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救援工作深入进行,大型机械部分打通了生命通道,更多专业救援力量和物资得以进入核心灾区,搜救效率大大提高,幸存者被不断救出,伤亡人数逐渐明晰。在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战役中,除了冰冷的数字和高效的指令,更涌现出无数闪耀着人性光辉和鱼水深情的感人故事,潜移默化地重塑着官民关系,凝聚着社会共识。
在黑崖口村临时安置点的医疗帐篷里,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李医生,已经连续工作了三十多个小时,做了十几台紧急手术,累得几乎虚脱。当他正准备喝口水缓一缓时,一位满身泥泞的村民背着一个腿部严重受伤、意识模糊的老人冲了进来:“医生!快!救救我爹!”李医生二话不说,立刻放下水杯,再次戴上手套,投入抢救。手术成功后,那位村民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就要磕头,被李医生和护士死死拉住:“老乡,使不得!这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应该的!”村民泪流满面:“谢谢党!谢谢政府!派来这么好的医生!”
在物资分发点,团市委的小张和志愿者们,细心地将矿泉水和方便面的包装盒一个个拆开,避免产生过多垃圾污染环境。看到有带着小孩的妇女,他们会悄悄多塞一包饼干或一盒牛奶;看到老人,他们会帮忙把帐篷搭得更牢固些,把被褥铺得更厚实些。这些小细节,让冰冷的救灾物资带上了温度。
市委书记江辰在指挥间隙,坚持每天抽出时间,深入到各个安置点的帐篷里,看望受灾群众。他不再仅仅是发布命令的指挥员,更是一位耐心的倾听者和安抚者。
他蹲在一个帐篷口,握着一位失去家园的老奶奶的手,听她絮絮叨叨地讲述当时的恐惧和失去的照片、存折等物品的心痛。江辰耐心听着,轻声安慰:“老人家,东西没了咱再慢慢置,人平安比什么都强。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大家把新家建起来,日子会好起来的。”他当场指示陪同的镇干部,要逐一登记群众损失,特别是这些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尽最大努力寻找或给予心灵慰藉。
他看到几个孩子蜷在角落里,眼神惊恐,便让工作人员找来一些铅笔和画纸,蹲在地上陪孩子们画画,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孩子们露出了天真的笑容。这个画面被随行记者捕捉下来,没有刻意摆拍,却无比真实动人。
挂职副书记王哲的事迹更是在灾区和后方传开。他连续三天两夜几乎没有合眼,双手因长时间挖掘而磨破出血,简单包扎后又继续投入救援。在一次余塌方预警中,他冒着被埋的危险,冲回警戒线内,背出了一位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当他累得几乎晕倒,被强制抬到一边休息时,一位大婶流着泪把家里仅存的一个煮鸡蛋塞进他手里:“孩子,吃一口吧,你不能垮了啊!”这枚沾着泥土的鸡蛋,重若千钧,承载着群众最朴素的感激和认可。
这些点点滴滴的场景,通过前方记者和志愿者的手机、笔端,实时传递到后方,又通过官方媒体和社交网络传播开来。没有过多的渲染和拔高,只是真实地记录和讲述,却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网络上,“#清河挺住#”、“#暴雨中的逆行英雄#”、“#最暖心的书记#”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网友们纷纷留言:
“看到医生跪着做手术,瞬间泪目!”
“江书记蹲着和孩子画画的样子,好暖心,这才是父母官!”
“那个王哲书记,真是好样的!年轻干部就该这样!”
“清河加油!我们公司已经开始组织捐款!”
负面舆情极少,社会舆论呈现出空前的团结和支持。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形象,在这场灾难的考验中,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官僚系统,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勇于担当、心系百姓的个体,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执政为民的初心。
就连之前对政府工作有些怨言的个别网民,也改变了态度:“以前总觉得政府这不好那不好,这次灾难,看到这么多干部和志愿者拼命,真的很感动。关键时候,还得靠组织!”
这种无形的民心凝聚,这种鱼水情深的信任重建,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灾难本身。它为社会治理积累了宝贵的信任资本,也为后续的灾后重建工作奠定了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江辰在深夜听取舆情汇报时,深感欣慰。他对身边的同志说:“同志们,这就是初心!平时说得再多,都不如关键时刻的行动。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每一份付出,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场灾难是不幸的,但它也再次证明,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一定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最强大的力量源泉!”
灾难尚未结束,但一种基于共同经历生死考验的、更加深厚的信任与情感,已经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悄然生根发芽。这弥足珍贵的鱼水之情,将成为清河市从灾难中站起来、走向新生的最强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