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郭以刚的进步,最在意的是秦关意。
梁九斤放假回来,秦关意第一时间,就来到了9号大院。
帮他收拾好行李,秦关意担心地问:“九斤哥哥,是不是上了中学,女孩儿的成绩就比不过男孩儿了?”
梁九斤摇头,笑道:“这可不一定!怎么啦?”
蒙不迟在一边,读出了秦关意的心思,抱住梁九斤说:“以刚哥哥考了年级第二。
他的成绩,只比关意姐姐差一点点。
关意姐姐怕自己老米掉价了!”
秦关意听了,笑着打了蒙不迟一下。
梁九斤知道她的成绩,一向稳定,心里觉得奇怪,问道:“你这次没有复习好?”
秦关意摇头说:“不是!
我的成绩没有下降,是郭以刚的成绩,提高得太快。”
蒙不迟看着她,又笑道:“关意姐姐,连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
秦关意听了,无可奈何地笑了一下,说道:“不迟说得也对!
这次,是高小毕业考试,我怎么可能不重视?!”
梁九斤舒了一口气,边想边说:“听以群说,每个星期回家,都能看到,以刚在用功,不怎么出去玩。
以刚的进步,应该是加强了自我约束,提高了学习自觉性。”
秦关意将信将疑,说道:“不知道,反正他和以前不一样了!
见了我,总是客客气气,就像是见到了客人。
我宁愿要以前那个,成绩一般、有说有笑的小八子,也不要现在这个,成绩优秀、客客气气的郭以刚。
也许,他还在心里记恨,我们没有带他去北京的事!”
梁九斤听了,摇头说道:“别疑神疑鬼的了,那件事情,早就过去了!”
秦关意噘嘴,反驳道:“你们都这么说。
事情过去,都快一年了,他怎么还没好?!”
梁九斤也觉得,秦关意的猜测有道理。
又觉得,这样无端猜测郭以刚,对他不公平。
于是,打岔说:“以我的经验来看,中学的数理化,对理科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
男同学的成绩,会比女同学提高得一点。
不过,也有个别成绩突出的女同学,不在此列。
比如唐灵脂,她的数理化成绩,就一直保持得很好。
你要向她多请教,不要再去操那些闲心!”
秦关意听了,这才点头。
蒙不迟见他们聊完了成绩的事,又问道:“九斤哥哥,我想去管一下冯念初。
我不想让她瞎打扮,算不算操闲心?”
“谁瞎打扮啦?”
艾叶抱着冯念初,和唐灵脂一起,走进了梁九斤的房间。
蒙不迟见是她们,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
看着艾叶,他又说:“过年的时候,安娜阿姨带念初去夫子庙玩。
她给念初买了冬天穿的那种旗袍。
回来以后,念初一直都没有穿。
今天,她们又和包妈妈去了夫子庙,又买了夏天穿的旗袍。
还买了木簪和玉石耳环,准备从明天开始,让念初穿戴。”
艾叶听了,逗着怀里的冯念初,问道:“念初,安娜妈妈已经对艾叶奶奶,说过旗袍的事了,对不对?”
冯念初点头说:“是的!我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
抗美援朝,不抗中国人,也不抗中国媳妇!”
蒙不迟听了,忙问:“念初,告诉哥哥,谁要抗你了?”
冯念初边想边说:“一个老伯伯,喜欢凶人的老伯伯!”
秦关意想了想,又问:“喜欢凶人的老伯伯,他在哪里?”
冯念初拿手一指门外,说道:“那里!”
秦关意见了,追问了几句,冯念初都没能说清楚。
于是,只好问道:“安娜妈妈,她见过凶人的老伯伯吗?”
冯念初点头,又咿咿呀呀地说了几句,众人仍然没有听出她的意思。
梁九斤见了,忙让蒙不迟施展读心术,去读一下。
蒙不迟读了一会儿,发现冯念初的年纪小,中英文的表达能力,非常有限。
根本判断不出,她说的那个老伯伯,到底是谁。
唐灵脂见了,看着她,又问:“凶人的老伯伯,你们见过多少次?”
冯念初伸出双手,拉长了比划说:“好多好多次。”
艾叶听了,觉得事态严重,立即吩咐唐灵脂,去找范竹毫来画像。
接着,又让梁九斤去找樊思静、包前芳、安娜过来。
不一会儿,众人聚到了一起。
梁有余笑嘻嘻地,也跟在了最后。
安娜看着众人,说道:“谢谢大家的关心。
本来,不想拿这种小事情,给大家添堵的。”
秦关意听了,摇头说:“三番五次地凶人,这可不是小事情了!”
安娜听了,缓缓地点头,看着众人,说道:“我和念初,来南京快一年了。
想看外国人的邻居们,都来看过了,好奇劲儿已经过去了。
去年,开展抗美援朝运动以后,经常有一些人,会问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
我就对他们说,我是中国媳妇。
又说我和念初,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
大家听了,也没有多说什么。
可是,我心里还是很担心。
害怕因为我们的美国身份,遭到性格极端的中国人的攻击。”
包前芳点头,叹道:“安娜对我说过,她的这些担心。
我听了这个情况,就和照山、任放商量。
让安娜和念初,平时多穿中国服装,戴中国首饰,尽量不要单独出门。”
安娜点头,说:“我听妈妈的话,除了去金家面食铺和愚园小馆吃点小吃,去其他地方的时候,都有大院的人陪着。
但是,偶尔遇到大院里的人没有空,也会带着念初,单独去愚园小馆。
路过花露南岗居民委员会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干部,只要见到我们,就会说我是美帝,说念初是小美帝。
说他要抗美援朝,还要对我们‘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最近,吓得我们,不敢去愚园小馆了。”
从艾叶怀里接过冯念初,她接着说:“今天,我见托儿所的事情少了一些,就让妈妈陪我去了夫子庙。
我们买了夏天穿的旗袍,还有木簪和玉石耳环,准备明天穿戴起来。”
众人听了,问她知不知道那个人的名字,安娜摇头。
范竹毫见了,取了出纸笔,对安娜说:“你讲一下,那个人的特征。
我画出来,让大家来辨认。”
安娜点头。
接着,两人一问一答,在桌上画了起来。
梁有余站在一边,也仔细地看着。
蒙不迟见他们在忙,自己闲着没事,施展读心术,读出了安娜和冯念初,给她们自己取中国名字的事情。
蒙不迟让冯念初,从安娜的怀里下来,问道:“波斯猫和奶包,你喜欢哪个名字?”
冯念初听了奇怪,不解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
她看了蒙不迟一眼,更关心他的问题,答道:“我喜欢叫奶包,妈妈叫波斯猫!”
秦关意听了,笑着问:“念初,你要改名字啊?”
冯念初摇头说:“我有一个中国大名,还要取一个中国小名,叫奶包。
妈妈只有美国名字,要取一个中国大名,叫陆娜。
妈妈的小名,叫波斯猫。”
包前芳知道这件事,对众人说:“不是要改名字!
是准备给她们母女俩上户口,才取了中国名字。
任放说,户口本上,每个人都可以填一个小名,她们就取了小名。”
艾叶边笑边说:“上了南京户口,就不怕别人乱说话了。”
包前芳点头说:“是的,我们也有这个意思。
所以,才先取好名字,等到捕蝉回来,就去办登记手续。”
秦关意听了点头,又笑道:“奶包,这个名字好听!”
蒙不迟却在摇头,说道:“好听是好听,但是犯了忌讳!
包妈妈姓包,孙女的小名,就不应该有包这个字。”
包前芳听了,笑道:“谢谢不迟,你能为包妈妈着想!
不过,包妈妈可不是皇太后,不用忌讳我的姓名。
我也喜欢奶包这个名字,就让大家这么叫吧!”
蒙不迟看着她们,笑道:“奶包妹妹的奶奶姓包,包奶奶的孙女叫奶包,真好玩!”
冯念初听了,也笑道:“奶包的奶奶,就叫包奶奶!”
说完,和蒙不迟、秦关意一起大笑。
没想到,看范竹毫画像的梁有余听了,竟然舔起了嘴唇。
他边舔边笑,说道:“奶包这个名字,好听也好吃!”
秦关意、蒙不迟、冯念初三人听了,非常感兴趣。
秦关意等不急,嫌梁有余说话慢,让他赶快在心里想,又让蒙不迟读了,立即说出。
两人平时,和秦关意在一起玩惯了,习惯于听她的指挥,马上照做起来。
很快,蒙不迟笑嘻嘻地说道:“奶包就是奶饽饽,就是奶疙瘩!
奶饽饽,是蒙古族的小吃。
满清入关时,随蒙古的八旗部队传入关内。
蒙古的八旗子弟,喜欢喝奶茶,吃奶饽饽。
因此,街市上出现了不少奶茶铺。
奶饽饽的形状像月饼,表面印有福禄寿全的吉祥图案,深得蒙古族达官贵人的喜爱。”
秦关意听了点头,又问:“那奶疙瘩呢?”
蒙不迟看了看她,接着说:“奶疙瘩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最喜欢吃的一种食品。
是牛奶或者羊奶的结晶体。
奶疙瘩一共有两种,一种是甜奶疙瘩,一种是酸奶疙瘩。
可以带油,也可以不带油。
做法大都靠手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做法。
哈萨克族牧民做奶疙瘩时,会将牛奶或羊奶发酵。
然后,再把发酵后的酸奶,倒入锅里熬。
熬好以后,装入布袋里,吊起来,滴尽其中的水分。
最后,用手捏成小块,放到铺有芨芨草编制的席子上,凉干即成。”
秦关意听了,也夸张地舔了一下嘴,说道:“什么时候,我能吃上一次奶饽饽、奶疙瘩,那可就好了!”
蒙不迟听了,童心大发,把冯念初当成奶饽饽、奶疙瘩,才往秦关意怀里,轻轻一推,说道:“给你吃,给你吃!”
冯念初觉得好玩,一边往秦关意怀里钻,一边笑道:“姐姐吃,姐姐吃!”
秦关意张大嘴巴,做出要吃的样子。
冯念初见了,吓得躲到蒙不迟的怀里。
梁有余不甘寂寞,也伸出手,让秦关意吃。
秦关意见他的手,又黑又糙,忙作出恶心状,躲到了樊思静身后。
几人正闹着,安娜和范竹毫已经画完。
范竹毫双手拿着画像,伸远了,看了一下,猜不出来是谁。
接着,翻转过来,让众人去看。
众人左一眼,右一眼,也都没看出眉目来。
范竹毫见了,有点气馁,叹道:“凭记忆画出来的人物,和真人会有一些差距。
要不然,明天,我们直接去居民委员会,认一下那个人!”
众人听了点头。
蒙不迟逗着冯念初,正玩在兴头上,一时之间没去看。
听了范竹毫的话,忙挤进人堆,只看了一眼,就脱口而出:“是易伯伯!”
众人听了,忙又去看。
越看越觉得,画像上的人,的确像易十珠。
艾叶看着想着,担心起来,看着安娜和冯念初,自言自语道:“易十珠怎么变成这样的人了?
他不会对你们做出格的事吧?”
众人听了,均觉得奇怪,也都说不准,心神不定地散了。
没想到,当天晚上,蒙不迟又对艾叶、蒙豆豆,说起了另外一件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