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赞誉逐渐沉淀,重建的艰难工作开始在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缓慢推进。人们的目光,在短暂的振奋后,终究无法避免地再次投向天空——那道横亘的“伤疤”。
西三区上空的主裂缝,在经历了S级异兽降临、狂暴冲击、最终湮灭以及随之而来的能量巨变后,已然不复最初那疯狂扩张、喷吐无尽灾厄的可怖景象。
它缩小了。 从原先那几乎要撕裂天穹、吞噬城市的规模,收缩至约百米长度,边缘不再剧烈扭曲闪烁,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黯淡的幽蓝色光晕,如同一条凝固在蓝天背景上的丑陋疤痕。
它安静了。 不再有异兽如潮水般涌出,不再散发那令人窒息的恐怖威压,甚至连能量波动都变得极其微弱,仿佛陷入了沉睡。阳光得以毫无阻碍地穿过它,虽然经过那幽蓝光晕时会产生细微的畸变,投下诡异的光斑。
这种“平静”与“缩小”,无疑是好事。它给了幸存的人类宝贵的喘息之机,得以清理废墟、救治伤员、重建秩序,而不必时刻担心灭顶之灾再次降临。联合政府将其称为“阶段性重大胜利”,试图用这个说法来提振民心。
然而,对于真正了解内情的高层和罗凛团队而言,这“平静”非但不能让人安心,反而像一把始终悬在头顶的利剑,不知何时会骤然落下。
它并未消失。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无论它变得多小,多安静,它依然存在。这意味着两个世界的连接通道并未被彻底切断。它就像一个并未愈合的伤口,只是暂时停止了流血,但病根仍在。
稳定性存疑。 苏知意组织残存的科研力量,动用一切还能使用的观测设备,对裂缝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数据显示,其能量读数虽然微弱,但波动极其诡异,并非平直的直线,而是存在着一种难以捉摸的、低频率的“呼吸”般的起伏。这种“稳定”更像是一种脆弱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
威胁的性质可能改变。 不再大规模涌出兽潮,并不意味着威胁解除。也许下一次,出现的将不再是数量庞大的低级异兽,而是少数极其精锐、拥有特殊能力的恐怖存在?或者,裂缝本身是否会产生新的、未知的变化?例如,持续散发某种缓慢污染环境的能量?或者……成为更遥远深处其他可怕存在的“灯塔”?
未知性。 人类对裂缝的认知依旧太少。它因何出现?为何稳定于此?背后的机制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这种未知,本身就是最大的恐惧来源。
罗凛时常会站在高处,远眺那道裂缝。他的“心源流”感知虽然无法深入裂缝内部,却能隐约捕捉到那平静表面下潜藏的、令人不安的暗流。那是一种冰冷的、非人的、充满未知的注视感。
云胤在多次抢救后,终于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依旧极度虚弱,时常陷入昏睡。偶尔清醒时,他也会望向窗外的天空,那双能窥见碎片的眼眸中,总是带着一丝难以化开的凝重。他曾对罗凛极轻地说过一句:“平静……只是假寐……风暴……在深处积累……”
暂时的平静,或许比直接的狂暴更加折磨人心。因为它给了希望,却又随时准备将这希望碾碎。
悬顶之剑,虽未落下,其影已寒彻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