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的咔嚓声刚响第二下,娜娜的屏幕突然跳出一行红字。
能源系统异常。
陈浩咬了一半的薯片停在嘴边,眼睛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然后慢慢把食物咽下去。他伸手摸了摸下巴,油光还在指尖蹭出一点亮。
“啥意思?”
“不是误报。”娜娜的手指划过几块分屏,调出三条波动曲线,“推进器能耗比模型高百分之十七,热散失率上升,电容充放效率下降。三个参数同时偏离,持续四小时。”
“系统之前没报警?”
“默认归类为环境扰动噪音。”她说,“我是在整理浮标数据时,后台扫描模块顺带抓出来的。”
陈浩站起身,绕到她身后看屏幕。他的影子压在图表上,遮住了一小段上升的红线。
“也就是说,咱们一边省着开飞船,一边其实偷偷烧燃料?”
“准确说,是燃料消耗速度超过了预估。”
“那还等什么,赶紧查啊!”他一拍控制台,“别跟我说这船自己会减肥。”
娜娜已经开始操作。她打开知识库里的星际航行能耗模型,输入当前航段的空间密度、引力梯度和背景辐射值。计算过程用了不到十秒,结果弹出来的时候,陈浩凑近看了一眼,脸立刻拉长了。
“68%?”
“按现有速度,剩余能源只能支撑原定航程的68%。”她说,“如果继续直飞,会在距离目标星域0.4光年处耗尽主能源。”
舱内安静了几秒。
陈浩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上的薯片袋,又抬头看看屏幕上的数字,最后把袋子捏成一团,扔进了回收口。
“行吧。”他说,“看来以后连零食都得按卡路里配给。”
他坐回主控椅,手指敲了两下扶手。“先关掉非必要的东西。娱乐系统停用,生命维持功率下调一级,苏珊那边的温控强化也暂停。”
通讯频道接通,那边沉默了一下。
“明白。”卡尔的声音传来,短促但清楚。
通话结束,陈浩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肚子上。
“我们现在像不像那种月底信用卡刷爆的人?”
“更糟。”娜娜说,“他们还能分期,我们不行。”
“就不能修修设备?说不定哪个零件松了,漏电呢?”
“所有系统自检无故障代码。”她调出推进器结构图,“问题不在硬件损坏,而是在运行过程中能量转化效率降低。目前无法定位原因。”
“那就是说……咱们开着开着,船自己变费油了?”
“是。”
陈浩吹了声口哨,声音很轻。
“这片地方真邪门。前脚刚跟废铁聊完天,后脚就被它传染了慢性病。”
“这不是感染。”娜娜纠正,“这是物理现象。”
“反正结果一样。”他摆手,“咱得想办法加油。”
他点开星图,视野拉远。当前航线前方是一片未标记区域,旧联邦数据库里只写了五个字:荒域,无记载。
“最近的天然能源点在哪?”
娜娜启动搜索程序。屏幕上很快标出几个亮点:一片氢气云,一颗磁暴行星,还有一个疑似地热活跃的小型岩质星。
陈浩一个个点开看。
“氢气云太远,磁暴行星自带雷暴区,进去容易被劈成碳棒。”他摇头,“最后一个倒近点,可看着也不靠谱。”
“该星球无大气层,表面温度昼夜差超过四百度,不具备稳定采集条件。”娜娜补充,“且需额外携带设备才能提取地热能,目前飞船无此类装置。”
“所以一个都不能用?”
“是。”
陈浩往后一仰,椅子发出吱呀一声。
“合着咱们现在是开着一辆没油的车,在沙漠里找加油站,结果地图上全是干涸的井?”
“比喻不准确。”娜娜说,“我们还有68percentage的续航。”
“你能不能别说英文?”他瞪眼,“我现在一听百分比就想哭。”
“抱歉。”
她重新运行模拟程序,尝试在现有航向周围扇形区域内寻找替代路径。新的路线一条条生成,又被快速否决。每条都写着同样的结论:能源不足,无法抵达。
陈浩盯着不断刷新的结果列表,忽然问:“有没有可能,咱们换种活法?”
“比如?”
“比如不去原来的目的地了。”他说,“找个近点的地方落脚,先把命保住再说。”
“放弃原计划?”
“我不是说永远放弃。”他挠头,“我是说,先找个能充电的地方喘口气。不然还没见到新大陆,就在路上熄火了。”
娜娜停顿了一下,光学镜头微微转动,像是在思考。
“有三种应急方案。”她说,“第一,转向东南象限,那里有一座废弃中继站,曾为旧联邦补给线服务,可能存在备用能源仓;第二,尝试捕获小型彗星,利用其冰核进行电解制氢,作为临时燃料;第三,进入附近恒星的日冕层边缘,进行短时间太阳能冲压充电。”
陈浩听完,咧嘴笑了。
“你还真敢想。”
“都是可行方案。”她说,“只是成功率不同。”
“那个中继站有多远?”
“偏航11度,距离0.23光年。预计航行时间增加九天。”
“比直接飞过去多花多久?”
“十二天。”
他摸着下巴:“就多三天?那还行。”
“但中继站状态未知。”娜娜提醒,“最后一次信号记录是七十年前,之后再无响应。不排除已损毁或被劫掠。”
“好歹是个房子。”陈浩说,“总比露天睡强。”
“第二个方案呢?”他转头问。
“彗星捕获需要精准拦截轨道,当前飞船机动能力不足以保证一次成功。若失败,将浪费大量调整燃料。”
“那第三个呢?靠太阳充电?”
“理论上可行。”她说,“但日冕层电磁风暴频繁,防护罩需全程开启,自身耗能极大。净收益可能为负。”
陈浩叹了口气,双手撑在控制台上,身体前倾。
“所以就是——要么去鬼屋碰运气,要么追冰球玩命,要么往火堆里跳还未必暖和。”
“是。”
“真是选项丰富啊。”他苦笑。
娜娜没有回应。她的屏幕正在运行第四轮模拟,星图上几条候选路线交替闪烁,每一条都带着红色警告标签。
陈浩盯着其中一条偏航较小的路径看了很久。
“你说……会不会是刚才那个浮标搞的鬼?”
“什么?”
“咱们路过那玩意儿的时候,是不是沾上了什么奇怪的东西?”他搓了搓手指,“比如辐射,或者磁场残留,让船变得特别费电?”
“没有检测到外部污染。”她说,“且浮标本身无主动发射源。”
“可它不是发了好久信号吗?”
“那是被动放电,就像电池漏电,不会产生影响航行的场。”
“那为啥偏偏这时候出问题?”他皱眉,“前一秒还好好的,后一秒就开始掉血?”
娜娜停下操作,转向他。
“你也觉得太巧了?”
“我不是觉得。”陈浩说,“我是确定有问题。宇宙不会刚好在你吃完薯片的时候给你来一记闷棍,除非这根薯片本来就有毒。”
两人对视片刻。
娜娜重新调出能源日志,把时间轴拉回到浮标信号终止前十五分钟。她逐帧检查各项参数变化节点。
突然,她停住了。
“发现什么了?”
她指着一条几乎看不出波动的曲线:“热散失率第一次异常升高,发生在我们距离浮标最近的时刻。”
“有多近?”
“四万八千公里。”
“那时候我们在干嘛?”
“调整航向,准备离开。”
娜娜继续回放数据,接着指出第二次波动:“第二次上升,出现在尾焰反射被识别后的两分钟。”
“也就是咱们确认被骗了,准备走人的时候。”
“是。”
陈浩慢慢坐直了。
“所以不是巧合。”他说,“咱们一靠近它,船就开始漏油;一离开,问题还在继续恶化。”
“目前数据支持这一关联性。”娜娜说。
他抬手抓了抓头发。
“所以那个破路标,不只是在发电报,还在放毒?”
“尚无证据表明其具备主动干扰能力。”她说,“但它可能引发了某种连锁反应。”
“比如?”
“比如改变了局部空间的量子态分布,导致能量传输效率下降。”她顿了顿,“这只是假设。”
陈浩盯着星图上那个已经消失的目标点,久久没说话。
然后他低声说:
“咱们是不是……不该走得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