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的梆子还没敲响,杨家院里的灯笼已经亮成了串。颜氏抄着鸡毛掸子站在堂屋中央,活像位点兵的大将军:
“大江带大川扫房梁,当家的把祖宗牌位请下来擦擦。秀芝管灶房,毛毛......”
“我帮阿奶擦窗棂!”
舒玉抱着比她还高的笤帚蹦跶。
“你给我离水盆远点!”
颜氏眼疾手快揪住小丫头的后领,
“上回擦窗能把窗纸捅成筛子,这回还想泼我满屋水?”
刘秀芝憋着笑往西厢房搬被褥:
“大嫂先挪去西屋,待会儿东厢要扬灰。”
被包裹的密不透风的元娘抱着舒婷刚起身,房梁上\"哗啦\"掉下一团陈年老灰,不偏不倚糊了舒玉满脸。
“噗——呸——呸呸——”舒婷看着瞬间变成小花猫的姐姐,咧开没牙的嘴笑出了口水泡。
杨大川踩着梯子探出头:
“对不住啊毛毛,这蜘蛛网年头比你都大!”
大扫除正式拉开帷幕。杨大江兄弟俩裹着头巾在房梁上蹿下跳,扬起的灰尘活像下了场雾霾。舒玉也像一只欢快的小蝴蝶,在院子里跑进跑出地帮忙。她一会儿帮着拿抹布,一会儿又去给哥哥们递水,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
杨大江和杨大川站在高高的梯子上,小心翼翼地清扫着房梁上的灰尘。杨大川一个不小心,脚下一滑,差点摔下来。
“哎呀我的老天爷呀!”
杨大川吓得脸色惨白,紧紧抓住梯子。
“你个小兔崽子,小心点!”
杨大江连忙扶住他,
“别毛手毛脚的。”
杨大川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地说:
“哥,这房梁可真高,我看着眼晕,两条腿都不听使唤了。”
“你那两眼珠子不往下看不就得了!”
杨大江没好气地说,
“赶紧干活,别磨磨蹭蹭的。”
外面灰太大舒玉被特许在东厢带妹妹(实际是大家嫌舒玉碍事给她圈起来了),实在是闲的无聊小丫头眼珠一转,摸出块红绸就往舒婷头上裹:
“二毛扮新娘子咯!”
“咿呀!”
舒婷蹬着小短腿抗议,奈何武力值悬殊,愣是被系了个大红蝴蝶结。糯米凑热闹叼来朵干菊花,舒玉顺手插在妹妹耳后:
“新娘子要戴花~”
西厢传来元娘的惊呼时,杨大江正举着竹竿捅被遗弃的马蜂窝。众人冲进屋一看——舒婷裹着红绸布躺在炕席上,脑门点着朱砂痣,活脱脱年画里的散财童子。始作俑者还振振有词:
“灶王爷见了准保高兴!”
“我看你是皮痒!”颜氏抄起笤帚疙瘩。
日头爬过屋檐时,杨家老宅焕然一新。新糊的窗纸透亮得能照人影,祖宗牌位擦得泛金光,连灶王爷画像的胡子都一根根支棱起来。舒玉扒着门框偷瞄正房,突然被刘秀芝拎着后领提到院中:
“小祖宗消停会儿,给你个正经差事——看着二毛晒太阳!”
舒婷被裹成粽子安置在藤筐里,生无可恋地望着姐姐举着拨浪鼓在她眼前晃:
“看这里~笑一个~”
糯米跳进筐里舔她脚丫,舒婷终于\"哇\"地哭出声——这穿越日子没法过了!
看着里里外外焕然一新的家,颜氏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了,总算是收拾完了。”
颜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
“大家都累坏了吧,先喝口稀饭垫垫肚子。”
众人围坐在饭桌前,喝着热气腾腾的稀饭,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舒玉一边喝着稀饭,一边说:
“阿奶,今天干活可把我累坏了,端碗都没力气呢。”
“你呀,就是个小机灵鬼!”
颜氏笑着说,
“不过今天表现确实不错,等过年了,阿奶给你包个大红包。”
“真的吗?”
舒玉眼睛一亮,
“谢谢阿奶!”
吃完饭,颜氏把空碗摞得山响:
“赶紧送礼去!东西我都包好了。大江往你老丈人家,大川去你钱师父那儿。”
“夜饭前回来啊,都不富裕别在人家家里吃饭啊!”
赵家庄的土路上,杨大江挑着担子走得虎虎生风。左边竹筐装着十斤白面、两只风干兔,右边箩筐塞满红纸包的年货,刚割的新鲜猪肉、从集上买来的糕点和茶叶。最上头还摞着颜氏特制的白面肉包子。他走在去老丈人家的路上,心里既高兴又有些紧张。以往家里穷,送节礼总是拿不出手,没少被人说闲话。路过的王婆子伸长脖子瞅:
“哎呦~大江这是发财啦?”
“托您的福!”
杨大江笑得见牙不见眼。
一个邻居笑着打招呼:
“今天可真是少见啊,带了这么多东西。”
杨大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是啊,今年家里收成还不错,给岳父岳母带点东西。”
等转过巷口,隐约听见王婆子跟人嘀咕:
“杨家穷了这些年,别是走了歪门邪道......”
赵家小院飘着墨香,赵秀才正在写春联。见女婿登门,笔尖一抖把“福”字写成了“富”字。张氏围着担子转了三圈,突然抹起眼泪:
“你这孩子!拿这么些东西来干啥!家里不过了啊!”
“我们啥都有,快拿回去给孩子和元娘吃!”
“使不得使不得!”
杨大江慌得直搓手,
“这几日卖包子攒了些......”
隔壁墙头突然探出颗脑袋:
“赵先生好福气哟,女婿送这些年货!”
却是方才说闲话的李婶。赵秀才捋须大笑:
“大江孝顺,非要送这些。老婆子,把新腌的酱瓜装两坛给大江带回去!”
另一边,杨大川来到钱师父家。一进门,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屋子里乱七八糟,地上堆满了杂物,桌子上落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床上的被褥也乱成一团。
“钱师父,您这家里……”
杨大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钱师父老脸一红,连忙辩解道:
“哎呀,这不是前段时间烧陶太忙了嘛,一直没来得及收拾。”
话音未落,杨大川已抄起笤帚开干。扫把挥过之处惊起三只耗子,糯米大小的蜘蛛顺着裤腿往上爬。
“放着我来吧!”
钱老汉要抢笤帚。
“您歇着吧!”
杨大川把师父按在院中石凳上,
“尝尝我娘蒸的豆包!”
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钱师父满意地点了点头:
“大川,多亏了你啊,不然我这屋子还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呢。”
杨大川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说:
“钱师父,您别客气。这过年了,家里总得干干净净的。对了,钱师父,您跟我回家里过年吧,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的。”
钱师父连忙摆手:
“不行不行,我一个孤老头子,临年毕节的去你们家算怎么回事。”
“钱师父,您就别推辞了。”
杨大川说,
“您是我的师父,就跟我的亲人一样。今年过年,您一定要去我们家。”
好说歹说钱师父还是坚决不同意,杨大川无奈,只能先行返回自己家。
等杨大川扛着两麻袋脏衣被回村时,日头已经偏西。颜氏站在院门口瞪眼:
“让你送年礼和请钱师父来过年,怎的铺盖都卷回来了不见钱师父人呢?”
“您是不晓得......”
杨大川苦着脸比划,
“钱师父不肯来,那被褥脏的都能立起来走路了!我只好先带回来给他拆洗拆洗!”
“胡吣!”
颜氏戳他脑门,
“赶紧搭把手,面都要醒过头了!”
颜氏婆媳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她们烧肉、炸丸子、做粉条、蒸花馍,忙得恨不能长八只手。
“媳妇儿,我回来了。”
杨大川走进厨房,笑着说。
刘秀芝头也不抬地说:
“你可算回来了,正好,去把灶火烧旺点。”
杨大川连忙走到灶台前,拿起火钳,把柴火烧得旺旺的。这时,舒玉从东厢房跑了出来,看到杨大川,连忙说:
“小叔,你可算回来了。我在屋里都快无聊死了。”
“你个小丫头,就知道玩。”
杨大川笑着说,
“阿奶和婶婶在忙,你别在这里捣乱。”
“我才不捣乱呢。”
舒玉撅着嘴说,
“我是来帮忙的。”
正说着,颜氏从蒸笼里拿出一个热气腾腾的花馍放在碗里,递给舒玉:
“乖宝儿,拿着,尝尝阿奶做的花馍。”
舒玉接过花馍,咬了一口,眼睛一亮:
“哇,阿奶,您做的花馍可真好吃!”
“好吃吧~拿去东厢和你娘一起尝尝。”
颜氏笑着说,
“不过别吃太多,晚上还有好吃的呢。”
“好嘞!”
舒玉开心地跑回东厢房,一边吃着花馍,一边逗着舒婷玩。
厨房里,颜氏和刘秀芝还在忙碌着。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今年过年可真是热闹。”
颜氏感慨地说,
“前些年家里穷,过年什么都没有。今年买了这么多年货,还做了这么多好吃的。”
“这都多亏了毛毛的主意,不然咱们也想不到去卖包子。”
刘秀芝一边捞丸子一边说。
“那孩子,鬼心眼子就是多。”颜氏笑着说,
“对了,阿娘。”刘秀芝说,
“我方才想起来,过年没有鞭炮可不行。”
“好,明天咱们一起去。”
颜氏说,
“再扯点布,给你和你嫂子还有孩子们一人做一身新衣服。”
“我就算了。”刘秀芝说,
“成亲时做的衣服还新新的呢。给大嫂和孩子们做一身吧!”
两人正说着,杨大江从外面回来了。他走进厨房,笑着说:
“阿娘,我把节礼送到岳父岳母家了。他们让我给您问好,说年后就来家里看望您。”
“好,好。”
颜氏高兴地说,
“今年手里不紧,等他们来了咱们好好招待招待他们。”
“对了,阿娘。”
杨大江说,
“我听岳父说,村里的李财主家今年要办喜事,要请很多人吃饭。他们家的厨子最近忙不过来,正到处找帮手呢。”
“我想,咱们家的包子这么好吃,要不咱们去问问,看能不能给他们送些包子过去?”
“这倒是个好主意。”
颜氏眼睛一亮,
“不过人家是大户人家,能看得上咱们的包子吗?”
“试试呗。”
杨大江说,
“反正咱们也不吃亏。要是他们愿意要,咱们还能多赚点钱呢。”
“行,那明天你去问问。”
颜氏说,
“要是能做成这笔生意,咱们也能过个好年了。”
“好嘞,我明天一早就去。”
夜幕降临,杨家小院里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丰盛的晚餐,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阿奶,这丸子可真好吃。”
舒玉一边吃着丸子,一边说。
“好吃就多吃点。”
颜氏笑着说,
“这丸子是阿奶特意给你做的,里面多多的放了肉。”
“谢谢阿奶!”
舒玉开心地说。
一家人有说有笑,吃得不亦乐乎。吃完饭后,大家又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天,然后就各自回房休息了。
舒玉躺在炕上,抱着糯米,心里却盘算着:“快过年了,不知道妈妈和妹妹现在怎么样了……”淡淡的愁绪化作了眼泪打湿了枕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