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燧:中唐“机动战大师”!凭“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破强敌,巧夺战局主动权
马燧打败田悦后,恰逢田悦的援军赶到,田悦的势力再次振作。田悦在洹水扎下营垒,淄青军部署在左翼,恒冀军部署在右翼。马燧进军驻扎在邺城,请求朝廷增兵。皇帝下诏让河阳的李芃领兵会合,军队驻扎在漳河岸边。田悦派将领王光进率兵驻守漳河上的长桥,修筑半月形营垒来扼守进军通道。马燧在漳河下游用铁锁连接几百辆战车截断河流,装上土囊堵住水流,率军渡过漳河。
田悦知道马燧军队粮草短缺,于是坚守营垒不出战。马燧命令士兵携带十天的口粮,进军扎营在仓口,与田悦隔着洹水对峙,还建造了三座桥梁,每天越过洹水挑战。田悦始终不出战,暗中埋伏了一万人,想趁机突袭马燧(注:这也是常见的战术)。马燧下令各军半夜吃饭,鸡鸣时分敲响鼓角,却悄悄率领军队沿着洹水直奔魏州(注:攻打敌人必须救援的地方),并下令:“等敌人赶到,就停下布阵。”同时留下一百名骑兵拿着火把藏在桥旁,等田悦的军队全部渡过桥后,就烧毁桥梁。
马燧率军走了十几里路,田悦果然率领大军过桥追击,趁着风势放火,擂鼓呐喊着前进。马燧下令士兵不许妄动,同时清除了一百步宽的杂草树丛,挑选五千名勇士提前布阵等待田悦(注:以逸待劳)。等田悦的军队赶到时,火势已经熄灭,士兵的士气也低落了不少。马燧率领军队奋勇出击,大败田悦。田悦率军往回逃跑,可三座桥梁已经被烧毁,他的部下跳进洹水淹死的不计其数。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粮少敌众+坚壁不出”困局,关键在“声东击西+攻敌必救+断其后路”
马燧能在粮草短缺的劣势下取胜,核心逻辑是“不被敌军牵制,靠‘虚假造势+精准牵制+关门打狗’,以机动战打破僵局”:
- 声东击西,迷惑敌军:表面上建造桥梁、每日挑战,装作要正面强攻的样子,掩盖“奔袭魏州”的真实意图;
- 攻敌必救,调动对手:看透魏州是田悦的要害,直奔魏州逼迫其放弃坚守,主动出兵追击,化解“敌不出战”的困境;
- 以逸待劳,精准打击:提前清理战场、布阵待命,等敌军追击疲惫、士气衰落时,再发起猛攻,降低自身消耗;
-断其后路,瓮中捉鳖:烧毁桥梁切断敌军退路,让其战败后无处可逃,最大化扩大战果。
二、核心启示:遇“资源短缺+对手固守”,别硬耗,用“机动牵制+精准打击”破局
这种“以动制静、巧借局势”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市场拓展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资金紧张+竞品固守市场”:比如公司资金有限,竞品坚守核心市场不出错,硬拼耗不起,别死磕。像马燧那样:“表面上在竞品核心领域频繁造势(如发布新品预告、价格试探),装作要正面进攻(声东击西);暗中集中剩余资源,突袭竞品的关键供应链或用户聚集地(攻敌必救),逼迫其分兵应对;等竞品资源分散、疲惫不堪时,再针对性抢夺市场份额,同时切断其回流通道(如拦截核心渠道),巩固胜利”;
- 职场攻坚遇“时间紧迫+协作方拖延”:比如任务时间紧张,协作方却消极拖延、不配合,别被动等待。可以说:“表面上按原计划推进,频繁沟通催促(声东击西),掩盖‘绕开协作方的备选方案’;聚焦任务的核心产出环节,快速推进关键成果(攻敌必救,这里的‘敌’是拖延的协作方),逼迫协作方不得不主动配合;等任务推进到关键节点,再整合资源完成收尾,同时避免后续被协作方牵制(断其后路)”;
- 市场拓展遇“预算不足+本地品牌固守”:比如进入新市场时预算有限,本地品牌占据核心资源、坚守不出,别盲目烧钱。可以说:“表面上在边缘市场小打小闹,装作实力不足(声东击西);暗中瞄准本地品牌的核心用户群体,推出针对性服务(攻敌必救),逼迫其分出资源防御;等本地品牌资源分散、反应疲惫时,再集中剩余预算抢占核心渠道,同时阻断其用户回流路径(如会员锁定),快速立足”。
简单说就是:“面对资源短缺、对手固守的情况,被动硬耗只会坐以待毙。关键是学会用机动战术牵制对手,逼其离开舒适区,再抓住其疲惫、暴露的时机精准打击,同时切断其退路,用‘巧劲’代替‘蛮力’,以最小消耗实现最大胜利。”
【原文】马燧
马燧既败田悦,会救至,悦复振。悦壁洹水,淄青军其左,恒冀军其右。燧进屯邺,请益兵。诏河阳李芃以兵会,次于漳,悦遣将王光进以兵守漳之长桥,筑月垒以扼军路。燧于下流以铁锁维车数百绝河,载土囊遏水而渡。悦知燧食乏,坚壁不战。燧令士赍十日粮,进营仓口,与悦夹洹而军,造三桥,逾洹日挑战。悦不出,阴伏万人,欲以掩燧。边批:亦通。燧令诸军夜半食,鸡鸣时鸣鼓角,而潜师并洹边批:攻其所必救。趋魏州,下令曰:“须贼至,止为阵。”留百骑持火匿桥旁,待悦众尽渡,乃焚桥。燧行十余里,悦果率众逾桥,乘风纵火,鼓噪而前。燧令兵士无动,除蓁莽广百步,勇士五千人先为阵以待悦。边批:以逸待劳。比悦至,火止,气少衰。燧将兵奋击,大败之。悦还走,而三桥已焚矣。悦众赴水死者不可胜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