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马懿的先锋旗在武关道上突然转向时,王平在埋伏点捏碎了第三块测风的陶片——诸葛亮在宛城外收到鸽信轻笑:“不想司马仲达帐下,竟藏着条能嗅出饵料腥味的幼麟。”
---
司马懿亲率的五万中央精锐,如同一条黑色的巨蟒,沿着汾水河谷南下,蹄声隆隆,烟尘蔽日。军情紧急,司马懿下令轻装疾进,目标直指河东郡,意图由此东出箕关,进入河内,再择机南下。然而,在行军途中,他不断接到来自宛城方向愈发危急的战报,以及黄河前线司马师等人确认“蜀军主将确为邓艾、姜维,诸葛亮旗号已多日未见”的消息。
综合所有情报,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司马懿脑中逐渐清晰并迅速占据上风:强攻宛城外围蜀军壁垒,与困守的王昶里应外合,固然是解围之法,但必然损失惨重,且胜负难料。诸葛亮既然敢倾力围攻宛城,必然对援军有所防备。有没有一条更快捷、更能打乱诸葛亮部署的路径?
他的目光落在了舆图上那条连接关中与荆襄的险要通道——武关!
“传令!改变行军路线!不去箕关了!全军转向西南,经汾阴、临晋,直扑潼关之后,函谷关之侧!目标——武关!”司马懿在马上厉声下令,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
“太尉?”副将有些不解,“武关虽是要隘,然其乃蜀军控制,亦是天险,急切间如何能下?且我军舍近求远……”
司马懿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被诸葛亮戏耍后的急躁:“尔等岂不闻‘攻其必救’?听王昶所报,诸葛亮为攻宛城,竟将守备武关的霍峻也调离!此刻武关必然空虚!我军骤然而至,必能一鼓而下!拿下武关,则我军可直入荆州腹地,威胁襄阳!更能与宛城王昶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届时,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宛城之围自解!”
这个计划听起来确实极具诱惑力。若能成功,不仅能解宛城之围,还能反将诸葛亮一军,甚至有机会重创蜀汉在荆州的势力。众将闻言,虽觉冒险,但见太尉决心已定,且分析似乎有理,便不再多言,大军随即转向西南。
然而,就在大军调整方向,斥候前出侦察武关道路之时,一位身披普通校尉盔甲、面容尚显稚嫩但眼神沉静的年轻将领,驱马来到中军,向司马懿拱手行礼,声音清朗:“太尉,末将羊祜,斗胆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司马懿正沉浸在自己“妙计”的构想中,闻声微微蹙眉,打量了一下这个进言的年轻面孔。羊祜,是泰山羊氏之后,其姐羊徽瑜嫁与司马师为妻,算是姻亲,故带入军中历练,平日沉默寡言,未显山露水。此刻见他贸然进言,司马懿知道羊枯素有才能,故对羊枯说道:“讲。”
羊祜不卑不亢,清晰地说道:“太尉欲取武关,偷袭诸葛亮后方,确是高瞻远瞩。然,末将心中有三大疑惑,百思不得其解,恐其中或有蹊跷,故前来禀报。”
“哦?哪三大疑惑?”司马懿来了些兴趣。
“其一,”羊祜伸出第一根手指,“关平所率荆州兵团,本就雄壮,据探有近十万之众,更兼水军之利。刘封、孟达偏师亦不下数万。诸葛亮亲率之精锐,虽不知具体数目,然观其能正面压制王昶将军,必是虎贲。如此算来,围攻宛城之蜀军,兵力已极雄厚。诸葛亮用兵,向以谨慎周密着称,既已投入如此重兵,何故还要行险,将防守战略要地武关的霍峻所部也调往宛城?此举无异于自断一臂,将侧后方暴露于我。此不合常理之一也。”
司马懿眼神微动,没有打断。
羊祜继续道:“其二,王昶将军虽勇,然宛城乃我军新得之地,城防未固,民心未附。以疲敝之卒,守未固之城,面对诸葛亮亲自坐镇、关平、徐庶、刘封、孟达、霍峻五路大军轮番猛攻,更有霹雳营这等利器……按常理推断,宛城能坚守十日已是奇迹。然据军报,王昶将军已坚守近半月,虽岌岌可危,却始终未破。诸葛亮用兵,向来讲究雷霆万钧,若其真欲速下宛城,岂会给予王昶将军如此多喘息之机?此不合常理之二也。”
听到这里,司马懿的眉头已经紧紧皱起,心中的急躁被一丝寒意取代。
羊祜说出最关键第三点:“其三,也是最可疑之处。诸葛亮既对宛城四面合围,水泄不通,其用兵何等缜密?岂会如此轻易地,让王昶将军派出的求救信使,尤其是能突破重重封锁、准确找到太尉行军路线的精锐信使,接连送出消息?这……这简直像是故意放出的诱饵!末将斗胆揣测,此非诸葛亮疏忽,实乃其围点打援之计!其真正目标,恐怕并非宛城,而是……而是太尉您亲自率领的这支大魏援军!武关之虚,恐是诸葛亮故意卖出的破绽,意在诱使我军进入其预设之伏击圈!”
轰!
羊祜的话,如同三记重锤,狠狠砸在司马懿心头!他猛地勒住战马,脸上血色瞬间褪去,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当局者迷!他因急于救援宛城,更因被诸葛亮“声东击西”成功所带来的羞愤感,竟忽略了如此明显的破绽!一心只想着如何破解宛城之围,如何反将诸葛亮一军,却险些一头撞进对方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
“围点打援……好一个围点打援!”司马懿声音干涩,带着后怕与一丝赞赏,他目光锐利地看向羊祜,“羊叔子……汝之见地,深谙兵家虚实之要!若非汝提醒,老夫几误大事!” 他心中震惊不已,此子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洞察力,看问题直指核心,其才具远超寻常将领!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强压下翻腾的气血,瞬间恢复了那个冷静如冰的枭雄本色。他立刻下令:“传令!全军停止向武关前进!后队变前队,撤回安邑休整!”
“太尉,那宛城……”有将领迟疑道。
司马懿眼中寒光一闪,已然有了新的决断:“宛城……我自有救援之法!快马禀报王昶,让他继续坚守,援军不日及到。”
他脑中飞速运转,一个新的、更为狠辣的计划迅速成型。既然诸葛亮的主力被牵制在宛城,黄河方向的邓艾、姜维又只是偏师,那么……魏军的反击方向,或许可以放在别处!一个既能挽回颓势,又能迫使诸葛亮回援的地方!
“速派快马,传令于并州刺史孙礼!”司马懿声音冰冷,“命他尽起并州兵马,出雁门关,佯攻蜀汉代郡、上谷!做出威胁雍凉二州态势!”
“再令幽州刺史王雄,整顿军马,做出西进姿态,策应孙礼!”
“同时,飞鸽传书与司马昭,让他于陇右之地,江东之地,广布谣言,告知其诸葛亮主力深陷宛城,江东空虚,让暗探教唆江东旧部于江东故地起事,牵制蜀军!”
这一系列命令,不再是单纯的军事解围,而是升级为了全面的战略调动!他要让诸葛亮陷入四面起火的境地,逼迫其从宛城撤军!
“诸葛亮,你想吞下宛城,围歼我的援军?胃口不小!就看你能不能消化得了这四面烽火!”司马懿望着宛城方向,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笑意。
就在司马懿大军悄然转向,退回安邑的同时,武关以东百余里,一处名为“黑风峪”的险要山道两侧。
蜀汉镇北将军王平与扬武将军邓芝,正率领两万精兵,依托山林地势,早已设下了天罗地网。滚木礌石堆积如山,弓弩手埋伏于制高点,精锐步卒藏于山谷密林之中,只等魏军进入这狭窄的峪口,便给予致命一击。这是诸葛亮早就安排好的后手,专为司马懿可能的“围魏救赵”之举而设。
“伯苗,斥候回报,司马懿老儿的前锋已近五十里外,看方向,确是奔武关而来!”王平蹲在一块巨石后,压低声音对身边的邓芝说道,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丞相神机妙算!此番定要让司马懿有来无回!”
邓芝较为持重,点头道:“丞相算无遗策,想必如此。我等只需依计行事,待其大军过半,便截断其首尾,纵火烧山,乱其阵脚,而后伏兵尽出!”
两人摩拳擦掌,静静等待。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预计中魏军大队人马出现的时刻已过,峪口外却依旧寂静,只有山风呼啸。
“怎么回事?”王平皱起眉头,“斥候再探!”
又过了半个时辰,派出的斥候快马回报,带来了一个令人错愕的消息:“报二位将军!魏军……魏军前锋已至三十里外,却……却突然停止前进,继而全军转向,后队变前队,原路返回了!看方向,是退回安邑去了!”
“什么?!退了?”王平猛地站起,一脸难以置信,“眼看就要进入伏击圈,为何突然退了?难道发现了我们?”
邓芝也面色凝重:“我军隐蔽极佳,斥候亦未与敌接触,被发现的可能性不大。莫非……司马懿改变了主意?”
他们不敢怠慢,立刻将情况飞鸽传书,报于正在宛城前线督战的诸葛亮。
宛城外,蜀军连营,中军望楼。
诸葛亮正羽扇轻摇,观望着宛城守军在做着最后的挣扎。城墙上多处坍塌,守军旗帜零落,显然已到了极限。他心中计算着时间,司马懿的援军应该快要进入王平、邓芝的伏击圈了。
这时,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落下。亲卫取下脚筒中的密信,呈给诸葛亮。
诸葛亮展开一看,平静的脸上首次露出了明显的讶异之色。他反复看了两遍,确认信上所言——司马懿大军已逼近黑风峪,却突然转向撤退!
“哦!何人竟能识破我的玄机”诸葛亮内心震惊不已:“这不可能啊!我这计划环环相扣,演技逼真,连霍峻调离武关这步险棋都走了,司马懿怎么会在最后关头刹车?这老狐狸的直觉这么准?”
他迅速冷静下来,沉声问道:“可探知魏军军中有何异动?是何人进言?”
很快,潜伏在魏军中的细作传来更详细的情报:魏军转向前,有一年轻偏将曾于中军面见司马懿,相谈片刻后,大军便即转向。经查,此偏将名为羊祜,字叔子,泰山人,乃司马师妻弟。
“羊祜……羊叔子……”诸葛亮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羽扇停顿在半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那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感慨,一种“原来是你”的恍然,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帐下众将,如关平、刘封等人,见丞相神色有异,纷纷询问:“丞相,何事?司马懿为何退了?”
“羊祜是何人?从未听闻。”
诸葛亮缓缓放下羽扇,目光扫过众将,最终望向北方,喟然长叹:“不想司马仲达帐下,竟藏着如此人物!此子年纪轻轻,竟能洞察我计中关节,一言而退数万大军……后生可畏,当真后生可畏啊!”
他看向不明所以的众将,解释道:“尔等或许不知,此羊祜,乃泰山名门之后,其才具……将来恐不在邓士载、姜伯约之下,乃国士之器也!今日能识破我计,不足为奇。”
诸葛亮内心:羊祜啊!这可是西晋奠基的重臣,灭吴的头号功臣!历史上就是他镇守荆州,和东吴陆抗搞出了‘羊陆之交’,一步步把东吴给耗死的!没想到这么早就冒头了,还坏了我的好事……司马家真是走了狗屎运!
诸葛亮的赞叹,让帐下诸将面面相觑,他们从未听过羊祜之名,更不解丞相为何对一魏国小将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但丞相既然如此说,必有道理。
“丞相,既然如此,司马懿已退,我军当如何?是否强攻宛城?”关平请示道。
诸葛亮收敛心神,眼中恢复睿智与冷静:“司马懿虽退,然其既识破我计,必不会善罢甘休。恐另有图谋。宛城……已是瓮中之鳖,破之就在旦夕!传令各部,加大攻势,务必在日落前,给我拿下宛城!而后,迅速整顿兵马,准备应对司马懿的下一步动作!”
随着诸葛亮命令下达,蜀军对宛城发动了最后的总攻,在霹雳营的猛烈轰击和蜀军步卒的舍命冲锋下,宛城东北角一段城墙终于轰然倒塌,蜀军如潮水般涌入城内……
而与此同时,退回安邑的司马懿,已然发出了调动并州、幽州兵力以及联络江东故地的指令。一场席卷更广范围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这场智斗,因羊祜的横空出世,进入了更加复杂莫测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