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九年,盛夏。
建安城的扩建工程已近尾声。新城墙比旧城向外拓展了一倍,采用的依然是当地红石,但砌筑技法已融合了汉式夯土与印加巨石工艺,显得更加坚固雄伟。
城内街道纵横,坊市分明,太庙、社稷坛、官署、学宫一应俱全,俨然已是海外汉邦的气象。
这日,曹植在新建的王府正殿召集重臣,商议推行新政。
“王爷,”刘晔率先出列,手持玉笏,声音清朗,“自去岁登陆以来,我军已控扼安第斯山东麓沿海平原及石蛇峡谷以西库斯科盆地大部,直接统辖汉夷百姓逾十万口,间接羁縻部族更多。当务之急,是确立治国纲纪,使百姓有所适从。”
曹植微微颔首:“国相有何具体方略?”
刘晔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臣与孝先、公仁等历时三月,草拟《唐汉新律》十二篇,共五百条。其要旨在于‘因俗而治,渐行汉化’。”
他顿了顿,详细解释道:“刑法篇多依神州律,但去除一些过于严苛的条款;民律篇则承认部分土着习俗,如梯田水源共用之制、山神祭祀等;商律篇规范市舶交易,定三十税一之制。”
董昭补充道:“赋税方面,臣建议行‘租庸调’之法,但需变通。土着新附之民,首年免租,次年半租,第三年方全征。汉人移民则首年免调,以鼓励垦荒。”
曹植仔细翻阅律条,见其中对土地分配、徭役征发、商贸往来、婚姻继承等都有细致规定,尤其对保护土着权益、禁止强买强卖等多有强调,不禁露出满意之色。
“律令乃治国之基。”他提笔在扉页批注,“可先在建安城及镇夷关试行三个月,收集民情,再行修订后颁行全境。”
这时,钟繇起身奏报:“王爷,文教之事关乎国本。今建安城设大学一所,收汉夷子弟三百人;各郡县设官学十二所,收学子千余人;另在归附部落设蒙学三十余所。然教材匮乏,师资不足,尤缺通晓双语的教习。”
曹植沉吟片刻:“可从土着长老中选拔通晓汉事者,授以‘教化郎’之职,协助教学。教材方面……”他看向一直静坐的法正,“孝直博闻强识,可主持编撰一套《唐洲风土志》,既为教材,亦资治国。”
法正领命:“臣已收集各地物产、民俗、地理资料百余卷,三月内可成初稿。”
毛玠则提出一个迫切问题:“王爷,各官府文书往来,仍以竹简、木牍为主。此地竹木虽多,但制作繁复,运输不便。土着有以羊皮、棉布为书写材料者,亦非长久之计。”
“此事孤已有考量。”曹植微微一笑,“登陆时携带的造纸工匠,已在城南建立纸坊。近日试用树皮、麻纤维造出新纸,虽不及中原宣纸,已堪使用。”他下令道:“命纸坊扩大规模,优先供应官府文书与学堂教材。”
朝会从清晨持续到午后,各项新政逐一议定。最后曹植宣布成立“政务堂”,以刘晔为首,董昭、钟繇、毛玠、法正等参与,总揽民政,五日一议,大事禀报。
政务既定,曹植更关心的是民生的改善。三日后,他轻车简从,只带数名侍卫,亲自巡视建安城外的农庄。
时值玉米抽穗的季节,广袤的田野一片翠绿。汉人农夫与土着并肩劳作,中原传来的曲辕犁与当地的踏犁并用,水车吱呀呀地转动,将溪水引上高处的梯田。
在一个新建的村落,曹植走进一户汉夷通婚的家庭。丈夫是来自青州的屯田兵,妻子是科拉部落的女子,他们的混血儿子刚满周岁,正在院中学步。
“收成如何?”曹植接过老农递来的水碗,里面是用当地果实酿造的酒浆。
“托王爷的福!”老农笑容满面,“这唐洲土地肥沃,玉米一季顶中原两季收成。官府又贷给种子、农具,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曹植注意到院墙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汉字和象形符号写着“孝悌忠信”四字。
随行的里正解释道:“这是钟大人推行的‘家训牌’,每家一块,教人向善。”
在村头的学堂里,十几个汉夷孩童正在朗读《急就篇》。年轻的教员是个落魄士子,三年前随船队来到唐洲。
“学生们进步很快。”教员自豪地展示学生的作业,“特别是土着孩子,记忆力极好,有的已能背诵《孝经》。”
曹植随手翻看作业本,见一个土着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道:“我父汉人,我母印加,我乃唐汉子民。”他不禁动容。
离开村落时已近黄昏。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田野里归家的农夫唱着杂糅了汉语和土语词汇的山歌。曹植驻马远眺,对随行的刘晔感叹道:
“去岁此时,我等尚在海上漂泊。今日见此景象,方知华夏文明之生命力。”
刘晔点头:“臣观此地汉夷交融之势,忽有所悟。或许千百年后,这将是一个既承汉统、又具唐洲特色的崭新文明。”
然而,文明的融合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七日后,镇夷关急报:因一起土地纠纷,汉人移民与土着部落发生械斗,死伤三十余人。当地官员处置不当,引发土着大规模聚集抗议。
曹植闻报,立即命曹仁前往处置,并带上钟繇同行。
曹仁到达后,并未立即镇压,而是先搭建祭坛,按土着礼仪祭祀山神,然后召集双方长老,公开审理。
调查发现,纠纷源于沟通不畅:汉人按照地契开垦“荒地”,殊不知那是土着轮耕的休耕地。而土着也不理解汉人“土地私有”的概念。
曹仁最终判决:汉人赔偿土着损失,但土着需承认地契效力;争议土地改为公私共用,汉人耕种时,土着可继续采集草药、举行祭祀。
这个充满智慧的判决平息了风波。钟繇趁机编撰《汉夷和睦条约》,用双语刻在石碑上,立在镇夷关前。
消息传回,曹植对众臣道:“治国如烹小鲜,既要有汉家的规矩,也要尊重土着的传统。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秋收时节,建安城的太仓堆满了金黄的玉米,银库里的金锭与日俱增。最让曹植欣慰的是,各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已经能熟练使用汉语,开始学习更深的经典。
八月十五,唐汉王国举行了立国后的第一个中秋佳节。建安城张灯结彩,汉人与土着共同赏月、祭祖、分享月饼。曹植在新建的望楼设宴,与民同乐。
酒至半酣,他凭栏远望,但见城中灯火通明,不同族裔的百姓摩肩接踵,各种语言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远山如黛,新月如银,这片曾经陌生的土地,已然成为了数万人的家园。
钟繇即席赋诗:“越海开新境,融夷立汉基。文明如水势,东去不复西。”
曹植击节赞叹,举杯对众臣道:“愿我唐汉,文明永续,社稷长存!”
满座皆起,山呼千岁。
而在建安城外的驿道上,信使正策马飞奔,带来南方的最新消息:徐晃的探险队已经找到了通往太平洋沿岸的新路线,一片更加广袤的天地,正在向他们招手。
唐汉王国的车轮,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