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惑绮收了第一季稻谷的时候,刘琰被送来焉州暂住了。
惑绮扛着稻谷育苗的时候路过,挥着手给蛮蛮打招呼,捕捉到了他眼底的嫌弃。
自此,惑绮就给偶尔他找麻烦。
居然敢给种地的农民摆脸色,我必让你吃完就窜!
但在乔圭眼皮子底下,也不好做多了坏事,后面收敛许多,刘琰还是那副死样子。
惑绮忙着赚钱,没功夫搭理他。
经过一年的轮转,手里的稻种已经足够,第二年就能卖粮。
惑绮将金条当了,足够的银钱让她租了地,多雇了人手,就不用累死累活,干的两眼冒金星。
焉州人还是更爱吃当地的麦子,吃面食。
但稻谷靠的就是水,当地需求不大,惑绮就运到缺粮的地方卖。
有时候人们是不是钱,是商品。
到了第三年,供给需求都稳定了,她就开始开米行。
因为是粮食,是民生,惑绮没赚太多,薄利多销,只为让百姓过得好一些。
碰到天灾战乱,米行还会施粥送粮。
如此行事,让大夏米行的名声极好,在各州都备受称赞。
乔圭知道稻谷是她带来的,却从未声张。
惑绮能赚钱,他也没因此少了吃穿用度,和以前一样,都是心意。
刘琰来了焉州后,依旧在习武,和乔慈是一个师父。
“阿绮,近些日子可忙?”
蛮蛮有些期待地盯着惑绮。
“不忙,这次想要我上山逮什么?狐狸?还是兔?”
“哎呀”,蛮蛮抱着惑绮的胳膊撒娇,“够了够了,兔子都养不过来了。”
“是阿慈,他想要学枪,我想着你枪法精湛,如若有空,想让你带带他。”
“他不是有师父教吗?”
蛮蛮凑到惑绮耳边说道:“我去看过,我觉得那师父没你厉害。”
被她夸开心了的惑绮应下了差事。
每天清晨,都能听到阿慈师父师父地喊着,还蛮不错的。
心情好了,还带他上山打打猎。
第五年,惑绮发现阿梵与比彘有了些情谊。
起因是府里装的灯笼掉落,她正巧站在底下。
被砸中必然会被里面的火烧伤。
是比彘把灯笼打飞,阿梵就失了心神。
这可是惑绮的指标,能护一时是一时,偶尔还会帮他们遮掩。
第六年,烦人的刘琰要走了。
他在的这些日子,难评。
惑绮平日里很少穿女子的衣服,首饰也几乎没有。
穿的都是短打,便于行动的衣裳,这在刘琰眼里,就是装腔作势的异类。
更何况惑绮还不好好束发,一律扎高马尾,这风气原本是她独一人的,后来让米行的人都如此。
不知何时起,焉州有些少年都学了起来,让刘琰和乔越气得脸青。
刘琰走之前,还和蛮蛮许诺,日后要回来娶她。
情深义重得仿佛非她不可。
乔圭这些年身体每况愈下,不是疾病,只是老了。
家中人都忧虑他的病,只有乔越,隐约有些躁动,看来对州牧这个位子,眼红了许久。
天下之势已然明朗。
巍国强盛,魏劭正准备带兵攻打辛都。
边州和良崖国则是内斗,总体兵力不弱。
只有焉州……
焉州没有将才。