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的丰收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周边的村落。前来取经的乡亲们络绎不绝,打谷场上常常围满了人,大家都想听听李庄人分享这成功的秘诀。
凤紫鸾和君陌离站在人群中间,被乡亲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凤紫鸾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听县里技术员的指导,用那新种子和化肥,再加上科学种植的方法。育苗的时候精心照料,春耕时合理施肥播种,平时多注意田间的管理。” 君陌离也在一旁补充:“对,还有就是大家团结一心,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解决。”
乡亲们听得连连点头,不少人还掏出小本子,认真地记录着。这时,村支书挤到前面,大声说道:“各位乡亲,李庄能取得这成绩,离不开县里的技术支持,更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咱们不能光听着,回去都得好好干!” 众人齐声应和,那声音在打谷场上空回荡。
送走了取经的乡亲们,李庄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凤紫鸾和君陌离商量着,要趁着这大好形势,进一步发展李庄的农业。君陌离皱着眉头说:“凤鸾,虽然今年收成好,但咱不能满足。我想着,咱能不能再搞点副业,增加大家的收入。” 凤紫鸾眼睛一亮,说道:“我也有这想法。咱可以利用这丰收的粮食,搞点加工,比如磨面粉、酿米酒。”
两人说干就干,立刻召集了村里的骨干开会。会上,君陌离详细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咱先建个小磨坊,把多余的粮食磨成面粉,这样不仅方便大家,还能卖点钱。再找个会酿酒的师傅,酿点米酒,这米酒在城里可受欢迎了。” 村民们听了,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这主意好啊,咱这粮食多了,放着也是放着,加工一下能多赚不少。” 有的则担心:“可这磨坊和酿酒的设备咋办?咱也没那么多钱啊。”
君陌离拍了拍胸脯,说道:“设备的事,咱可以想办法。我听说县里有扶持政策,咱可以申请点资金。再不行,咱自己动手,能省一点是一点。” 凤紫鸾也说道:“对,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这磨坊和酿酒坊要是办起来,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决定,先筹备磨坊的建设。村支书负责去县里申请扶持资金,君陌离和几个懂木工的村民则开始设计磨坊的图纸。凤紫鸾也没闲着,她带着几个妇女,四处打听会酿酒的师傅。
没过几天,村支书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张批文,说道:“成了!县里同意给咱拨一笔资金,虽然不多,但够咱启动了。” 众人听了,欢呼起来。君陌离立刻拿着批文,去采购建磨坊的材料。木材、石磨、电机…… 一样样材料陆续运进了李庄。
建磨坊的日子里,打谷场上热闹非凡。男人们搬木材、砌石墙,女人们则帮忙做饭、送水。小孩子们也在一旁跑来跑去,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忙碌。君陌离像个指挥官一样,一会儿在这儿指导,一会儿又到那儿帮忙。他的脸上满是汗水,但笑容却格外灿烂。
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磨坊终于建成了。那崭新的石磨,在阳光下闪着光。君陌离兴奋地围着磨坊转了好几圈,说道:“这磨坊一建起来,咱李庄可就更不一样了。” 凤紫鸾也笑着说:“是啊,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咱李庄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磨坊开业的那天,打谷场上摆满了酒席。村民们都聚集在这里,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君陌离站在人群中间,大声说道:“各位乡亲,这磨坊是咱李庄的又一个希望。从今天起,咱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磨成面粉,卖到城里去。这收入,咱就按比例分,大家都能得实惠。” 众人听了,纷纷鼓掌叫好。
磨坊开始运转后,生意十分红火。每天都有不少村民把粮食送到磨坊,换回白花花的面粉。没过多久,城里的商人就知道了李庄的磨坊,纷纷上门来收购面粉。磨坊的收入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磨坊顺利运营的同时,凤紫鸾也没忘记酿米酒的事。她终于打听到邻村有个会酿酒的老师傅,便亲自上门去请。那老师傅一开始有些犹豫,说道:“我年纪大了,不想再折腾了。” 凤紫鸾诚恳地说:“师傅,您这手艺可是宝贝啊。咱李庄现在发展得这么好,您要是能来教教大家,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让这酿酒的手艺传承下去。” 老师傅被凤紫鸾的话打动了,最终答应来李庄。
老师傅来到李庄后,立刻开始筹备酿酒坊。他选了村头一间闲置的屋子,作为酿酒的场地。然后,又带着几个年轻人,开始制作酿酒的设备。君陌离也经常来帮忙,他跟着老师傅学习酿酒的技术,还时不时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酿酒坊终于开工了。那浓郁的酒香,很快飘满了整个李庄。老师傅酿出的米酒,口感醇厚,香气扑鼻。城里的商人尝了之后,赞不绝口,立刻下了大订单。
随着磨坊和酿酒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李庄的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富裕。村里盖起了新的房子,买上了新的农具。孩子们也能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去更好的学校读书。
然而,李庄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年,遇到了罕见的旱灾。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田地里的庄稼都快旱死了。村民们心急如焚,纷纷跑到田里,看着干裂的土地,愁眉苦脸。
君陌离和凤紫鸾也心急如焚,他们四处寻找解决的办法。君陌离提议:“咱们用抽水机,从河里抽水灌溉。” 但河里的水位也下降了很多,抽水机的作用有限。凤紫鸾则想到:“咱们可以挖井,从地下取水。” 大家听了,都觉得这是个办法。
于是,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男人们拿着锄头、铁锹,开始挖井。女人们则帮忙送水、送饭。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君陌离和凤紫鸾也和大家一起,奋战在挖井的工地上。
挖井的过程十分艰难。有时候,挖了半天,也见不到水。但大家没有放弃,继续坚持着。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有一口井冒出了清澈的水。村民们欢呼起来,纷纷跑到井边,用手捧起水,喝了起来。
有了水,田地里的庄稼终于有救了。村民们用抽水机把井里的水抽到田里,浇灌着干渴的庄稼。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庄稼渐渐恢复了生机。虽然这一年的收成受到了影响,但李庄人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却更加坚定了。
经历了这次旱灾,李庄人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他们更加注重水利设施的建设,修建了更多的水渠和水库。同时,也更加重视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在不断的努力下,李庄的农业越来越发达,副业也越来越兴旺。磨坊和酿酒坊的规模不断扩大,还增加了新的产品。李庄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成为了周边地区的模范村。
凤紫鸾和君陌离看着李庄的变化,心中充满了欣慰。他们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李庄人的努力和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带领李庄人,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前进,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