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由他全权主导,进度或许惊人,但隐患也会堆积如山。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再看他手下这些人,又能指望谁?
就拿孙连城来说,这次居然被人推出来反咬一口,举报上级。
李达康岂会看不出背后的风向?
他明白,若此事真的由他亲自牵头,手下人操办执行,到最后恐怕只会落得个民怨沸腾、声名狼藉。
他在京州多年的心血,可能就此毁于一旦。
所以他不能冒这个险。
成大事者,须懂得自保。
这句话,李达康一直记在心里。
所以直到今天,他依然在绞尽脑汁地回避那个问题。
而高育良,是他唯一还能倚仗的退路。
这件事,高育良绝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半句。
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也是一种无需言明的约定。
就连祁同伟,也只能靠自己去体悟其中深意。
但此刻,祁同伟所提的思路,恰恰是破局的关键。
让一个人去牵制李达康——这个念头本身,称得上绝妙。
眼下最缺的,正是这样直击要害的谋略。
而现在的祁同伟,显然已经看穿了高育良心底的盘算。
京州的市长?早就是个空架子了。
从高育良开始去省韦党校授课的第一天起,整个京州就彻底落入李达康的掌控之中。
这一点,高育良再清楚不过。
当年他在吕州任书籍时,不也是这样被压得抬不起头?
那时李达康只是个市长,就已经强势到让他步步退让。
为了地方发展,他不得不低头妥协。
如今到了京州,李达康身份更进一步,成了市韦书籍,那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只剩下一条路:硬碰硬。
因此,若想挡住沙瑞金步步紧逼的势头,眼下只有一招可行:
换掉现任市长,再安插一个够分量的人物上去。
一个能真正压制住李达康的人。
想到这里,高育良往后一靠,目光落在对面的祁同伟身上,低声问道:
“同伟,你觉得现在京州这位市长,有没有能力镇得住李达康?
或者说,敢不敢在他面前说个‘不’字?
如果不行,你心里可有合适人选?
这个时候,该补谁上去?”
高育良没有直接表态,依旧把难题抛给祁同伟。
但他知道,这个人从不让人失望。
而祁同伟也毫不迟疑,早已胸有成竹。
他缓缓开口:“这事我琢磨过。
上次京海出事后,易学习火线提拔为市长,才半年时间,就把京海整治得焕然一新。
这样的人,不该埋没在小地方。
把他调来和李达康搭班子,最合适不过。”
高育良微微点头,这人他确实听说过。
早年在基层时还当过李达康的顶头上司,却因为一件旧事背了处分,在县处级岗位上沉寂了整整二十年,直到最近才重新冒头,在京海干出了名堂。
不过更让他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事。
当初田国富曾有意将他调来京州,担任纪委书籍,目的很明确——盯住李达康。
可最后为何不了了之?
高育良太了解田国富了,那是出了名的老狐狸,心思深、手段多。
连这样的布局都被拦下,他不禁好奇起来。
“那易学习到底说了什么?居然推掉了这么好的机会?”
祁同伟此时嘴角微扬,强忍笑意,看着高育良说道:
“他说——‘我要是去监督李达康,那谁来监督沙瑞金?’”
话音刚落,高育良愣了一瞬,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话说得太冲,也太狠了。
在沙瑞金风头正盛的当下,竟敢讲出这种话,简直是拿仕途在赌博。
要知道,当年他在会上提议拆分反贪局时,嘴上说着“我也接受纪委监督”,其实不过是场面话罢了。
在汉东,真正掌权的两位大员,从来不受明面约束,唯一的制衡,只存在于彼此之间。
而那时的易学习,不过是个小小的处级干部,竟敢如此直言无忌,胆识确实非常人所能及。
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定他了。”高育良果断拍板,“下次常委会议,我就提这个任命。
待会儿我亲自打个电话,让现任市长主动请辞。”顿了顿,他又看向祁同伟,“你还有别的考虑吗?一并说说。”
一句话决定一个市长的命运,祁同伟早已习以为常。
如今的高育良,就有这样的分量。
谁也无法违逆,这就是权力的本质。
他知道祁同伟不会只走一步棋,果然,对方接着说道:
“除了易学习,我还想动一动京州的证法委书籍。
我公安厅的副厅长孟德海,早年在京海干过证法书籍,后来在人大闲置了好几年,但底子还在。
作风扎实,手腕强硬。
光靠一个易学习还不够稳,再加上他,才能真正立住脚。”
两人抵达京州,李达康顿感压力山大。
但他们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他身上。
此行核心,在于确保这次房产试点万无一失,把风险控制做到滴水不漏。
只要这一点落实了,其余都是细枝末节。
他们来的意义,从来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是借这个契机,推动试点在汉东稳步铺开,走一条有序、合规的路径——这才是重中之重。
李达康的作风太猛、太急,缺乏缓冲与余地。
我们必须提前布防,杜绝任何可能引发动荡的变数。
眼下不是内耗的时候,而是要稳住京州,护住汉东大局。
让李国务主导的这项改革,成为我们这片土地腾飞的跳板,而不是某些人攫取权力的垫脚石。
这是我心里的想法。”
祁同伟这番谋划,可谓思虑周全,滴水不漏。
尤其是他的格局和判断,令高育良倍感宽慰。
一个干部能有政治敏感度,已属难得;
而如今的祁同伟,所关注的早已不止一隅。
他眼中装的,是整个汉东的发展蓝图。
这份眼界,足以证明他已经彻底融入新的角色,不再局限于证法系统的方寸之间。
他的目光,已投向全省的未来。
这样的祁同伟,才是高育良心中最契合的接班人,最值得托付的衣钵传人。
此刻,汉东省韦办公楼二层的一间办公室,正在紧锣密鼓地翻修。
那是为祁同伟准备的新办公地点。
几天之后,他就将正式入驻。
设备更换、系统调试,一刻未曾停歇。
而在三楼对应的位置,正是沙瑞金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