船队、漕运等渠道,运出去数以千万的货物。
-----------------
韩晚进了监牢,郭琇也是秋后的蚂蚱——跳不长了。他被拘捕,也只是早晚的事。
事情走到了这一步,仅仅将这些人都收押在监牢里,自然不是白玉堂的目的。他想要知道的是,这些人从大哥那里拿了什么?拿了多少?
除此之外,他想问的是另一件事便是细色纲。
按照白锦堂等人的记录可以推断出,“货对不账”肯定是转运使郭琇的指使,令市舶司韩晚如法炮制的。
但不仅仅是以粗色货偷换细色货这么简单,依朱员外的说法,偶尔,他们还会以假账的形式,伪造成运输货物的假象。
朱员外说出的信息,徐评也有记录。
漕运司接了单子,自然要清点货物,但徐评发现,两浙的茶货、香药,实际数量并没有写的这样多,他便私下又记了一份账。
里面清楚地记着,原定两季四路、两季八次漕运,货物数量仍有些浮动,但大体的总数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多出来的另一半漕运,货物却几乎为零。
也就是说,当时有将近一半的漕运,是空箱空船,只有记录,却并没有货物。
货物去哪里了?
货物没有丢,也没有被抢。而是,原本就没有货。
原本,箱子里就是空的。
-----------------
和徐评一样,宋七也发现了问题。
牙庄司在接到漕运之后,也需要核定。
宋七察觉不对,曾向牙庄司司官询问,却被司官驳回。
宋七管着两浙路的货,又常年与白家联络,他一面写信给白锦堂报知情况,一面,自己私下也记了这不同寻常的事。
白锦堂接到宋七的信,他心里很清楚事情的缘由情况,但却无法宣之于口。
便只能趁着进京的时候,和宋七当面说了个清楚。
徐评、宋七、白锦堂,三个人都发觉了空船、空箱的事实,也都发现了,对方故意制造出运货的假象。
他们悄悄将此各自记了下来,准备交给陈御史,作为证据,请御史呈交上去,告市舶司欺压商户。
没想到,他们还没来得及交证据,就传来消息:陈御史被人陷害,死在了流放的路上。
几人只能先忍住复仇的心,一面搜集证据,一面找机会。
白锦堂在押送细色纲的时候,他发现,韩晚将细色纲里的货偷梁换柱,名义上,这是要送进内藏库,专供皇室礼仪、赈灾、外交等事所用。
但实际上,细色纲却是韩晚伙同驸马走私货的渠道。
这时候,白锦堂心生一计,他要利用细色纲的纲运,直接将市舶司的事情捅到汴京,最好是将事情闹大。到时,若有鞫司官前来审讯,他再同徐评、宋七等人一道,将他们保留的证据呈交。
一切计划好,在徐评、宋七的配合下,白锦堂护送着整整十船的细色纲上路了。
这便是细色纲的真相!
-----------------
名义上的十万贯细色纲,但箱子里装的却是别的东西,极有可能是棉布苏木,并不是珠犀香药,更不可能有笃耨香。
更有可能,它就根本不值十万贯。
这也是为何,韩晚、郭琇,甚至贺正廷等人对白玉堂调以轻心的缘故:在他们看来,白玉堂如果能咬牙交纳了十万贯,便是信了这细色纲的“真相”。
至少,这一局,他再不情愿,也要低头认命、认罪、认罚。
但他们哪里知道,白玉堂咬牙交纳了十万贯,却只是用来做了个引线,以此让他们放松警惕。
有了这十万贯垫底,他们便能相信白家赎罪的“诚意”。
有了这十万贯垫底,白玉堂才有机会追回之前上百万贯的真相。
另外,通过展昭带回的信息,大家发现,萧华猜对了:
韩晚在市舶司里果然有两本账。
一本,是私下走货、贩卖,得的银钱用来孝敬驸马都尉的账;
另一本,便是转运使私令他们抵扣了货物,再明里暗里送到常平仓,以便转运使派人取货的账。
明里,他们借转运使借调的名义,将货送出去。
而暗里,便是借山贼匪寇的名义,半路截货,山贼们再摇身一变,假扮厢军,将抢下来的货送到了常平仓。
而市舶司,则再令商家向转运使如实报损,转运使不会细查,照单拨下来的银钱,商家收了,转手再给韩晚。
至此,便是细色纲的真相,也是杭州市舶司一整个犯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