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子元&李晟:古代“精准打击天花板”!凭“抓弱破局+直击要害”稳赢战局
周桓王因为郑国不来朝见而发怒,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郑国。桓王亲自统领中军,虢公林父率领右军,蔡国、卫国的军队归属于右军;周公黑肩率领左军,陈国的军队归属于左军。郑国的郑子元请求部署左方阵(左拒)来抵挡蔡国、卫国的军队,部署右方阵(右拒)来抵挡陈国的军队,他说:“陈国现在内部混乱,百姓没有斗志,要是先攻打他们,他们肯定会逃跑。周天子的中军看到陈国军队溃败,一定会陷入混乱。蔡国、卫国的军队支撑不住,自然也会率先逃跑。到时候我们集中兵力攻打周天子的中军,就能成事!”郑庄公采纳了他的建议。曼伯率领右方阵,祭仲率领左方阵,原繁、高渠弥率领中军护卫郑庄公,摆下“鱼丽阵”——先以战车冲锋,步兵跟在后面补充,二十五辆战车为一“偏”,五名步兵为一“伍”,步兵和战车相互配合、填补空隙。双方在繻葛交战,郑子元下令:“看到大将的旗帜挥动,就立刻击鼓进军!”战斗开始后,蔡国、卫国、陈国的军队果然纷纷溃败,周天子的中军也陷入混乱。郑国军队合力围攻,周天子的中军大败。
吐蕃将领尚结赞率领军队越过陇岐,入侵唐朝。李晟挑选三千精锐士兵,派王佖埋伏在汧阳附近,告诫他说:“吐蕃军队经过城下时,别攻打他们的前锋和后卫——就算打败了首尾,他们的中军主力依然完好。你只需等他们的前军过去,看到打着五方旗、穿着武豹纹战袍的部队,那就是中军主力,到时候出其不意发起进攻,一定能立下奇功!”王佖按照李晟的命令行事,等到尚结赞的中军赶到时,立刻率军奋勇出击,吐蕃军队溃散奔逃。可惜王佖的士兵不认识尚结赞,所以他才侥幸逃脱。
冯梦龙点评:冒犯天子本来就不合道义,但蔡、卫、陈三国根本不是郑国的对手,所以郑子元先攻打左右两翼的弱军,动摇敌军整体阵型;尚结赞勇猛又狡猾,小幅度挫败他根本没用,所以李晟专门瞄准他的中军主力,出其不意突袭。就像鄢陵之战时,苗贲皇对晋侯说:“楚国的精锐都在中军的王族部队里,我们可以分出精锐攻打他们的左右两翼,再集中三军兵力围攻中军王族,一定能大败楚军。”这是因为晋、楚两国实力相当,才用这种策略。所以说:“知己知彼,兵法哪有固定不变的套路呢?”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敌阵严整+强弱不均”困局,关键在“因敌制宜+精准打击”
两人能高效取胜,核心逻辑是“不搞一刀切战术,根据敌军阵型强弱分布,要么‘抓弱破局’动摇全局,要么‘直击要害’瘫痪主力”:
- 郑子元:避强击弱,连锁破局——看透敌军“左右翼弱、中军强”的特点,先攻内乱无斗志的陈国军队,再带动蔡、卫军队溃败,最后集中兵力攻打失去支援的中军,用“弱环节突破”引发连锁反应;
- 李晟:抓准核心,一击制敌——看透敌军“首尾易破、中军精锐”的关键,避开无关环节,专门突袭能决定战局的中军主力,用“要害打击”快速瓦解敌军战力;
- 核心共性:知己知彼,灵活适配——不固守固定战术,根据敌军实力差距(郑vs三国弱旅、李vs强敌精锐)调整打击目标,要么从弱处下手,要么向核心开刀。
二、核心启示:遇“对手阵型严整+强弱不均”,别蛮干,用“精准定位+靶向打击”破局
这种“因敌施策、靶向突破”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市场拓展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布局完善+板块强弱不均”:比如竞品业务覆盖广,但部分细分领域实力薄弱,或核心业务依赖单一板块,别全面对抗。像郑子元那样:“先集中资源攻打竞品的弱板块(如小众市场、服务短板),抢占份额的同时动摇其整体布局;如果竞品核心业务强势、弱板块无关痛痒,就像李晟那样,瞄准其核心业务的关键环节(如供应链、核心技术)精准打击,瘫痪其整体运转”;
- 职场攻坚遇“任务体系复杂+难点分布不均”:比如接手的项目环节多,部分环节简单易推进,核心难点集中在少数关键节点,别平均用力。可以说:“如果难点分散在弱环节,就先攻克这些弱环节,逐步积累成果、提振信心,再围攻核心难点(郑子元思路);如果核心难点决定整个任务成败,就集中全部精力突破关键节点,其他次要环节暂时让步,避免分散资源(李晟思路)”;
- 市场拓展遇“本地对手根基稳+区域强弱不均”:比如本地对手在主流市场实力强,但下沉市场或新兴渠道布局薄弱,别正面硬闯。可以说:“如果下沉市场是对手的‘软肋’,就先攻占这些区域积累用户和资源,再反向包围主流市场(郑子元思路);如果对手的核心优势集中在主流渠道,就瞄准这个核心渠道的合作漏洞(如经销商不满、用户痛点)精准切入,直接冲击其根基(李晟思路)”。
简单说就是:“面对对手布局严整、强弱不均的情况,全面出击只会浪费资源。关键是先精准定位对手的‘弱环节’或‘核心要害’,再根据自身实力和对手差距,要么从弱处突破引发连锁反应,要么直击要害瘫痪全局,用‘靶向打击’代替‘全面进攻’,高效破局。”
【原文】郑子元 李晟
桓王怒郑不朝,以诸侯伐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黑肩将左军,陈人属焉。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支,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从之。曼伯为右拒,祭仲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郑伯,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二十五乘为偏,五人为伍。伍乘弥缝。战于繻葛,命二拒曰:“旝大将之麾。动而鼓!”蔡、卫、陈皆奔,王卒乱。郑师合以攻之,王卒大败。
吐蕃尚结赞兵逾陇岐。李晟选兵三千,使王佖伏汧阳旁,诫之曰:“蕃军过城下,勿击首尾,首尾纵败,中军力全。但候其前军已过,见五方旗、武豹衣,则其中军也。突其不意,可建奇功。”佖如晟节度,遇结赞,即出奋击,贼皆披靡,佖军不识结赞,故结赞仅而免。
犯王不祥,而三国非郑敌,故先动其左右以摇之。尚结赞劲而狡,小挫未可得志,故专力于中军,出不意以突之。若鄢陵之战,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于中军王族,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以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此又因晋、楚力敌而然,故曰:“知彼知己,兵法何常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