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魏宫深处,一间炭火融融却气氛凝重的密室。曹丕只留下了心腹中的心腹——尚书令司马懿。
曹丕卸去了帝王的威仪,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和深深的疑虑:“仲达,今日殿上,诸葛亮之言……卿以为如何?”
司马懿躬身,声音低沉而清晰:“陛下,诸葛亮此来,非为乞降,实为‘驱虎吞狼’之计。其欲借我大魏之手,除掉孙权这个反复无常、屡屡背刺的心腹大患。”
“哼!朕岂不知?”曹丕冷哼一声,“刘备想坐收渔利!”
“然,”司马懿话锋一转,“诸葛亮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孙权,确为心腹之患!其狡诈如狐,野心勃勃。前番合肥之战,其虽败于张辽,然窥伺淮南之心不死。此番五路伐蜀,其名为先锋,实则保存实力,趁火打劫,夺荆南,攻江陵!此等行径,实乃养虎为患!今日其能背刺刘备,他日羽翼丰满,安知不能背刺陛下?”
他走到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手指划过长江:
“江东之地,沃野千里,带甲十万,水师冠绝天下。孙权更兼有陆逊、朱然等良将。若任其整合荆南,消化交州,则其势成矣!届时,我大魏东线,自广陵至江夏,数千里江防,将永无宁日!诸葛亮所谓‘腹背受敌’,绝非危言耸听!”
曹丕的目光随着司马懿的手指移动,脸色愈发阴沉。孙权在襄樊之战中偷袭关羽以及在五路伐蜀中“保存实力、趁火打劫”的行为,早已让他如鲠在喉。刘长明的分析,不过是将这根刺扎得更深,更痛。
“仲达之意……可与刘备虚与委蛇?”曹丕问道。
“非仅虚与委蛇。”司马懿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乃将计就计,顺势而为!”
“明面上,可允诸葛亮之议:陛下可下旨,暂停对蜀用兵,甚至可默许刘备对陇右的暂时占领。同时,大造声势,宣称将调集重兵,准备南下,讨伐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东吴孙权!此乃‘驱虎’。”
“暗地里,行‘吞狼’之实:命曹真、张合于雍凉方向,不必急于夺回陇右诸城,可频繁以小股精锐出击,制造摩擦,佯装激烈争夺。让孙权及其细作看到魏蜀在陇右‘战事不断’的假象,使其放松警惕,以为我两国仍深陷西线泥潭,无力东顾!”
“关键一步:麻痹孙权,制造战机!” 司马懿的手指重重落在陇右某处,“诸葛亮既‘献’陇右为饵,陛下何不‘笑纳’?可令张合择一陇西无关紧要之城邑,佯装集结重兵,‘血战’夺回!大张旗鼓宣扬‘大捷’,让天下皆知,尤其是让江东细作知晓!如此,孙权必以为魏蜀主力仍在西线纠缠,其对我淮南、荆州之防备,必然松懈!”
“待时机成熟,陛下可亲提中军精锐,会合张辽、满宠等江淮诸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水陆并进,直扑濡须口、合肥!目标——扫平江东,生擒孙权!待灭吴之后,淮南、江东尽归我有,长江天险为我所掌!届时,再回师西向,以泰山压顶之势,剿灭困守巴蜀的刘备,则天下一统,尽在陛下掌中!”
司马懿的谋划,环环相扣,狠辣老练。他不仅看穿了刘长明的“驱虎吞狼”,更将计就计,反过来利用蜀汉作为麻痹孙权的棋子,为自己全力灭吴创造绝佳战机!灭吴之后,独享长江天险和江东富庶,再灭蜀汉,自然易如反掌。
曹丕听得心潮澎湃,眼中爆发出贪婪与野心的光芒!超越父亲曹操未能完成的功业,似乎就在眼前!
“好!好一个将计就计!”曹丕抚掌大笑,“便依仲达之策!先除碧眼儿这个祸患,再碾平织席贩履之徒!这天下,终究是朕的囊中之物!”
数日后,崇华殿再次朝会。气氛与上次截然不同。
曹丕端坐帝位,面带“嘉许”之色:“诸葛丞相远道而来,陈说利害,甚合朕心。孙权小儿,反复无常,背信弃义,实乃天下之公害!朕,决定采纳丞相之议!”
他朗声宣布:
“即日起,大魏暂停对蜀汉之一切军事行动!双方于边境,保持现状。”
“着令征西将军曹真、镇西将军张合,督雍凉诸军,务必‘克复’陇右失地,严惩叛逆!务必让反复小人孙权知晓,朕对背信弃义者,绝不姑息!”
“命骠骑将军司马懿,总览平吴方略,整饬水陆大军,广积粮秣!待时机成熟,朕当亲率王师,渡淮击吴,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圣旨一下,魏国群臣虽有不解,但见曹丕态度坚决,司马懿等重臣附议,亦不敢多言。刘长明立于殿下,面色平静,心中了然:曹丕君臣,已入彀中。他拱手道:“外臣代我主,谢陛下明断!愿魏汉暂且息兵,共讨国贼孙权!待江东平定,再续前约,划江而治,各安天命!”
退朝后,曹丕甚至“礼贤下士”般地单独召见刘长明,赐予象征性的礼物,重申“共讨孙权”之意。刘长明应对得体,滴水不漏。
风雪依旧,归程已定。洛阳城外,洛水之滨。赵云率五百白毦精锐,已整装待发。刘长明登上马车前,回望那风雪中巍峨而阴森的洛阳宫阙,目光深邃。此行,凶险异常,亦如履薄冰,然终不负使命,为风雨飘摇的季汉,赢得了一线生机与宝贵的喘息之机。
“子龙,启程。”刘长明的声音平静无波。
“诺!”赵云翻身上马,银枪在风雪中闪烁着寒光。
车马辚辚,碾过积雪,向南驶去。风雪漫卷,很快淹没了车队的踪影,只留下两行深深的车辙,蜿蜒指向白茫茫的远方。洛阳的阴谋与算计,江陵的烽火与坚守,成都的期盼与忧虑,都暂时被这漫天风雪所掩盖。然而,一场围绕着江东孙权的、更加宏大也更加残酷的灭国风暴,已在曹丕与刘长明的隔空默契中,悄然酝酿。天下这盘大棋,在卧龙孤身入洛的惊险落子后,进入了更加波谲云诡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