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婉清身上愈发清晰的青鸾印记波动,以及其与隐雾山“天然迷锁”的潜在关联,让整个事态的紧迫性陡然升级。被动观察和暗中保护已不足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危机。经过一夜的紧急磋商,秦墨、陈骏和我达成共识:必须向苏婉清摊牌,争取她的理解和主动配合。这不仅关乎她的安全,更可能直接关系到西南之行的成败。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这意味着要将一个原本生活在平静校园里的普通女孩,彻底拖入我们这个充满危险与未知的世界。但隐瞒下去,让她在无知中成为各方势力觊觎的目标,无疑是更不负责任的做法。
摊牌的地点选在了基地内部一间经过特殊处理、绝对安全的静室。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尽可能减少对苏婉清的心理冲击。秦墨、陈骏和我都在场,小雅则在室外警戒,确保万无一失。
当苏婉清被小雅以“有重要学术问题需要探讨”为由请到静室时,她脸上还带着些许疑惑和好奇。看到我和秦墨、陈骏都在,她愣了一下,随即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秦老师,陈老师,林枫,你们都在啊?是有什么项目需要我帮忙吗?”
她的眼神清澈,带着对师长的信任和对我的亲近,这让我心头一阵刺痛。
秦墨示意她坐下,神色严肃而温和:“苏同学,今天请你来,是要谈一件非常重要,也可能让你感到难以置信的事情。这关乎你的安全,也关乎一些……超出常规认知的存在。”
苏婉清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她看了看我,又看向秦墨,似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放在膝上:“秦老师,您请说。”
秦墨没有直接提及青鸾印记和超自然力量,而是先从学术角度切入,提到了她参与鉴定的那件来自“雾拢寨”的鸟形木雕,以及近期一些围绕西南地区“隐雾山”的异常民俗现象和研究价值。她措辞谨慎,但信息量巨大。
随着秦墨的叙述,苏婉清的脸色微微发白,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困惑。当秦墨隐约提到,她可能因为接触那件木雕而“沾染”了一些特殊的“磁场”或“印记”,并因此可能被某些不明势力关注时,苏婉清的身体明显颤抖了一下。
“我……我不明白……”她声音有些发颤,求助般地看向我,“林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梦……还有我最近总觉得不对劲……难道都是因为那个木雕?”
我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我深吸一口气,迎上她的目光,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婉清,秦老师说的都是真的。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存在一些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力量和现象。那件木雕,可能是一件古老的信物,而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与某个重要秘密关联的‘钥匙’。”
我无法直接展示超能力,但通过精准描述她近期异常的细节(如对老槐树的熟悉感、奇怪的梦境、莫名的疲惫),以及暗示我们掌握了她自己都未察觉的能量波动信息,逐步构建起事实的轮廓。
苏婉清听着,脸色越来越苍白,眼神从困惑变为难以置信,再到一丝恐惧。她是个聪明的女孩,逻辑清晰,我们提供的细节与她自身的感受高度吻合,由不得她不信。
“所以……你们……不是普通的老师和学生?”她看着我们,声音带着颤音。
“我们是‘第七观测站’的成员,一个负责调查和处理此类异常事件的特殊部门。”秦墨坦诚道,“林枫也是其中一员。之前隐瞒身份,是为了保护你,也为了保护更多人。”
苏婉清猛地看向我,眼神复杂,有震惊,有恍然,也有一丝被隐瞒的受伤。我愧疚地低下头:“对不起,婉清,一直没告诉你。”
静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苏婉清略显急促的呼吸声。她在消化这巨大的信息冲击。几分钟后,她再次抬起头时,眼神虽然依旧带着惊悸,却多了一丝异样的坚定。
“我……我身上的这个‘印记’,会对别人造成危险吗?或者……它能帮到你们吗?”她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陈骏接过话,语气沉稳:“目前来看,这个印记更像是一种古老的守护契约,本身不具有攻击性。但它确实可能让你成为一些不怀好意者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根据我们的分析,这个印记很可能与西南隐雾山的一处重要遗迹有关,是安全进入其中的关键。我们即将前往那里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你的印记……可能是成功的关键。”
他并没有隐瞒西南之行的危险,但也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关乎阻止一场可能波及广泛的潜在灾难。
苏婉清陷入了更深的沉思。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仿佛想看出那看不见的印记。良久,她抬起头,目光依次扫过我们,最终定格在我脸上。
“我相信你们。”她轻声说,语气却异常坚定,“虽然很可怕,很不可思议……但我能感觉到你们没有恶意,而且……我最近的感觉,也印证了你们的话。如果我的这个……印记,真的能帮助你们阻止坏事发生,我愿意帮忙。”
她的勇敢和深明大义,让我们既感动又心疼。
“但这非常危险!”我急切道,“隐雾山环境恶劣,还有未知的敌人……”
“我知道危险。”苏婉清打断我,露出一丝苦涩却坚强的微笑,“但如果像你们说的,我已经被卷进来了,躲是躲不掉的吧?与其被动等待未知的危险,不如和你们一起,主动去面对,或许还能掌握一点主动权。而且……”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一些,“我相信林枫你会保护我的,对吧?”
我看着她信任的眼神,重重地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和暖流。“我会用生命保护你。”
摊牌成功,苏婉清接受了现实并愿意配合。接下来的工作立刻转入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
行动计划迅速细化:
1. 身份与掩护: 以“民俗文化考察小组”的名义,前往滇黔交界地区进行学术考察,苏婉清作为民俗学研究生正式加入团队,提供合理的行动掩护。
2. 装备与训练: 为苏婉清配备特制的、能微弱屏蔽能量波动并预警的护身符和紧急求救装置。对她进行基础的野外生存、应急避险和心理承受能力速成训练。
3. 路线与接应: 根据陈骏绘制的地图和止水斋玉牌的指引,规划出进入隐雾山核心区域“雾隐谷”的最佳路线。小雅提前安排外围接应点和应急撤离方案。
4. 印记研究: 李教授团队全力分析青鸾印记的能量特性,尝试模拟其与“天然迷锁”可能产生的共鸣模式,为穿越迷障提供理论支持。
5. 情报监控: 加大对西南方向,特别是“雾拢寨”周边区域的监控力度,警惕任何可疑动向。
基地如同上紧发条的机器,高速运转起来。每个人都清楚,这次西南之行,不仅是对实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和信任的考验。苏婉清的加入,让任务多了一份变数,也多了一份人性的温度。
出发前夜,我站在704的窗前,望着南方漆黑的夜空。苏婉清已经回到宿舍,为明天的行程做准备。我知道,从她点头的那一刻起,她平凡的生活就已彻底改变。
山雨已至,我们即将启程,踏入那片被迷雾与传说笼罩的群山。前途未卜,吉凶难料,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