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万国宫的会议大厅内,气氛庄重而热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非遗保护专家、文化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最佳非遗传播奖”的揭晓。当主持人用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念出“《非遗百匠》系列动画(东方)”时,现场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来自东方的代表团队起身致意,眼中满是自豪与欣慰——这部聚焦东方非遗匠人的动画系列,从全球数百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奖项本届唯一的获奖动画作品。
《非遗百匠》的获奖,并非偶然。自上线以来,这部动画便以独特的“匠人主导+视觉还原”模式,打破了非遗传播的地域与文化壁垒。从福建土楼营造的榫卯结构,到陕西剪纸的玲珑剔透;从广东醒狮的色彩斑斓,到新疆地毯的纹样繁复,每一集都以真实匠人故事为核心,用动画语言精准还原非遗技艺的每一个细节,让全球观众直观感受到东方非遗的鲜活生命力。大会播放的获奖短片中,截取了《土楼匠人》的搭建片段与《剪纸奶奶》的创作瞬间,当看到老匠人布满老茧的手在动画中灵活操作,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清晰呈现时,现场不少代表纷纷点头称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非遗百匠》颁发的颁奖词,被投射在巨大的屏幕上,字字千钧:“这部动画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让全球观众直观地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它没有将非遗塑造成遥远而高冷的文化符号,而是通过100个真实的匠人故事,展现了非遗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结——土楼是居住的家园,剪纸是节日的装饰,地毯是生活的陪伴,醒狮是民俗的寄托。它有力地证明,非遗不是博物馆玻璃柜中的冰冷标本,而是匠人手中鲜活的温度,是融入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文化脉搏,是能够在时代变迁中不断焕发生机的精神财富。”
颁奖词进一步肯定了动画的传播价值:“《非遗百匠》创新了非遗传播的形式,将传统动画技术与非遗技艺深度融合,让复杂的工艺步骤变得通俗易懂,让沉默的匠人故事变得生动感人。它不仅为东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优秀范本,也为全球非遗传播贡献了可借鉴的‘东方经验’,推动了不同文明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当东方代表团队接过沉甸甸的获奖证书时,会场掌声再次响起。陆砚辞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获奖感言:“这份荣誉,属于每一位坚守非遗技艺的东方匠人,属于每一个为非遗传承付出努力的人。《非遗百匠》的初心,是让更多人看见非遗的美、理解匠人的坚守。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非遗传播,让更多文明的非遗故事被世界听见、看见。”
获奖消息传来,全球文化界纷纷响应。联合国非遗组织随即与云栖文创达成深度合作协议,计划将《非遗百匠》系列动画翻译成20种联合国官方语言及地方通用语,向其全球范围内的300多个合作机构、1000多所非遗保护中心推广,让这部动画成为全球非遗传播的通用教材。不少国家的文化部门也主动抛来橄榄枝:日本希望云栖文创协助制作展现日式和服制作、茶道、花道等非遗技艺的动画系列,还原日本匠人的坚守故事;印度则提出合作拍摄《印度非遗百匠》,聚焦瑜伽传承、手工地毯编织等特色项目;东南亚多国也联合发出邀请,希望借鉴《非遗百匠》的成功模式,挖掘本土非遗匠人故事,推动区域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非遗百匠》的获奖,不仅是东方非遗传播的重大突破,更标志着东方文化传承模式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它证明,非遗的传播无需依赖宏大的叙事或异域化的猎奇呈现,只要扎根真实的匠人生活、还原技艺的本真魅力,就能跨越文化边界,引发全球共鸣,让不同文明的非遗瑰宝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