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叔父后,杨廷和一行人不敢再有丝毫耽搁,晓行夜宿,加快行程。一路上,他沉默了许多,不再像初出蜀地时那般与同伴们高谈阔论,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在车厢内闭目养神,或是温习经义策论。偶尔望向窗外掠过的景色,眼神中也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沉郁与深邃。宝华寺的惨剧如同一个无法醒来的噩梦,时刻警醒着他世道的险恶与前路的艰巨。他唯有将所有的悲愤与思念,都转化为求取功名的动力。
抵达京城时,正值各地举子云集,整个帝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气氛。客栈爆满,酒肆茶楼中,随处可见高谈阔论的士子。杨廷和无心参与这些交际,他选择了离考场较近的一处清静客栈住下,谢绝了大部分访客,将自己埋首于书山卷海之中。夜深人静时,偶尔会拿出淑儿那锭已经摩挲得光滑的银子,睹物思人,更添几分决心。
考期转眼即至。贡院门前,人头攒动,士子们怀揣着梦想与忐忑,经过严苛的搜检,步入那一个个仅能容身的号舍。杨廷和深吸一口气,迈入属于自己的那一方狭小天地。当考题发下,他凝神静气,将满心的波澜壮阔,化作笔下严谨而有力的文字。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追求功名的书生,更是背负着血海深仇与真挚承诺的斗士。他将对时局的洞察、对民生的关怀、对吏治的思考,以及对“义”与“法”的深刻理解,淋漓尽致地倾泻于试卷之上。字里行间,既有儒者的仁心,更有能臣的锐气。
等待放榜的日子,对大多数举子而言是焦灼难耐的,对杨廷和却是一种积蓄力量的平静。他相信自己的文章,更相信肩头的责任足以打动考官与上天。
春闱放榜之日,贡院外墙前人山人海。杨廷和立于人群之外,并未急于向前。很快,欢呼声、叹息声此起彼伏。仆从奋力挤到榜前,瞪大眼睛仔细搜寻,忽然爆发出一声狂喜的呼喊:“中了!少爷中了!第二名!会试第二名贡元!”
消息传来,杨廷和心中并无太多狂喜,只是暗暗松了一口气。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接下来,便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金銮殿上,气氛庄严肃穆。新科贡士们屏息凝神,等待天子的垂询。当今天子(明宪宗)端坐龙椅,目光扫过殿中英才。轮到杨廷和时,他所问及的并非浮泛的经义,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实务策论。杨廷和沉稳应对,引经据典却又切中时弊,言辞恳切,见解独到,既不激进而失于空想,也不保守而流于迂腐,尤其对地方吏治与治安的论述,更是结合了自身的惨痛经历,发自肺腑,振聋发聩。皇帝闻言,不禁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殿试传胪,金榜高悬。杨廷和之名,赫然位列二甲进士出身前列!虽非状元,但以其年少而位列高第,已足令朝野侧目。随即,他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进入了储相之地,开启了辉煌的仕途起点。
然而,功名的光环并未让他有丝毫沉醉。踏入翰林院的第一天,他便开始着手完成那件积压心头已久的大事。他利用翰林院查阅典籍档案的便利,结合自身经历,以极其沉痛而又客观严谨的笔触,写下了一份详尽的奏章。文中,他将宝华寺悟石和尚等人如何设局诱骗、酒中下药、谋财害命,致使五名举人、四十余名随从共计五十余人遇害的滔天罪行,一一揭露。他详细描述了寺庙的位置、内部结构、恶僧的体貌特征,并恳请朝廷立即下令彻查,严惩凶徒,以慰冤魂,以正国法。
这份血泪凝成的奏章,通过通政司呈递御前。皇帝览奏,勃然大怒!数十名赶考举子连同仆役被害,此乃开国以来未曾有之恶性大案,不仅践踏国法,更是对朝廷取士大典的公然挑衅!朱笔立即批示:着河南巡抚、按察使司火速派兵查办,限期破案,严惩不贷!
八百里加急文书星夜传至河南。地方大员接到圣旨,惊骇万分,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点齐精锐官兵、得力捕快,由一位兵备道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直扑荥县宝华寺。
此时的宝华寺,悟石等人刚刚处理完手尾,将劫掠来的财物清点入库,正做着继续逍遥法外、享受富贵的美梦。他们万万没有料到,杨廷和不仅活着,更已鱼跃龙门,成为了天子门生!当如狼似虎的官兵突然出现,将寺庙围得水泄不通时,悟石和尚顿时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
官兵冲入寺内,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包括悟石、疤面和尚在内的所有涉案僧侣一举擒获。随后,对寺庙进行了地毯式搜查。在后殿的密室、地窖中,起获了大量尚未转移的金银珠宝、古玩玉器、华服锦缎,皆是过往客商与之前遇害者的财物,堆积如山,触目惊心。更令人发指的是,在寺庙后院一片新翻动的松软土地下,掘出了数十具被草草掩埋的尸体!正是那五名举子与四十余名随从!虽时日稍长,但大多面容仍可辨认,其状惨不忍睹,令人潸然泪下。铁证如山,不容辩驳!
悟石等主犯在严刑审讯下,对自己见财起意、长期以寺庙为掩护、谋财害命的罪行供认不讳。案卷上报刑部,很快批复下来:主犯悟石及骨干凶徒十余人,判处凌迟处死;其余从犯,皆判斩立决。
行刑之日,荥县万人空巷。刑场之上,悟石等恶僧在百姓的唾骂与痛斥声中,被明正典刑,身首异处。其首级被悬于城门示众,以儆效尤。那座充满血腥与罪恶的宝华寺,也被官府查封,捣毁佛像,拆毁殿宇,最终付之一炬,化作一片焦土瓦砾,仿佛要将那无尽的冤屈与罪孽彻底焚尽。
消息传至京城,杨廷和独自一人在翰林院值房内,面向西方,焚香默祷:“赵兄、钱兄、孙兄、李兄、周兄,诸位同窗,各位罹难的义仆……廷和,今日为你们报仇雪恨了!望你们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两行热泪,终于顺着他的脸颊无声滑落。压在心口的巨石,至此方稍稍移开半分。国法的威严,终于得以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